李花梅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動物防疫檢疫中心,河南漯河 462400
河南省漯河市位于華北地區平原西南邊緣,東部是平原,西部是伏牛山,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接合部,漯河市是養羊大市。近幾年來,漯河市的羊養殖業表現出了集約化以及規模化的特征。這一形勢的顯現針對提高河南省漯河市經濟發展水平來講意義不言而喻。但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漯河地區的羊養殖產業管理以及技術水平偏低,尤其是羊群疾病預防方面缺少科學性,羊腹瀉疾病的出現影響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這種疾病有著傳播速率快、傳染性強的特點,如果未能在第一時間對病羊開展有效治療,有可能造成病羊死亡,對養殖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針對出現腹瀉的羊只實施中西獸醫結合治療,能取得滿意效果。特此,本文全面分析中西獸醫治療羊腹瀉疾病的成效,現綜述如下。
如果羊只的養殖環境比較惡劣,養殖場方面沒有對羊只做好保溫舉措、羊圈晝夜溫差過大,羊只身體受到賊風或者寒風侵襲,容易導致其發生腹瀉疾病。
①羊只本身抵抗疾病能力較低,無法正常吸收各類營養,導致腹瀉疾病發生;②飼養場的草料儲備不足,品類單一。在此情況下,羊只會表現出機體營養供給不均衡的不良情況,如果懷孕母羊營養不良,極有可能引發其產出的羔羊體質過低。
①羊群散養,會無意中接觸到很多糞便。這些糞便中含有細菌以及寄生蟲,羊群過度接觸糞便會增加其發生羊腹瀉的概率;②羊舍或者羊圈溫度過低、環境陰暗潮濕。羊只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內,容易出現腹瀉疾病。
主要結合腹瀉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如果羊只排出的糞便如水一般,顏色為黃綠色、伴有惡臭味、羊只腹痛劇烈,其很有可能為腸炎脫水性腹瀉。這些病羊在飲水之后食欲不振,喜歡臥地。如果其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受到行之有效的治療,羊只極有可能因窒息身亡。腸炎脫水性腹瀉一般發生于產羊羔中期。
主要結合羊排出的糞便軟硬程度加以判斷。倘若羊只排出糞便為黃白色,有明顯酸臭味,羊尾被大量糞便污染,其在排便時表現出腹痛情況,其他體溫特征改變不明顯,食欲不會有太大影響,精神較為充沛,則推斷羊只可能為輕度腹瀉。針對發生此類疾病的羊只,應及時為其開展治療,治愈率非常高。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羊只發病早期。
7 個月左右的羔羊為發生神經性腹瀉的重要群體。這種疾病的主要特點為:病羊倒地不起、突然發病、腹痛、抽搐、口吐白沫。測量發病羊只的體溫,可達到40 ℃。通常情況下,病羊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腹瀉癥狀[1]。當病羊在病死之前,往往會呈現出游泳狀態,神經性腹瀉發病率比較高,疾病治療效果偏差,死亡率相對較高。
無論是山羊還是綿羊,都有可能發生腹瀉疾病。羊腹瀉為多種病原菌所造成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病原為衣原體、結膜支原體、各種細菌和立克次氏體等等。羊腹瀉疾病的傳染過程既可以為單一病原也有可能是混合病原感染,其中以衣原體最為常見。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時病羊會因混合性病原體感染疾病。對于這些病羊,獸醫需要為其開展更加復雜的治療,并使用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加以處理。
羊腹瀉疾病的傳染不會受到羊只的性別以及年齡限制,甚至在不同種類的羊之間也會實現傳染。新入群的羊只以及羔羊為發生腹瀉疾病的重要群體,患病羊為腹瀉疾病的重要傳染源。患病羊的眼部、鼻腔、口腔會流出分泌物,如果這些分泌物流入到水源以及食源中,也能成為傳染源。此外值得說明的是,如果羊圈內蚊蟲數量較多、通風不佳,也有可能造成間接性感染。夏季為羊只發生腹瀉疾病的重要季節,此類疾病的出現和當地氣候溫度、濕度、粉塵等有一定關聯性。
針對發生腹瀉疾病的羊只,應用中西獸醫結合的方式治療疾病,能夠取得滿意效果。
4.1.1 西藥治療
取適當劑量地塞米松、青霉素配合溶解,通過針刺的方法注入到發病羊只的體內,也可以注射青霉素20 IU 以及鹽酸普魯卡因5 mL,1 次/d,連續應用3 次。此外值得說明的是,針對于羊腹瀉疾病,通過有效方式積極改善病羊脫水為處理問題的關鍵所在。獸醫可以應用靜脈輸液的方法,改善羊只機體酸中毒,擴充血容量,確保其體內酸堿平衡。注射液具體配制方法為:5%碳酸氫鈉以及葡萄糖生理鹽水。在輸液之前有效混合上述溶液。
4.1.2 中醫治療
選擇止痢散對于發病羊只進行治療,藥物組成為:白頭翁20 g、滑石10 g、黃芩20 g、車前子10 g、黃柏10 g、郁金10 g、梔子9 g、木香15 g、蒼術12 g、訶子13 g、丹參15 g。上述藥物煎水去渣,自然晾涼之后灌服發病羊只,每日1 付,連續治療3 d。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應用中藥對病羊的脾胃加以調養,詳細處方為:砂仁20 g、麥芽15 g、紅茶20 g、芡實子30 g、蓮肉10 g、生甘草5 g、白術7.5 g、炒薏仁18 g、甘草20 g、茭白20 g、滑石5 g、木通5 g、百合50 g、蒲公英40 g、車前子10 g、瞿麥15 g、扁蓄10 g、黨參15 g,以上藥物研為粉末,加水煎煮之后灌服病羊,每天2次。
4.2.1 西藥治療
在病羊的飼料內放入濃度0.1%的高錳酸鉀溶液,混合均勻,讓病羊自由進食,可有效緩解發病羊只的癥狀。值得說明的是,有效補液為治療羊腹瀉的重要原則。詳細處方為:2 mL 輔酶A、2 mL 三磷腺苷、2 mL 維生素C 溶液、100 ~250 mL 葡萄糖生理鹽水。工作人員混合攪拌上述藥物,對病羊進行靜滴治療。此外,為了鞏固治療效果,也可以選擇一些諸如恩諾沙星等具有抗菌功能的藥品對病羊實施治療。如果病羊診斷為病毒性腹瀉,建議應用雙黃連以及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對其開展治療。如果病羊為脫水性腸炎,可為其靜脈補液。濃度為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250 mL;針對于嚴重脫水的病羊,獸醫應當積極調理機體酸堿值,避免酸中毒。5%葡萄糖溶液、0.9%生理鹽水溶液、5%碳酸氫鈉溶液分別取20 ~25 mL,并加入10 mg 氫化可的松,混合均勻之后,對病羊進行靜注治療,輕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 次。如果病羊為神經性腹瀉,則要經血腦屏障為其開展輸液治療,用以預防感染。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也要應用降低顱內壓的方式對病羊進行治療。
4.2.2 中藥方案
針對發生腹瀉的羊只,中獸醫提倡為病羊開展健脾利濕以及清熱解毒的原則開展治療。詳細中藥處方為甘草30 g、訶子80 g、烏梅80 g、積殼70 g、板藍根15 g、黃璧100 g、黃連50 g、半夏50 g、秦皮100 g、白頭翁120 g。上述藥物為20 頭羔羊的每日用量。針對日齡在10 d 以內的羔羊,每天灌服5 ~10 mL。針對10 日齡以上的羔羊,可將藥液量提升到10 ~15 mL。
養殖者在開展羊養殖過程中,各個品種的羊飼養方式并不相同。針對懷孕母羊和育肥羊,一定要進行精細管理。對于這些羊,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喂飼草料管理。不能給羊只喂飼已經變質發霉、有毒的飼料。在此同時,也必須保證羊群飲水充足、飲水源清潔。飼養者應當定期打掃羊舍,深度開展消毒。針對因腹瀉疾病死亡羊只,有必要開展無公害處理,通過這種方式,全面減少羊腹瀉疾病的傳染概率。
羊養殖戶在開展養殖羊群時,一定要落實自家繁殖的做法。當養殖場在新購買羊只以后,必須做好羊只的隔離觀察,通常時間為1 周左右。倘若羊只在觀察期內未發生意外情況,即可將所購入的羊只混合飼養。而如果在觀察期內羊只出現了不良情況,必須對羊舍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傳染病暴發[2]。
養殖場方面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為各年齡段的羊只接種疫苗。此外,養殖場也可以提前購買一些相關的藥物,降低羊腹瀉疾病的發生率,例如:在羊的日糧之內加入一定量的保健藥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