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明 李承宇

紐倫堡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第二大城市,地位僅次于其首府慕尼黑。這里曾經是德國的玩具制造中心,被稱為世界“玩具之都”。紐倫堡國際玩具展已經舉辦了70 多屆,是世界主要的玩具展之一。這里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城市。1835 年,德國的第一條鐵路在這里建成。這里是世界名企西門子的誕生地、運動品牌阿迪達斯的故鄉……
紐倫堡建于1050 年,是中世紀多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誕生和居住的城市,因此,這里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
紐倫堡集市廣場,位于紐倫堡老城的心臟地帶。12 世紀時,這里是猶太人的聚居地,后來被改造成集市廣場。廣場呈梯形,面積約5 000 平方米。
紐倫堡的主要景點都集中在集市廣場附近。廣場以碎石鋪路,內有一座噴泉,東側是紐倫堡圣母教堂,南側為佩格尼茨河及河上的肉橋、博物館橋,西北方為圣塞巴都堂,北側為紐倫堡老市政廳,周邊還有眾多博物館。

紐倫堡圣母教堂

紐倫堡圣母教堂,于1352 年在一座被毀的猶太教堂遺址上建造,由彼得·帕勒設計。它是巴伐利亞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巍峨挺拔,繁復精致。
紐倫堡圣母教堂在整體設計上打破常規,頂部為大三角形造型,前端的凸起處有一個小三角形的鐘樓,上面有一座古老的機械報時鐘,于1509 年安裝,每到12 點鐘,樂聲響起,就會有七個諸侯木偶出來,圍著中間的查理四世旋轉起舞,并繞行三周。

紐倫堡老市政廳

地牢監獄入口
廣場北側是紐倫堡的老市政廳,建于16 世紀,文藝復興風格,建筑師為小雅各布·沃爾夫。里面的大廳是哥特式風格,由阿爾布雷希特·丟勒設計。
市政廳地下室有建于14 世紀的地牢監獄,是市政廳最古老的部分,也是中世紀保存最好的城市監獄之一。

美泉
廣場上有一座著名的建于14 世紀的美泉,毗鄰市政廳。名雖為泉,實際是一座高19 米的哥特式尖塔,其金黃色的光芒與廣場相映成趣。
美泉建于1385 年至1396 年,石制底座呈八角形,塔身有金屬裝飾,層層往上疊加,呈金字塔形狀。每一層都裝飾著金光閃閃的塑像,共40 尊。雕像的下面確實有泉水,將手壓在噴嘴上,泉水就會流出來。
尖塔周圍的鐵欄桿上嵌有兩個金色圓環,據說,只要將金環旋轉三圈,許下的愿望便能實現,所以,美泉也叫許愿池。


圣塞巴都堂坐落在丟勒廣場上,位于老市政廳對面,始建于1225 年,于1275 年落成,是這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以8 世紀時紐倫堡著名的傳教士圣塞巴爾德命名。圣塞巴都堂最初是一座羅曼式建筑,14 世紀改為哥特式建筑,15 世紀增建了一對尖塔,17 世紀其內部裝飾改為巴洛克式。教堂內部的廊柱上分布著各式各樣的人物雕像。




圣勞倫茨教堂位于佩格尼茨河南岸,建于13 世紀,是一座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也是紐倫堡最大的教堂。在其兩座哥特式塔之間,裝嵌了一扇直徑為9 米的圓形花窗,并飾以無數的三角形門和破碎的玫瑰,非常精美。教堂的看點是,其星形圓屋頂的圣壇、懸空的天使報喜木雕像和高壇上的耶穌受難像,均出自德國著名藝術家法伊特之手。

皇帝堡近景

皇帝堡遠景
皇帝堡是紐倫堡最具標志性的中世紀建筑,曾是神圣羅馬帝國時期的直轄市,歷任皇帝都曾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因而得名皇帝堡。城堡位于老城最北端的山頂上,是紐倫堡最高的建筑,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座紐倫堡城。
佩格尼茨河上有兩座小橋:博物館橋和肉橋。小橋流水,如畫一般。
廣場附近博物館眾多,包括丟勒故居和畫廊。丟勒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半木結構的紐倫堡民居。丟勒從1471 年出生到1528 年逝世,一直在此居住。他的一些代表性名作在此也有展示,不過,以復刻版為主。

博物館橋


丟勒塑像
德國作家霍夫曼的童話故事《胡桃夾子與老鼠王》就發生在紐倫堡市政廳。這個故事后來被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寫成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從而名揚天下。
紐倫堡名人輩出:“德國達芬奇”丟勒、巴洛克音樂家約翰·帕赫貝爾、地球儀發明者貝海姆、懷表發明者亨萊恩、歐姆定律發現者和物理學家歐姆、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社會市場經濟之父艾哈德、哲學家費爾巴哈等名人皆誕生于此……

芭蕾舞劇《胡桃夾子》

胡桃夾子玩具

各式各樣的姜餅
1628 年,世界上第一個圣誕市場誕生。它也是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傳統圣誕市場,類似于中國的廟會。這里有琳瑯滿目的圣誕飾品,還有熱紅酒和姜餅等美食。紐倫堡的姜餅享有盛名,類似于蛋糕與餅干的合體,其制作原料中含有大量蜂蜜和胡椒粒,又甜又辣,口味獨特。
這里有孩子們喜歡的旋轉木馬、輕便火車等游樂設施,還有游客可以參與的傳統木制及布制手工活動,如可以制作木頭的胡桃夾子等。

“藝術在歷史中彌藏,浪漫在文化中綻放。”紐倫堡廣場營造了令人難忘的氛圍、獨特的氣質、歷久彌新的韻味,讓人情不自禁地贊嘆前人高超的藝術創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