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中國鞋都(溫州)首屆鞋文化周
2023年6月23日至27日,“2023中國鞋都(溫州)首屆鞋文化周”(以下簡稱文化周)在溫州市舉辦。其間,大型鞋類交易會、踢踏舞快閃、網紅直播大賽、品牌奧特萊斯閃購會等活動接連“上線”。
現場33個國家和地區的鞋類頂尖設計師因溫州迸發靈感,5000多名全球鞋類采購商齊聚溫州盡情采購。鞋老板們感嘆溫州鞋產業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全球“人、貨、場”齊聚的新模式,為溫州鞋業這個“老產業”打開了發展的穹頂。
2001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工業協會聯合發文,授予溫州市“中國鞋都”稱號;2023年1月,創建世界級制鞋產業集群項目暨“中國鞋都·溫州”復評工作在溫州舉行,溫州通過復評。
為加快打造世界級鞋業產業集群,助推“中國鞋都”向“世界鞋都”邁進,溫州提出:2025年實現“雙千”目標——鞋業銷售收入超千億元、鞋企智能化改造超千家,建成全球鞋業供應鏈中心。
2001年1月18日,康奈首家海外專賣店在法國巴黎第19區的繁華鬧市開業。這是中國鞋業企業第一次在海外開設自主品牌專賣店。
走過20多年風雨的“中國鞋都”,記錄了一代溫州人“敢為人先、吃苦耐勞”的創業歷程。“三把火”的點燃,更為溫州制鞋產業燒出一段坦途。
1987年8月8日,在杭州市武林廣場,下城區工商局一把火將一批產自溫州的假冒偽劣鞋付之一炬。
1999年,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在杭州點燃第二把火,燒毀了2000多雙假冒溫州名牌的偽劣皮鞋。
2007年,武林廣場火燒“溫州鞋”20周年,溫州康奈等10多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制鞋廠,又一次來到杭州,燒起第三把火——“誠信之火”,向千千萬萬的消費者發出了誠信宣言。
此后,溫州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制鞋產業集聚區鹿城為核心,構建“中國鞋都”新發展格局,打造出國字號金名片7張、中國名牌7個、中國馳名商標82個。2022年,溫州鞋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422.4億元、比上年增長7%,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鞋企達82家。
隨著全球產業格局改變,溫州鞋業開始面臨“內憂外患”。一方面以晉江為代表的沿海地區制鞋產業鏈已經成熟,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紛紛加入競爭。溫州“中國鞋都”這張金字招牌,獨占鰲頭之勢漸弱。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全球及中國鞋類行業發展分析》:東南亞、印度以及我國溫州、東莞、晉江等沿海地區的鞋業產業主要以OEM(委托制造)形式生產,憑借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原輔材料占據市場。然而,隨著我國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生產制造進一步向我國中西部地區轉移,或向東南亞地區轉移。印度、巴西、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在中低端鞋類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2001年1月18日,康奈首家海外專賣店在法國巴黎第19區的繁華鬧市開業。這是中國鞋業企業第一次在海外開設自主品牌專賣店。
鹿城鞋業發展之初,“前店后廠”的作坊式鞋廠在鹿城大量涌現;現在,集制鞋產業、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社區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鹿城鞋藝小鎮屹立在中國鞋都產業園區核心區。創辦于1980年的康奈集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落地巴黎后,康奈皮鞋海外專賣店陸續布局意大利、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的重要城市。歐美市場的康奈專賣店里,每雙康奈皮鞋的平均零售價達70美元。“我們在意大利開店,意大利媒體取的標題是《康奈挺進亞平寧》。”康奈集團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蔡發榮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0年,康奈皮鞋在越南的第11家專賣店在河內市朗廈街108號開業,這也是康奈集團在國外開出的第267家皮鞋專賣店。
2017年3月,奧康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開設專賣店,撬動中東市場。2018年4月,奧康入駐印度最大商場MGFMetropolitanMall。同年,溫州鞋革行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成為繼電氣之后第二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如今,世界每七雙女鞋中就有一雙來自溫州鹿城——“溫州鞋”已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2023年5月2日,康奈“走路不累的高跟鞋2.0全國首發暨中亞戰略發展啟動儀式”在烏魯木齊舉行,標志著企業國際化發展之路將迎來嶄新藍圖:打造全球第一舒適鞋履品牌的長期戰略目標,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拓展中亞市場。
“企業發展要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新疆毗鄰中亞,是康奈最重要的國內市場,中亞五國市場是近幾年康奈國際化戰略的重點。”蔡發榮說。
溫州“鞋二代”泮玉祥說自己是當地最早做運動鞋的企業。
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到開辦工廠,內銷轉型做貿易;從對標臺資廠建廠,到在越南、緬甸等地設立工廠;從鞋類加工,到和外國企業合作做研發,籌備自主品牌,溫州市瑞星鞋業有限公司已成長20年。
最近,泮玉祥發現,戶外、露營、登山等生活方式正在流行,在產品研發方面,他想結合時下流行的審美取向,在時尚度和舒適性上探索。“以前是跟著歐美大牌的風向,現在是自己去打造產品,去創造流行。”
2023年5月,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與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發布的《2023全球體育用品行業報告:在混亂的世界中恢復元氣》指出:2023年運動鞋服品牌迎來了行業景氣期。無論是內部自我發展的逐步完善,還是外部環境的驅動,中國運動鞋服品牌都迎來了快速發展和出海建立影響力的好時機。
雕刻、打孔、切割、畫線、打碼……巨一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機械手在不斷舞動,每10秒就有一雙成品鞋成功下線,成品合格率高達98%。
2019年末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國際貿易受阻。對于溫州鞋企來說,可謂“新老問題”雙重疊加,同質化競爭已然激烈背景下,出口渠道又遇阻。
如何讓同質化嚴重的制鞋產業適應全世界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
溫州市鹿城區以鞋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和鞋革產業研究院建設為載體,整合政府、高校、社會三方資源,攻克了近百項技術難題,用科技的力量為溫州邁進“世界鞋都”提供強大助力。
日前,巨一集團智能制造產業園正式投用,園區集生產、銷售、研發設計、AI數據化物流等于一體,謀求從“制造”向“智造”轉型,跑出發展加速度。
巨一集團(以下簡稱巨一)始創于1988年,作為溫州最早“走出去”的鞋企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就跨出國門承接訂單。從開始尋求合作方到合作方找尋巨一,再到巨一精選合作方——現在的巨一,國外客戶從50多家精簡到8家,與德國DHM、西班牙ZARA等世界知名企業進行長期戰略合作。
巨一集團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兼企管部經理祝恒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集團累計投資1.8億元進行智能化改造,節省人力30%,綜合效率提升15%。”
據悉,巨一集團主持的激光應用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主導起草了1項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2項浙江制造標準和1項行業標準,擁有46項國家專利。
雕刻、打孔、切割、畫線、打碼……巨一集團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機械手在不斷舞動,每10秒就有一雙成品鞋成功下線,成品合格率高達98%。
從高端制造智能機器人,到鏈接全球的時尚設計鏈;從基于5G技術的“透明車間”,到數字化“未來工廠”……如今,在國內市場選擇、國際貿易競爭的浮沉中發展起來的溫州傳統制造企業已逐漸孕育出新景象。
鞋業產業的高附加值主要集中在樣式設計、市場開拓和品牌營銷等環節,生產制造環節處于價值鏈低端。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發達國家憑借現代化、個性化、柔性生產體系和強大的銷售系統等優勢牢牢占據高端環節。
在溫州,僅鹿城區就集聚了2000多家鞋類企業,其中相當部分企業缺乏原創設計能力,僅靠代工賺取微薄利潤。
為了解決溫州制鞋產業設計能力弱,品牌企業訂單落地不穩等難題,溫州壹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姚云鶴團隊積極對接,共同開發了“基于溫州文化與當地制鞋產業格局的個性化時尚鞋履產品設計與開發研究系統”。
目前,該系統已上線品牌企業近50家,訂貨效率提升了近30%,場租等線下費用節省近50%,生產成本下降近10%。
在2023年6月24日晚舉行的首屆“紅靴獎”中國國際鞋類設計大賽頒獎典禮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會長李玉中說:“希望廣大企業家和創業者,通過設計大賽這個平臺,充分感受國內外頂尖的設計力量和創意魅力。”
據悉,首屆“紅靴獎”中國國際鞋類設計大賽共吸引了1249名選手,來自33個國家的85名外籍設計師、國內45所院校的859名學生,以及國內外眾多知名鞋企設計師參與投稿,累計接收作品2021組。
在2023中國鞋都(溫州)首屆文化周啟動儀式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了世界級鞋業產業集群建設指標體系。該體系由5類一級指標、11類二級指標和25類三級指標組成。其中,5類一級指標包含產業環境、產業規模、產業創新、產業品牌和產業國際化。
在李玉中看來,建設世界級鞋業產業集群,不僅要適應本地化的全球價值鏈重構趨勢,更好應對外部沖擊對產業發展的影響,而且要整合全球最好的產品、技術、人才等中間投入和生產要素服務本地產業發展,生產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為實現產業升級,溫州制定了創建“世界級鞋業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圍繞“溫州SHOES,行世界”,實施S—H—O—E—S五大行動:聚焦全球領先的Smart制造中心,實施“智造行世界”行動;聚焦鏈接全球的Hall營商生態,實施“服務行世界”行動;聚焦面向行業的Open研發設計中心,實施“設計行世界”行動;聚焦合作共贏的Excellent卓越之路,實施“合作行世界”行動;聚焦彰顯溫州魅力的品牌SHOW,實施“名品行世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