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俊彥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青年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從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視野提出了對青年群體和青年工作的明確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考察,青年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巧妙契合。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和先鋒力量,要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青春動能,使青年力量始終內嵌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色中。
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0~35周歲人口占總人口數達到一半,青少年人口的質量和發展情況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質量和發展進度有著重要影響。一百多年前,無數青年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面對“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悲慘境地,經歷了器物、制度、文化的苦苦探索和接連失敗,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作為自己的領導核心,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指針,廣大青年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艱難出場而堅定出場。一百多年來,廣大青年浴血奮戰、攻堅克難、團結奮斗、勇挑重擔,傳播先進思想、壯大先進組織、投身偉大實踐,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先鋒力量。展望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蘊含著艱巨性和復雜性,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規模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總和,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1]”。“人才是第一資源”,現代化的發展和競爭要依靠青年,也要成就青年。要在關心青年群體現實困難的同時注重發揮青年人才優勢,使數量巨大的青年群體投身高質量發展浪潮中,激勵青年勇于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與西方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現代化根本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公平正義的現代化。中國青年在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過程中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目標群體,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動力,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價值旨歸。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500多萬貧困青年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城鄉青年差距、地區青年差距、不同階層青年差距不斷縮小,廣大青年有了更高質量的教育機會、更強壯的身體素質、更全面的社會保障、更積極的社會參與。同時,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廣大青年要勇做排頭兵和領航員,發揚優良傳統,練就過硬本領,積極投身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廣大青年既是現代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價值主體,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以實際行動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共擔現代化發展責任,共享現代化發展成果。
實現民族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代青年生活在物質富裕的環境中,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增加,精神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時刻影響著青年精神現代化的發展,更加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實和富足[2]。要強化政治塑造和理想信念教育,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作為行動指南,矢志不渝跟黨走,心懷遠大理想,心系國之大者,用政治引領青年參與現代化發展過程。要加強紅色基因傳承發展,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以中國共產黨人為榜樣,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向上動力。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學習中增強文化自信,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文化,用青年的特色發展文化。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充滿風險與挑戰,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撐就很難在亂云飛渡中保持堅定。要注重加強青年精神世界建設,涵養現代化精神品格,使廣大青年對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高度認同并積極踐行,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
堅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國現代化始終注重高質量發展,既堅持推進物質文明建設,也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注重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也注重生態財富的供給、保護和發展。當代中國青年在思想和行動上更加關注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發展理念天然契合。在知識學習上,做環保理念和價值觀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廣大青年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傳播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發展目標在青年群體中贏得廣泛共識。在社會行動上,做環境保護和生態先行的實踐者。從“紅色的土地”到“綠色的足跡”,從“紅旅”到“農旅”,當代青年的旅行選擇開始更多向“文物古跡游”“生態觀光游”“農場體驗游”“民俗文化游”等傾斜,在清新、綠色、健康的旅行體驗中沉浸式感知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中,廣大青年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在街邊綠地清理白色垃圾,在街頭巷尾維護文化設施,共同打造清新亮麗文明的公共環境。在生活方式上,做綠色、低碳、簡約、健康的推行者。新時代青年接觸的信息更加多元,也更加先進,更加明白生態環境對于子孫后代的重要價值。廣大青年自覺踐行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綠色飲食,“光盤行動”和“共享經濟”成為青年廣泛推崇的綠色理念。青年們的生態環保意識更加濃厚,開展生態環保實踐的步伐更加堅定,為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增添了亮麗底色。
五、以青年擁抱世界凸顯和平發展理念
中國的現代化是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現代化,是開啟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么‘土了”。舊中國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行徑和霸權主義讓成長在紅旗下的青年人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世界各國休戚與共、互融互通,只有共享發展才能走好世界現代化之路。中國青年思維活躍、思想開辟創新,他們擁抱世界、融入世界,用世界眼光投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青春行動,深度參與全球青年事務治理和全球志愿服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要傳承好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兼濟天下”的優良傳統,以青年人獨有的宏闊視野和開放胸襟,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人士互學互鑒、兼收并蓄,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3]。
立足黨的青年工作的戰略性地位和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實踐考量,借助青年的人力資源優勢,中國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全面發展有力印證了我國現代化的五大鮮明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要繼續發揮好青年的主體功能,將青年群體與國家中心任務直接對接、結合,實現青年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雙向奔赴!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天津科技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新媒體賦能下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研究”(YJSKC2021S6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譚杰.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青年在場[J].中國青年研究,2023(01):35-43.
[3]《人民日報》理論部.中國式現代化[M].北京:東方出版社,2021.
(作者單位: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