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姓劉,可能和有些讀者一樣,我也有一位患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她今年83歲高齡了,從她被診斷為癡呆至今已經過去了十年。通過對母親近十年的照料和觀察,我將自身的所見所感記錄如下:
10年前我母親73歲,她是位退休老師。在我的印象里她聰明睿智、思維嚴謹,直到有天發現她開始經常忘事。剛開始她忘的只是一些小事,比如她剛說過的話或剛做過的事。明明剛吃完飯,她卻問家人:“怎么還不擺飯?”家人告知她說剛剛已經吃過了,可她一臉茫然,堅持說是家人記錯了,沒辦法只好又給她吃了點兒東西。她甚至在吃完藥不久還要吃藥,不聽家人勸阻,堅信自己沒吃,后來有別的事牽扯她注意力了,她才暫時忘記吃藥的事。
這類事情越來越頻繁,尤其經常忘事,她會反復問同一個問題,家里人在一遍遍重復回答后感到不勝其煩,又無可奈何,和她又解釋不通。家人從未往患病這方面考慮,心想人老了、忘事很正常,但此后家中多次因她做飯忘記關火、差點兒釀成火災,有時她做菜時錯把糖當成鹽,或是忘了做飯的過程,不能再熟練地操作家中電器,我們就不敢再讓她做飯,通常由我或姐姐給二老做飯,母親意識到自己的記性變差,自覺給我們添了麻煩,為此很是愧疚。
母親是個要強且閑不住的人,平常就想找點兒事做,她主動跑到附近菜市場買菜,這些事她以前常做且買前還要精打細算,可她現在腦子變得糊涂、算不清賬,都是對方說多少就給人多少錢,有時都不知道對方算錯賬。有次她買東西忘了付錢,拿著東西就走,被攤主揪著不放,她卻說付過了,還是一位街坊看到后把我們叫來,調了監控后確認是她忘了付賬,事后我們向攤主道歉、補交了貨款。
還有幾次她買完東西卻忘了拿走,或是在外出辦事時遺失了手機、錢包等物品,我記得光身份證就至少幫她補辦過三次。她單獨出門坐車,在熟悉的乘車路線上有過多次坐過站或坐錯車的情況,還有幾次因辨不清方向而走了很長的冤枉路,甚至找不回家,還是附近民警發現后送她回的家。經過這些事情,家里人意識到母親真的記性差了,常提前備足家中的必需品,在她要外出辦事時有人陪她一起,不敢再讓她單獨外出。
隨著時間的進展,家人發覺母親在對待錢財方面明顯和過去不同,以前她對這些看得很淡,如今她越來越在意自己的財物,總怕“值錢”的東西被人偷了,事實上有些她認為的值錢物品不過是她的幾件舊衣物。她開始不信任周圍人,因為她經常偷偷私藏各種物品,把東西放得到處都是,等她再想找時卻怎么都想不起放哪兒了,到處翻箱倒柜,弄得家里一片狼藉,最后還是沒找到。找不到她就會煩躁、生氣或是緊張,不過她不再認為找不到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疑心家里進了賊。
先懷疑是某位鄰居偷拿的,還為了泄憤,把自家垃圾丟到對方門口,事后我們跟鄰居反復解釋和致歉。后來她連家人也懷疑上了,認為是家里的一些人偷了自己的貴重物品,拿出去換錢,甚至懷疑家人想要霸占自己的家產。不管家人如何解釋、自證清白說并無窺視她錢財的想法,她都不相信,時常抱怨家人對自己不好、虐待自己,不給自己吃喝等,但實際上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總之家里人誰照顧她最多,反而成了她發脾氣、甚至責罵的對象。
為了更好地照料老人,我們請過多位保姆,可保姆換了好幾撥,卻都不能讓母親滿意。她不是嫌那些保姆沒有文化、講話粗俗,就是嫌保姆手腳不干凈,多次懷疑家中的“貴重”物品丟失是保姆所為,甚至懷疑保姆和自己的老伴兒眉來眼去、有不正當關系,和保姆大打出手,甚至有時會罵父親。可我們知道并無此事,這些不過是母親的胡亂猜疑,可她聽不進家人的勸說,一味認為自己是對的,直到附近的家政公司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保姆人選,請保姆的事只能不了了之。
我們這才覺得母親有精神問題,帶她就診精神科,得知她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癡呆。她疑心東西被竊和對保姆及父親的懷疑等都是該病的常見表現之一,征詢過多位專家的意見,都說該病無法逆轉,隨著年齡的增長該病有加重的趨勢,服用抗癡呆藥也只能延緩疾病的進展,不過越早發現、越早治療,療效會相對更好,只是當時母親的病情已達中期,醫生提出藥物效果可能不會明顯。作為子女,我們依然期盼她的病能有轉機,一直堅持給她用藥,曾先后換了多種藥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母親的記憶越來越混亂,她記不清當前的日期、自己的生日等,不認識部分親友或熟人,反而將一些陌生人錯當成熟人,不認識鐘表、鑰匙,不知如何打電話、開電視等,穿衣服經常穿反或穿錯而不自知,甚至不具備交通規則等常識,比如她會橫穿馬路,不管對面亮起的紅燈。她也記不清哪些是過去發生的事,哪些是現在的事,有時將沒有發生的事卻當成是已經發生過的,比如:她不記得我和妻子已經離婚多年,而前妻帶著女兒早已改嫁,兩家再無來往。她時常問我怎么好久不見我前妻了,有時還會詢問我女兒是不是出國上學了,讓我叫她們回來一趟,說自己很想念她們等。我只好找些借口搪塞于她,怕她得知后傷心。
以往豁達的母親變得越來越自私,對家人的關心也顯得很冷漠,她要求周圍人都聽她的,一旦不順從她的心意,她就會發脾氣、講話刻薄,有時責罵對方或是動手摔東西,甚至有時還會動手打父親,但又不說明生氣的緣由,或是看誰不順眼就會罵幾句,這和她以前溫文爾雅的性格大不相同。她從不主動講話,多數時候閉目躺在床上,或是坐在那里發呆,有時口中喃喃自語,說一些支離破碎的字詞,家人問她、也不予回答。家人感覺和她交談越來越困難,她不理解周圍人的問話,她說的話也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剛開始她或許還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日常問話,如餓不餓、渴不渴、困不困等,但無法應對其他問題。白天她呼呼大睡,想要拍醒她,她卻發脾氣,晚間卻不睡、反復起來折騰,躺下又坐起、坐起又躺下,有時無目的到處亂走,或是叫自己的“爸爸”“媽媽”,卻不認識自己的家人。到后來她越來越沉默,講話越來越少,連日常生活也完全需要家人協助料理,包括吃飯不主動、靠家人督促下喂食,經常尿濕褲子或床鋪而不自知,有時甚至將便后的污穢之物弄得到處都是。
我們曾對藥物有過不切實際的期望,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醫生也說癡呆患者最終的結果只會越來越像小孩子各方面都需要人照料,當我們看著母親的記憶慢慢被偷空了一般,再也回不到當初睿智的樣子,仍會感到難以接受和無比的心痛,該病不僅嚴重影響母親本人的生活,也給我們全家都帶來痛苦!在此,我只想用親身經歷介紹不同時期阿爾茨海默病癡呆患者的可能表現,如果您發覺身邊的老人出現類似情況,尤其是出現早期表現,請盡快找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