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亮紅

角色交換是心理劇咨詢中很重要的技術(shù),幾乎每一場心理劇療愈中都會使用它。角色交換具體是指心理劇中跟另外一個人交換所處位置,并交換立場態(tài)度,使這個人能有效地透過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及體會情感。比如由A來演B角色,B來演A角色,使之體驗到另一角色的感受,經(jīng)由角色互換進行角色演練,可將對主角/來訪者同理的或投射的情感演繹出來,站在對方角色的立場體會對方的情感和行為表現(xiàn),以幫助主角更好地修復(fù)與對方的關(guān)系,獲得能量和愛。在心理劇團體或個案中,角色交換這種以行動體驗的方式更能讓主角(來訪者)產(chǎn)生情緒感受及情感代入感,也因此,其療愈效果會好于純語言式的心理干預(yù),角色交換在心理劇咨詢中的妙用主要在如下幾方面:
在人際關(guān)系中,投射無處不在,沖突無可避免,運用角色交換技巧,處理人際沖突,可使雙方在對方的角色中去體會其感受與立場,并巧妙化解彼此間的沖突。
舉例來說,在一個心理劇團體中,A看B不順眼,并伴有語言攻擊,A、B二位成員發(fā)生了沖突,團體成員有的幫A,有的幫B,團體動力渙散,如果不處理,會對團體成員造成傷害。在征求A、B成員同意后立即運用角色交換展開對話進行干預(yù)。
首先,由A、B各自邀請一位成員扮演自己的替身,當替身角色交換進入A、B角色后,先各自同理主角,并模仿其肢體語言,將內(nèi)在感受表達出來。
然后,邀請A、B進行角色交換,即由A進入B的角色,B進入A的角色,各自的替身則留在原來的位置,協(xié)助提問及表達感受。在對方的角色中,A感受到B的委屈,B感受到A對自己并無惡意。
當A、B角色交換回到自己的角色,已澄清了一些感受,再邀請A看著B,問其是否像A生命中的某個人,A不好意思地說:原來是看到B嬌滴可人的樣子和同學們打招呼非常不舒服,想到妹妹小時候在父母面前嬌滴滴的樣子,父母對自己很嚴厲,對妹妹卻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所以,自己一直討厭妹妹。很顯然,B的人際互動模式讓A產(chǎn)生了負向投射。
通過角色交換及彼此的會心,讓A真實地看到此時此刻的B與妹妹的不同,也讓B看到A的真實情感反應(yīng)。當A澄清了自己將對妹妹不喜歡的感受投射到B的身上時,真誠地向B道歉,B也理解了A早年的經(jīng)歷后理解A的情緒感受。以上,就是巧用角色交換,澄清了A的負向投射,并輕松化解了團體的沖突。
在心理劇治療中,當主角/來訪者出現(xiàn)自發(fā)性下降、情緒被鎖住、場景被凍結(jié)、內(nèi)在被僵住時,可以運用角色交換提升主角的自發(fā)性,或角色交換到一些有智慧、有力量的角色中,使之產(chǎn)生新方法去應(yīng)對其現(xiàn)狀。
舉例來說,主角小樺對于是否離婚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很苦惱,于是,通過角色交換,主角進入家族被譽為最智慧的爺爺?shù)慕巧校鹘窃凇盃敔敗钡慕巧醒茖?dǎo):“離婚只是逃避而已,不能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老公是來度化你的,好好修行,去感恩老公”。最后,主角找到了未來的婚姻方向。以上案中小樺,就是內(nèi)在僵住、自發(fā)性下降無法應(yīng)對的情形,導(dǎo)演通過巧用角色交換,讓主角進入到爺爺?shù)慕巧螅嵘俗园l(fā)性,并找出應(yīng)對之道。
當主角無法了解、同理對角的心情與想法時,運用角色交換到對角中去收集信息;另外,運用角色交換為角色扮演者暖身,由主角示范語言或非語言等重要信息,以呈現(xiàn)此重要他人與主角的關(guān)系與情感品質(zhì),幫助角色扮演者進入該角色時更逼真。
如主角小陳要處理童年時爸爸重男輕女忽視自己的生氣、委屈等情緒。由主角角色交換進入童年時的自己角色,在當下表達出彼時的情緒感受、想法及渴望等,這樣可以幫助扮演童年時的替身收集信息,繼而幫助入角;之后,再由主角角色交換進入彼時爸爸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等,幫助扮演爸爸的輔角進入該角色,以幫助主角在面對爸爸時,催化情緒,推進演劇進程。以上,就是通過巧用角色交換技術(shù)收集角色信息,幫助角色扮演者快速飾演該角色,并順利推進了演劇進程。
在心理劇療愈團體中,因會涉及一些深入而敏感的議題,因此,出現(xiàn)阻抗的情形時有發(fā)生。
舉例來說,筆者曾帶領(lǐng)的一個心理劇成長性團體,主角小蕓因為受困于一段十年的同性戀情成為心理劇主角。但當其坐下時,支支吾吾,沉默了一陣,不愿行動。筆者評估小蕓可能因為議題的敏感產(chǎn)生了阻抗。我和小蕓的替身陪著小蕓一同走上舞臺,一起緩慢地在舞臺四周走動,先是代替小蕓表達內(nèi)心的顧慮:“哎,我心里有點害怕,做完劇后,你們會怎么看我?會疏遠我嗎?會產(chǎn)生偏見嗎?”小蕓聽罷,使勁點頭。
主角隨即轉(zhuǎn)向觀眾問:“你們會看不起我嗎?會支持我嗎?”隨即運用角色交換,讓小蕓去進入現(xiàn)場同學的角色,小蕓在“同學們的角色”中,感受到同學們的支持與善意,當角色交換回到自己的角色后,小蕓完全放下了阻抗,并全然投入后面的演劇中,處理了這段不被祝福的戀情。
在心理劇團體咨詢或個案時,當主角對對角的情緒不能表達,或某些道歉、“道愛”的渴望沒有得到滿足時,運用角色交換技術(shù),可以強有力地面質(zhì)由主角扮演的對角或該角色輔角,如此,極可能激發(fā)主角對抗重要他人的能量、勇氣與決心,并巧妙同理主角,替代主角表達情緒。
如童年時的小美被爸爸非打即罵,爸爸對弟弟百般呵護,小美很想質(zhì)問爸爸,為何如此偏心?自己是不是他的女兒?很想聽到爸爸的道歉以及很想知道爸爸是否愛自己。
演劇中,當小美面對爸爸(輔角扮演)時,表現(xiàn)出很怯弱,無法為自己表達想說的。這時,邀請小美角色交換進入爸爸的角色,導(dǎo)演面質(zhì)并控訴爸爸(主角扮演)的種種不公平后,主角在爸爸的角色中向扮演小美的替身表達了愧疚和歉意以及愛。也因此,幫助主角處理了內(nèi)心的不公平及被愛的重要議題。
以上案例就是通過讓主角角色交換進入對角,通過面質(zhì)“爸爸”,同理了主角,并協(xié)助表達了情緒,以及得到了爸爸愛自己的確認。
在心理劇治療中,當扮演某些角色的輔角所說所做不符合主角的真實情形時,可以運用角色交換讓主角交換到輔角所扮演的角色中,做出正確的表達以修正輔角的表達。
比如,小華想對老公表達過去對自己冷落疏忽的生氣與委屈情緒,但扮演老公的輔角呈現(xiàn)出的卻是一個熱情體貼的好老公形象,小華想要被補償?shù)目释环穸耍惺懿坏竭@份情緒。導(dǎo)演隨即請小華交換到老公的角色后修正了輔角扮演的角色信息,小華通過這一段演劇滿足了內(nèi)在渴望,回到現(xiàn)實生活后,小華放下了對老公的許多期待,夫妻關(guān)系也越來越好。
當需要協(xié)助主角整合各子人格或接納自我某個部分時,由主角角色交換到內(nèi)在子人格或自我某個部分。一是當主角的內(nèi)在自我不夠平衡,由主角角色交換作各子人格,再整合各個人格以達到平衡狀態(tài);二是當主角無法接納自己的某部分(如殘障的手腿,生病的器官)時,請主角與自己的該部分角色交換,以增進自我覺察與自我接納。此外,運用角色交換為主角開展整合性的自我對話,既能強化主角的自我覺察與決定或承諾,又能對演出效果進行評估。
1.當心理劇咨詢很順利時并不需要使用角色交換,因為,過多的角色交換很耗費精神及體力。
2.當主角在面對對角,勾起主角對暴力、傷害、精神病性等恐懼害怕情緒時,不宜讓主角角色交換到對角中,避免給主角造成二次創(chuàng)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