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穎 沈 波 金陽華
86.9%的腎衰竭患者選擇血液透析治療[1],動靜脈內瘺是首選的血管通路。功能良好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一條“生命線”。部分躁動患者由于不自主的上肢活動,容易出現穿刺針脫落或移位,可導致出血或動靜脈內瘺損傷而致透析治療中斷。腎衰竭合并內瘺側偏癱的患者,由于透析過程中上肢屈肌痙攣,亦使穿刺針脫落或移位的風險增加。我科設計了一款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固定器,使用1年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醫用低溫熱塑板(肘腕關節型,55 cm×20 cm×0.32 cm)1塊,魔術貼3對(毛面與勾面長15 cm,寬3 cm),滌卡透氣棉1塊,滌綸約束帶兩條(長50 cm)。
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固定器包括上肢托具、固定魔術貼、保護棉墊、管路卡扣及床沿約束固定帶(圖1)。上肢托具根據患者上肢長度、粗細進行低溫熱成型,制作前先量取自患者指尖至肘上10 cm的長度(一般為50~60 cm),根據測量結果裁剪相應長度的醫用熱塑板。在長水槽中加入65~70 ℃的熱水,水深約10 cm,將裁剪好的熱塑板浸入水中加熱約5分鐘后取出,并瀝干水分。患者取仰臥位,將變軟的熱塑板置于內瘺側上肢下方,根據患者上肢形狀塑形,邊緣部分略向外翻,在手部翻折形成一擋板,待熱塑板冷卻后塑形完成制成上肢托具主體。在托具內側襯墊一塊滌卡透氣棉并用絲線縫合固定,作為保護棉墊以增強舒適性。在托具上、中、下方各以絲線縫合固定一對魔術貼。在熱塑板裁剪邊料中裁取2 cm×3 cm的板材兩片,經熱水加熱后,根據透析管道外形塑形成兩個3/5周管狀結構的管路卡扣,以恰好能卡住管路不脫落為宜。將兩個卡扣以絲線縫合固定于最下方一對魔術貼背側,卡槽方向與托具縱軸一致。在托具下側面距上下緣1/4處,各縫合固定一條滌綸約束帶。

圖1 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固定器實物圖
護士內瘺穿刺操作完成后,將患者上肢放置于上肢托具內。根據穿刺點位置使患者手心或手背朝上卡于手部擋板下,調節并固定托具上、中、下方魔術貼,防止其上肢從托具內脫出,將透析管路卡于卡扣內固定。對于躁動患者,使用上下兩條約束帶固定于床沿。
① 有效防止肘關節屈曲及前臂旋轉。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固定器能整體固定患者上肢,有效防止因躁動或上肢肌肉痙攣導致透析中屈肘、前臂旋轉等,致使穿刺針脫落或移位。② 避免透析管路拉脫。管路固定卡扣的設計使管路在常規的醫用膠固定外,固定了管路與上肢的相對位置,在患者需要轉運的特殊情況時,能起到一定的管路保護作用。③ 利于觀察。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固定器上方除3個魔術貼位置外,其余均為開放設計,利于觀察穿刺部位及管路狀況,便于及時處理。④ 個性化塑形。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固定器采用低溫塑形材料,僅需65~70 ℃熱水浸泡即可變軟,根據患者上肢的形態進行個性化塑形,制作簡單,經濟實用,提高使用過程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