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 劉晗喬 河南省鄉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韓愛玲
糧食是國家戰略物質,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河南是我國農業大省,小麥、玉米生產在全國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小麥、玉米生產安全直接關系到國民身體健康。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農藥的長期過量和不恰當使用現象日益突出[1]。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不僅增加農業生產成本,也直接威脅糧食安全和農田生態安全[2]。為確保農產品安全和生態安全,2015 年農業部啟動“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力爭到2020 年農藥、化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這充分體現了推廣綠色農業技術[3]、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目標。為了解河南省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狀況,對豫東地區開封、商丘、周口3地市的12個縣農業生產主要從業人員病蟲害綠色防控基本認知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了解河南省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為河南省進一步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依據和指導。
調查對象為農業生產主要從業人員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豫東地區為河南省小麥、玉米生產規模較大區域,本研究選取豫東地區的開封、商丘、周口3 地市,每地市選取4個縣,每縣隨機抽取一般農戶20戶,共240戶一般農戶,種植大戶(或合作社)5 個,共60 戶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問卷回收率100%。
本次調查群體中,對于一般農戶,男性占比42%,女性占比58%,女性人數略高于男性,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占比最大,為76.4%。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占比72.6%,中專及以上人員占比為零。對于種植大戶(合作社),男性占比67.8%,男性人數明顯多于女性,中年群體占比最大,為67.3%。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一般農戶,高中學歷占比最大,為51.9%,中專及以上學歷占比32.6%。
1、綠色防控概念認知及分析。綠色防控是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利用并保護自然天敵,必要時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將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一般農戶及種植大戶對綠色防控概念的認識調查結果見表1。由表1 可以看出,一般農戶了解清楚者僅占5.5%,對綠色防控概念一知半解,也就是了解不全面者占比33.9%,幾乎占三分之二(60.6%)的一般農戶不了解綠色防控概念;種糧大戶(或合作社)表現相對較好,了解清楚者占51.9%,只有9.3%的種植大戶(或合作社)不了解綠色防控概念的具體涵義。
2、綠色防控政策認知及分析。2015年農業部啟動“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力爭到2020 年農藥、化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趯G色防控政策認識的調查統計結果見表1。從表1 可以看出,一般農戶對綠色防控政策認識程度明顯低于種植大戶(或合作社),有超半數(53.1%)的一般農戶沒有聽說過綠色防控政策,了解較清楚者僅占1.1%;種糧大戶(或合作社),對綠色防控政策理解較清楚者占比54.2%,了解不全面者占44.1%,不了解者僅占1.7%;表現最好的為12 個縣區的蘭考縣,理解較清楚者占75%,不清楚內容者占2.3%。
科學施用農藥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正確選用農藥、適宜的施藥量和用水量、適時用藥、施藥時安全防護等因素。調查結果顯示(表3),種植大戶(或合作社)的科學施藥行為均高于一般農戶,以“施藥時做到安全防護”行為優于一般農戶最突出,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占比為65.8%,一般農戶占比僅為36.5%。在影響科學施藥行為的諸因素中,一般農戶、種植大戶均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采用,但以正確選用農藥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或合作社)采用程度最高,占比分別為83.5%、91.2%;對適量施藥行為,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占比分別為58.3%、72.2%,表明仍有41.7%的一般農戶和27.3%的種植大戶過量施藥。適時用藥行為與適量施藥行為很相近。
9月16日,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就此事接受瑞典媒體采訪,表示對瑞典警察“粗暴對待中國游客”的震驚,并質問“中國游客沒有違反瑞典法律何以遭到警察如此對待”。
綠色防控措施包括選用生物農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避開天敵活動高峰期施藥,選用種子處理、土壤處理、撒施毒餌等隱蔽施法等。
本研究抽樣群體中,一般農戶之所以沒有中專及以上學歷人員,是因為有學歷的一般農戶均外出打工,找工作容易,且工資待遇較高;而學歷低的農戶,很少有一技之長,找到合適的工作很難,這是科技時代的特征,也給政府提供了一個重要提示,加強農民工培訓,使其有一技之長,以提高其收入,助推農村農民脫貧,更好地服務社會。
科學用藥是發展現代農業、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的主要手段,是減少農藥殘留污染、保護農田安全的主要措施。從科學施藥行為分析來看,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對多種科學施藥行為選用均大于40%(除一般農戶施藥時做到安全防護外),其中以正確選用農藥占比最高,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占比分別為83.5%、91.2%。而農戶本身又缺乏準確識別農藥真假的能力,這勢必對正確選擇農藥帶來最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農藥質量的監管,杜絕市場上銷售假劣農藥。2015 年發布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政策已實施近10 年,但仍有41.7%的一般農戶和27.3%的種植大戶(或合作社)過量施用農藥,如何更好地解決農藥過量投入帶來的面源污染和農田生態問題仍值得政府關注和重視。在綠色防控措施中,對于選用生物農藥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占比均較低,分別為8.6%、28.2%,這一結論與吳雪蓮[4]等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表2 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對綠色防控措施認知比較
上述分析表明,大多數一般農戶對綠色防控概念及政策認知廣度和深度不足,對農藥化肥零增長政策一知半解;大部分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對國家農業政策比較關心和了解,基本不存在沒有聽說過和不清楚內容者。這與他們的文化程度高低相一致,也與一般農戶參與培訓少,對農業生產相關政策了解少有關。因此,應加強對一般農戶綠色防控政策及農業生產其他優惠政策的培訓,增加他們了解農業生產政策的渠道,提高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表3 一般農戶及種植大戶科學施藥行為
基于一般農戶及種植大戶對綠色防控措施認知的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 可以看出,就調查的4 項綠色防控措施來看,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對其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對“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選用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等隱蔽施藥法”的認知均較高,其中,一般農戶占比分別為45.4%、41.7%,已接近半數;種植大戶占比分別為69.6%、68.1%,已超過三分之二。對選用生物農藥、避開天敵活動高峰期施藥的綠色防控措施認知均較低,其中,一般農戶占比分別為8.6%、3.4%,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占比分別為28.2%、18.4%。表明河南省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雖了解綠色防控措施,但仍有較大比例人員不能全面了解綠色防控措施,尤其是對綠色防控措施中的選用生物農藥、避開天敵活動高峰期施藥采用率很低。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具有持效期長、安全、提高農產品質量等優點,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選用率均比較低,主要是因為對生物農藥認知深度不夠,也與生物農藥價格較高有直接關系。在“兩減一增”的方針背景下,應加強對生物農藥的宣傳和政策補貼,提高對生物農藥的認識和推廣;發揮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大力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
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制也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1989年國防科技大學首先研制出第一輛智能小車,“1992年,國防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著名大學研制成功了由中型面包車增加配備計算機、控制系統和傳感器改裝而成的我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能夠自主行駛的測試樣車(ATB-1)”[3]。
3.1.2 加大資金投入,豐富產品結構。在旅游業還沒發展的時候,張家界主要以發展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在工業基礎薄弱的背景下,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落后,導致第三產業的發展缺乏保障。生態旅游產品從規劃設計到投入實施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城市化發展水平滯后成為制約張家界生態旅游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因素。同時,由于資金的短缺,導致旅游區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高品質旅游接待設施數量少、餐飲業缺乏本地特色、購物環境不良、旅游公共服務不達標。以上綜合因素導致旅游產品缺乏良好的孵化環境,高品質的生態產品沒有扎根的土壤。
1.2.3 培訓方式 ①基本操作技能培訓:按計劃每個月集中培訓1項操作,主要采取帶教老師赴上級醫院觀摩培訓的方式,組織護士觀看操作視頻,老師操作演示,現場指導,護士分組進行訓練。②社區護理服務培訓:主要包括健康人群與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社區居家護理,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轉診,社區傳染性疾病的護理及消毒隔離指導,健康教育指導及如何建立健康信息檔案等。③院前急救培訓:重點對門診及社區站點護士,每個月1次進行心肺復蘇、簡易呼吸機操作訓練、綠色通道及猝死急救演練等,熟練掌握及時轉診的流程。
病蟲害綠色防控,不僅應了解作物病蟲害發生的基本情況,掌握農藥的使用方法,做到精準施藥,進而減少農藥施用量,并提高施藥效果。同時,一定要注意施藥安全,確保人身安全。本研究調查結果表明,“施藥時做到安全防護”措施在科學施藥行為中占比最低,一般農戶僅為36.5%,種植大戶也僅為65.8%。這是農業生產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問題,相關部門對農業生產施藥安全應加強宣傳和培訓,強化其安全意識,實現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一般農戶年齡大、學歷低、植保知識缺乏,對綠色防控技術及政策認知度低,推廣緩慢。楊傳喜[5]等研究也指出,高齡農戶對農技服務需求程度更高,是綠色防控技術重點培訓對象。農業合作社尚處于發展階段,經營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低,運作機制不太規范,病蟲害防治技術專業水平低,對綠色控技術及政策認知度低,推廣應用積極性不高。為此,應對一般農戶和種植大戶加強綠色防控理念的宜傳力度,強化綠色植保技術培訓,普及綠色植保基礎知識及技能,引導農業綠色化生產,推廣綠色防控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