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成武縣白浮圖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山東 菏澤 274205)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市場上人們對水果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果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通過發展果樹種植產業,可以增加果農的經濟收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果樹種植是一項長期工作,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果樹的產量與品質。為了提升果樹種植的經濟效益,需要強化果樹栽培管理工作,積極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促進果樹經濟效益的提升。
果樹栽培周期長指的是從幼苗培育、栽培管理到結果這個過程,需要根據果樹生長特點進行,整個過程需要經歷較長時間,通常以年為單位。不同品種、不同種類的果樹栽培周期也存在差異,比如,我國諺語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賺錢”,這就很形象說明果樹生長周期的差異。因此,不同果樹栽培管理技術存在差異,需要根據果樹品種進行選擇。
果樹栽培周期長,不同的果樹的生長習性也存在差異,體現為光照、溫度、水分等喜好需求。如荔枝適合高溫、多雨及濕度大的環境,蘋果則適合低溫、干燥的環境。這就需要果農選擇果樹品種時,應充分考慮區域環境特點,避免出現 “橘生淮北則為枳” 的情況。同時,還需要根據果樹品種制訂科學的栽培管理方案,進一步提高果樹產量。
相比于農作物種植,果樹栽培具有極強的連續性特點,這和果樹的生長習性相關,果樹萌芽、開花、結果都需要消耗一定養分,這部分養分一些來自上次果實收獲后積攢下來的,即收獲并不是果樹栽培的結束,而是新一輪循環的開始。這就需要果農做好栽培管理工作,保證果樹處于健康狀態,有助于提高下一茬果實的品質。
果農經濟效益受果樹品種選擇的影響。果樹栽培前要了解種植區氣候條件、地理位置,做好實地勘查,確保果樹品種滿足自然環境需求。如果所在地處于旱區,就避免選擇水分需求較大的品種。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溫度較低,容易出現凍害,造成果樹幼苗死亡,因此,要選擇抗寒、抗凍的品種。此外,南方地區日常降雨量多,澇災較為常見,需要選擇抗澇品種。
選擇好果樹品種后,要選擇合適栽培時間。通常選擇春冬兩季進行種植,根據所在位置選擇。同時,果農栽培果樹時要控制好密度,合理密植,做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又避免因為光照不足出現發霉情況。如桃樹喜光照,種植時要保證透光性。如果栽植密度過大,容易出現骨干枝光禿、結果部位外移的情況,影響桃樹產量。因此,種植時要根據樹種習性完成果樹培育。
在果樹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尋找合適的栽培環境,要根據果樹實際種植和生長過程中對水源和環境的具體需求,來選擇并確定合適的培育環境。通過為果樹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環境的形式來減少其在生長過程者對于有害物質的攝入量,以此提高果樹的質量。由于不同果樹的生長習性不同,技術人員在種植時應遵循其適應性原則,選取合適位置進行種植,以便有利于果樹成活和健康成長。比如,喜水性果樹可以選擇湖邊、濕地或者低洼處一些水分容易匯集的地區進行種植;再如,對于一些耐旱性較強的果樹,在栽植時可以選擇一些地勢較高的區域,因為這地方水分少且不容易匯集。
果樹栽培管理期間要做好病蟲害預防,及時噴灑藥劑,有效控制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避免病蟲害對果樹的產量與質量造成影響。預防病蟲害時,落實 “適時用藥、合理用藥” 的原則,實現預防病蟲害的目的。
1.積極推廣優良品種,提升果樹的抗病能力。果樹的品種對果樹的生長力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選種就顯得非常重要,各個地區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選種工作。
2.主動改善種植環境。通過輪作方式提高果樹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減少病蟲害基數,記錄病蟲害發生情況,改善種植環境。
3.在施肥過程中同時做好滅蟲工作,改善種植效果。果樹的施肥需要遵循輕施肥的原則,合理施用一定的有機肥。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用有機肥作為基肥時,需要保證其腐熟,施肥時可以使用一定的石灰粉,有效殺滅糞肥中的蟲卵。
4.通過合理的灌溉,有效控制蟲源。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施肥時或灌溉選擇沼液,澆灌時濃度為50%~60%,控制好水面,可以起到一定的抗病效果。
整形修剪作為果樹培育的主要環節,影響果樹結果產量與質量。要根據果樹生長習性、樹齡、品種等制訂修剪方案。通過修剪使得樹體形成良好透光性。通常果樹主干高度約為70 cm,培育主枝與副主枝,選擇那些生長旺盛、分布均勻的樹梢,控制時選擇扭梢方式。如果果樹樹齡較小,需要擴大樹冠,縮短結果時間,增加果樹產量;年齡較大的果樹需要更新復壯,進一步延長果樹的結果期。
主枝修剪時,小齡樹需要修剪到60~70 cm,結果期數據需要修剪到25~35 cm;副主枝修建時,需要控制修剪力度,隨著樹齡增大與樹勢弱化,可以縮短修剪長度。根據樹體長度、密度等修剪結果枝。要將果樹修剪成標準形狀,需要果農仔細觀察果樹的長勢。特定時期需要進行摘心處理,確保果樹可以保持良好的長勢。
果樹生長需要水分、養分的支持。因此,在后期養護中一定要進行科學灌溉,按照季節變化,設計科學的灌溉計劃及時間。比如,早春時節果樹生長需要大量水分,進行有效灌溉可以幫助果樹萌芽并維系根系的生長。夏季溫度高,果樹容易缺水,此時最好清晨進行灌溉活動,保證果樹對水分的吸收。到秋季時溫度開始下降,果樹對水分的需求逐漸減少,因此該階段需要適當控制。
目前,國家倡導的節水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果園工程在果樹灌溉養護方面也要引進先進的節水灌溉設備,如滴灌或者噴灌等,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也可加強對生活污水的回收和利用,實現水資源節約。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設置噴泉,在美化的基礎上滿足周邊果樹對水分的需求。而補充肥源主要是為了幫助果樹滿足根系、葉片等生長時對于肥料的需求,施肥時需要根據果樹種類、階段等不同科學施肥,做到不多不少,養分均衡,確保果樹健康生長。
在果園中,除了前期養護外,最重要的是在后期管理中針對各果樹造型進行管理,該工作不僅是為了美觀,對果樹健康生長也起到很大促進作用。通過合理的枝葉修剪,能幫助果樹去除病枝枯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因此,在每次修剪完成后,管理人員要把清理后的枝葉集中起來一起運走并銷毀。
在進行果樹修剪時,要根據其生長特性、方向等因素,對影響其養分吸收的枝葉進行合理修剪,在美化造型、去除病枝的同時提高果樹透光性,提升綠化養護的效果。另外,果園中很多雜草生命力頑強,會和景觀植被爭養分、水分、光照等物質。因此,做好雜草清除工作也十分重要,該項工作可以通過人工除草、割草機或者噴施除草藥劑的形式開展。
果樹種植期間需要清除耕地內的各類雜草,一般選擇人工除草聯合化學除草的方式。通常情況下果樹苗期需要進行2 次鏟趟,初次鏟趟在出苗后進行,順便定苗;拔節期需要進行第二次中耕,這時根尚沒有伸出行間,深鏟可以進行,完成松土,達到保墑提溫的目的,促進果樹根系健康生產,還可以殺滅土壤中的雜草,有效降低雜草對果樹生長的影響。對于存在嚴重闊葉雜草的地塊,選擇施用不影響下一茬作物的化學除草劑,按照說明書及耕地內實際情況使用。如果是針葉雜草,則需要選擇人工清理的方式。通過除草及培土后,可以顯著提高果樹的穩固性,加快根系形成,避免出現倒伏情況。
為進一步降低果樹病蟲害的發生,一方面,需要從果樹本身考慮,加大幼苗的培育力度,從質量上和數量上確保林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檢疫方面的工作,積極培育質量高、抵抗外界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的麥種,從而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頻率。另一方面,在果樹栽種過程中,有效避免某一種害蟲的集中,這對于提升麥苗的抗病蟲害能力、改善培育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果樹果實接近成熟時大多會受到鳥類襲擾、病蟲害及風雨摧殘等。如果這時候選擇噴灑農藥的方式應對,不但會污染環境,還會造成果實農藥殘留超標,威脅到民眾生命健康。通過水果套袋處理,可以避免受到鳥類侵襲,也不會被果蠅細菌感染,避免被樹枝刮傷與陽光直射。
果實套袋后可以形成一個小型溫室,保證水果處于合適溫濕度,增加果實甜度,提高果皮的光澤度,促進果實品質提升,進一步縮短果實成熟時間。另外,套袋處理還能減少藥物使用量,增強水果品質,滿足市場標準。但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如蘋果樹,套袋后果實光照不足,果實會出現霉污病、蠅糞病等。套袋本身還是一項體力勞動,造成蘋果種植成本增加。
在移植果樹時,需要做好地塊的選擇工作,保證遠離廢水、廢氣等污染源。在果樹移植區域需要保證土壤的整潔衛生,及時對土壤的枯枝病葉進行清理,禁止使用污水灌溉,最大限度控制好污染源和傳染源。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隔離防護工作,避免蟲源侵入。結合移植區域的特點,設立相應的防蟲網設備,保證全面覆蓋。最后,還應該積極采用生態調控的手段,做好害蟲的防治工作。在果樹基地周邊通過移植除蟲菊或者蓖麻等,可以實現驅蚊蠅的目的,還能美化環境,提升移植的生態效益。
利用害蟲本身的物理特性,如溫度、顏色、光線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害蟲的目的。
1.使用糖醋液進行害蟲的誘殺。可以按照酒∶水∶糖∶醋∶敵百蟲=1∶10∶3∶3∶0.6 的比例配制糖醋液,在使用這種方式時,需要注意留意天氣變化,做好防御工作。
2.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做好防治工作。可以利用高壓泵、燈黑光燈和振頻式殺蟲燈等工具進行誘殺。
3.黏殺成蟲。可以使用黏蟲黃板或者黏蟲膠的方式在蟲害的暴發期使用,根據具體情況需要及時做好更換工作。
4.做好溫差的調控工作。在高溫季節可以使用熱力壓的方式減少蟲源的基數。在冬春季節需要在大棚內調整環境濕度,及時做好通風,改善防治效果。
5.精準施藥,以菌治菌。根據果樹實際情況,可以使用生物菌劑做好灰霉病、疫病及白粉病的防治。還可以使用一定濃度的武夷菌素水劑倍液,在病害初發時噴灑,并做好連續防治工作。利用新型的生物農藥抗蟲蛋白的熒光假單孢菌 “根蛆凈”,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和遲眼蕈蚊等。采用生物防治時,對藥品的選擇需要盡量選擇低毒無毒產品,更好地滿足市場對綠色水果的要求。
在果園栽培管理過程中果樹會自然過渡到生長階段,此時會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引發不同程度的病蟲害,不僅對果樹美觀性和后期長勢產生影響,而且一般情況下這些病蟲害會發生傳播,引發大范圍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果樹死亡。因此,針對后期病蟲害防治工作,管理人員一定要引起重視,一旦發現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嚴肅處理,避免范圍擴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影響。
目前,我國針對果園病蟲害防治主要采用化學藥物的形式進行應對,如對營養不良的患病果樹注射營養藥劑或者噴灑對癥性農藥,以此提升其抵抗力,消滅蟲卵和成蟲。但是在藥劑選擇上一定要注意,要確保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如此在保證效果的同時,能有效減少對果樹本身的破壞以及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借助害蟲的趨光性及趨黃性針對病蟲害防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管理人員需要結合當前果園景觀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展開分析,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找對病癥的前提下,再科學開展防治工作,效果加倍。
總之,要想提升果樹栽培效益,需要栽培管理人員掌握病蟲害防治技術,制訂果園管理方案,積極開展果樹巡查,及時了解果樹的生長情況、病蟲害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與處理措施,確保果樹的產量及品質,順利達成預期目標,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