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兵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黑虎林場,甘肅 定西 748305)
馬尾松既是中國南部地區主要的經濟產值樹木,也是中國南部地區主要的木質用材樹種,是我國獨特的鄉土樹木,它的經濟價值極高。因為馬尾松的根是制造松香的最重要原料。中國松香年均生產達到50 萬t,生產與出口均排全球第一。
通過采用優質種類開展育苗和造林,可以使用有效的資源達到最大產林質量,減少了輪伐期,增加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從而加快了國家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步伐。雖然馬尾松的生存率相對低緩,且苗期表現比一般樹木都要延長,但因為它處于萌芽出土的時期,所以生產速率也相對遲緩。假如,用容器育苗或者塑膠袋培苗,雖然可以增加馬尾松的完成率和樹苗的生長品質,但也有一定弊端,因為培養樹苗的成本相當高昂,這也為推廣此技術增加了許多困難,所以一般條件下都會采用圃地育苗的方式來進行馬尾松育苗。采種的母數要長勢良好,樹干樹齡一般在15~40 歲,而且沒有病蟲害。當母樹的果球由青綠色逐漸變為褐色以后,就要進行收獲。而在播種脫粒的過程中,就需要選擇人工加熱的辦法,在收獲播種過程結束以后,要認真地進行過濾,然后晾干,最后儲存于塑膠袋內儲存,并放在空氣通風晾干的位置。種子的純度要達到85%,每千克純種有7 萬~9 萬顆,室內發芽率也要達到85%。松種保存的時候,時間不要大于一年。盛裝種子的干燥塑料袋也一定要封好,放在0~5 ℃的環境中,可以延長儲存年限,使儲存年限增長。
下種前3—6 月,對苗圃地進行深挖,一般整地深度在20~25 cm,整地過程中要施用粉劑的亞硫酸鐵、硫酸亞鐵粉劑等,每667 m2使用15~20 kg,也可加入生石灰粉劑,每667 m2使用30~40 kg,對土地做好了滅菌處理。在整地階段,要對土地進行施肥,耕地每667 m2使用60~100 kg底肥,接下來就要開箱做高床。做床的寬度為1 m,高度為20 cm,布道寬度為30 cm。整地作業必須提早在每年的秋季或冬季前完成。要讓馬尾松的造林成本得以減少,一般建議選擇半明穴的或暗穴整地的方法,因為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問題。只要經營狀況許可,且勞動力資金和土地條件充裕,即可使用明穴整地方法,可以對土地的品質做出最大程度的保障,有利于種苗在種植后盡早完成繁殖。整地方法的具體尺寸是50 cm×50 cm×30 cm,一般這個規格是一塊苗圃地的面積。
在種植生產期間,必須對種子進行滅菌處理,或者將種子浸泡在消毒水中。消毒水最好選用0.25%的高錳酸鉀溶液,將種子先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約30 min,之后再把種子從水溶液中撈出,再放入溫水中浸泡約2 d,暖水的體積應3 倍于種子的體積。溫水的溫度需要控制在30~35℃。在溫水中浸泡期間,一天內要進行2~3 次換水,等到全部的種子都膨脹后,再把所有種子撈出,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播種工作。播種工作通常在每年春季進行,在2 月中旬至3 月上旬進行播種。3 月中旬過后,氣溫回升時間較晚,不宜進行種子的播種工作。因為馬尾松幼苗成長速度比較慢,所以應當早播種才能早收獲。播種的方式可以選擇調撥的方式,設置株距在15~20 cm。播種溝的方向應當與苗床的方向一致,每667 m2播種量一般為3~4 kg,播種的種子必須進行預先處理,進行一定的篩選,篩選出合格的種子。合格的種子進行消毒之后才可以進行播種。在種植過程中,苗床要蓋上一層膜,也可以用稻草遮蓋,進行保溫保濕工作,以促使種子提前萌發,并整齊出土。
此期一定要注意苗床薄膜的看護和管理,預防燒苗現象的產生或者一些死苗現象的發生。在苗木出土整齊的時候,應該每隔15 d 進行噴灑波爾多液的作業,以免苗木產生猝倒病。與此同時,在前期的苗木管理中要注意勤松土,勤除雜草。在適當的時期,應該追加農用肥,促進苗木生長。為了保障苗木的移栽過程能夠有健康的幼苗,可以選擇切根的方式進行育苗管理。要保證在育苗階段苗木的成活率和成活時間一致。當苗木主根長到15 cm,或高到苗木的最高點即12 cm 的地方,才能進行剪根處理,此時為最佳時間。進行切根的時候,應把切根的深淺匹配到每棵苗木的長勢,再按照苗木的生長情況酌情確定切根的深淺。一般切根的深淺都要掌握在8 cm,為最適宜的長度。切根的幅度盡量控制在6~10 cm,為最適宜的切根范圍。幼苗的切根種苗方式分兩類,分別為平切和斜切。斜切的方法,特別適用于在山坡坡度比較高的地方進行,和平切相比,斜切的效果更快,并且省時省力,在切分的時候切勿將鏟刀向上,容易碰到苗木。為了避免在切根時把苗木打蔫兒,所以必須促根,也必須促使須根的發育。用苗切根后,應該及時進行水肥管理,促使須根正常發育,同時按照切根的季節采用不同的化肥,以及不同的濃度。
當所有馬尾松的苗木長出頭以后,應把薄膜或稻草撤除,以免苗木發生了彎黃花的情形。在撤膜的時候應該選擇傍晚或陰天進行,以防止對苗木產生傷害。覆蓋物中如果有草灰和鋸末等,也需要立即撤除,因為這些都會干擾苗木的出土和發育。如果對馬尾松的苗木施用尿素,每667 m2馬尾松施尿素的施用量是5 kg,連續使用2~3 次。此外,應當及時進行排灌水工作,并且進行除草松土,5 月和7 月要進行間苗,使苗的株距保持在4~5 cm,如果苗木的高度超過了15 cm,則可以出土移苗。一般在出土移苗的過程中,每667 m2馬尾松可以產10 萬~20 萬株。
馬尾松的切根苗可以在苗床待到10—11 月,待到11月底12 月初的時候,大部分都停止了生長。這種地方,就可以對切根后的馬尾松進行植樹造林了。起苗的地方要小心用耙頭挖鋤挖掘,也不要用手拔,以防傷及根系或折斷苗木的須根,而馬尾松的栽植也不需要太大面積,只要按照地理條件合理的塑造混交林,這有利于改善水土的保持能力,改善森林的生態環境。選擇適當的時機移栽,能夠保證馬尾松成活的概率,是馬尾松成活的關鍵時間因素。在早春的時候,樹苗的抽梢比較早,這時候應該早點栽種,而且早點栽種馬尾松有利于早發根、早生活、早生長,能夠影響其后期的抗旱能力和抗自然災害能力,具有多種栽種優勢。因此,馬尾松適于在每年2—3 月進行移栽,以促進馬尾松早點適應外部環境。
在造林地選的時候,應該選全年降水量在1600 mm,平均海拔也不高于800 m 左右的地方,并且終年氣溫維持在20~25 ℃,酸式土壤或微酸性泥土居多,一般pH 在4.5~6.5,造林地主要選用榆林坑和學坑,長、寬、高應分別為40 cm、40 cm、30 cm。要在植樹造林半年前設定好造林地的標準規格,只有科學合理地設定好造林地才能促進馬尾松的快速發展。實現預期的造林條件設施,給造林提供優秀的生長環境。每667 m2造林種植密度為250~300株。植樹造林的方法最好是混交,闊葉林可以產生對土壤條件的改善,也能夠避免病蟲害。造林日期應當在每年1月下旬至2 月中旬。其原因是這時候苗木的木質化水平比較高,抗凍能力也比較強,在低溫的條件下,蒸騰作用受到抑制,有助于提高成活率,因為這個時期有充足的雨水保持能力。若要在春天進行造林,就必須提前做好栽植。不要在大雨天進行種植,會造成幼苗生長倒伏問題,所以盡量選擇在多云、小雨前或者雨后進行定植。馬尾松最常用的栽培方法包括播種和植苗。通常馬尾松的栽種情況,以移栽植苗方式為主。定植的前2 d 進行起苗工作,對延誤進行了分級管理,將苗木的根系適用于適量的泥土中,用編織袋包裝好,這樣便于起苗工作,運輸工作和栽植工作的有序進行,起苗和移苗過程中應當始終保持苗木的根部濕潤,以防止風吹日曬或者過多的物質堆積。種植環境中需要注意施一點保水劑生根粉。如果幼苗的主根較長,也可以剪短后再進行種植,可以提高其成活率。
我國南方地區多屬造林,時間在每年的3 月初至5 月底。這個時間降雨量比較多,雨量豐富性能給馬尾松提供良好的水分條件,而且溫度比較適應,適合幼苗的生長期和速生時期抽葉發根。苗木在定植以前必須進行漿根處理,可以適當地提高苗木的生長能力,這樣可以抵抗苗木的抵抗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造林地必須完成煉山、清山、整地技術等基本工藝。基肥以復合肥料為主,施用底糞可以促使苗木扎根、抽薹,提高苗木的繁殖性能。如果在晴天進行造林,則對苗木移栽之后,應該進行澆水、定根工作。
馬尾松的幼樹在3~5 年內能夠實現扎根,在這期間一定要注重根部的撫育工作。因為經過3~5 年的萌芽生長階段,根系比較淺,對環境的抗性也比較弱。苗木出土的撫育管理工作,是促使幼林成長的關鍵。倘若林地上雜草叢生,自然會分去苗木的營養和光照要求,通過清理馬尾松附近的雜草環境,為苗木出土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自然發展創造了條件,從而促使幼樹形成光合作用,促進成長期、速生期及成熟期的各種生長狀況提升。馬尾松在幼齡期內要嚴格封殺,同時,也要加強看護和管理,防止人為地割草和畜牧破壞。如果發現死苗現象,應當在原地種植點上進行補苗工作。
當馬尾松在經歷了長期的生長發育之后,就開始進入了群體的發育時期,隨著樹苗出土林齡的成長和開枝散葉,各棵獨苗的養分需要和空間要求同時也都會增加,由于彼此之間的相互排擠和影響,養分自然而然地會導致獨苗的數量減少,從而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也會導致自然地吸收和間隔分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當適當進行2 次的間伐工作。
通過科學的修枝技術,人們能夠有效地對馬尾松進行塑形,借此能夠獲得無節、無疤的上等優良木材。這些措施不但可以改善馬尾松的木材品質,而且可以促使樹木的健康成長,當馬尾松生長發育達到5~6 年,是最適合的修枝期。因為這種時候馬尾松的主要樹冠下部枝條會出現不通風的情況,也會出現透光性不好的情況,所以會導致很多枝條自然枯死,自然萎縮。馬尾松的自然脫落過程非常漫長。在此期間,由于馬尾松的代謝速率較慢,一旦不能適時進行休整,時間久了便會在主干上出現死節和結瘢。再進行修剪枝花的過程中,要牢固掌握六個字的修枝宗旨——“輕修剪、勤修剪”。同時,還必須時時注意修枝的時間,必須控制好樹冠面積與樹高二者之間的比值。
立枯病是馬尾松中較為普遍的一個病害,可以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667 m2用50~80 kg,藥效相當好。在發生病害以后,我們應該及時選擇噴灑1%的硫酸亞鐵溶液或0.5%的高錳酸鉀溶劑,在噴灑30 min 以后,就應當立即用清水或者對獨苗的輸液進行噴灑,以避免大量的藥物性傷害。尺蠖是馬尾松中常見的蟲害之一,需要在越冬的適當時間,對尺蠖的蟲卵進行越冬滅蛹,或者可以采用物理預防的方法,即采用燈光誘殺尺蠖的成蟲等。在對尺蠖的病蟲害預防方法中,也可以選用化學防治的方法。化學防治的主要藥劑有90%的敵百蟲和30%的二溴磷,將這兩種藥劑都調制成1000~2000 倍液,還可使用菊酯性粉劑,也能夠更高效地噴殺死尺蠖的蟲卵。
綜上所述,馬尾松一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造林樹木,近年,由于中國馬尾松栽培規模的增加,也逐漸帶動了本地森林的經營化發展。馬尾松的適應環境能力相當強,對土質也沒有很嚴苛的條件,適合大面積地推廣種植。為繼續增加馬尾松生存的概率,應做好移苗期間的管理工作,同時搞好對病蟲害的防控措施,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為當地的森林經濟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