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位明 陸國軍 李 紅
喉部骨折是一種不多見但可能致命的創傷,常由外界暴力損傷頸部引起[1]。喉外傷患者起病急,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癥狀,需急診處理。隨著CT普及應用,通過急診CT快速確診和評估喉損傷情況已成首選。現分析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喉外傷3例臨床及影像資料,旨在提高診療準確性。
本組3例,男2例,女1例;年齡35~65歲,平均(53.0±15.9)歲。患者均有頸部、喉部外傷史,由撞傷、鈍器打傷、銳器扎傷致開放性頸部損傷,主要癥狀為損傷后聲音嘶啞、發聲困難、頸部疼痛、出血。視頻喉鏡及間接喉鏡顯示單側或雙側杓會厭皺襞、杓部充血腫脹,聲帶水腫,活動度差,聲帶閉合欠佳,有裂隙。
發生甲狀軟骨左側板骨折(圖1)2例,甲狀軟骨左下角骨折(圖2)1例,CT均顯示骨皮質連續性中斷,出現線樣透亮影,軟骨骨質呈現缺損,皺褶及扭曲、凹陷等改變。3例杓會厭皺襞腫脹,梨狀窩變淺,均顯示聲帶水腫,前聯合軟組織腫脹,聲門旁脂肪間隙模糊,密度增高。舌骨下肌群及頸前皮下組織腫脹2例。頸部開放性損傷1例,表現咽喉部及頸部氣管、食管周圍間隙積氣、氣腫(圖3)。

圖1 甲狀軟骨骨折患者CT檢查

圖2 甲狀軟骨骨折患者CT檢查

圖3 頸部開放性損傷患者CT檢查
關于喉部創傷引起喉軟骨骨折的文獻報道相對較少,其中部分病例來自法醫案件死亡原因鑒定及損傷等級評定[2]。喉外傷按頸部皮膚軟組織有無裂傷分為閉合型損傷與開放型損傷。開放型損傷多為銳器刺、扎傷造成,常引起頸部軟組織廣泛積氣,而閉合型損傷常由鈍器傷、撞碰傷引起。閉合型損傷癥狀輕,臨床表現隱匿,不易引起患者重視而延誤病情,可導致不良后果[3],尤其要重視臨床處置。
喉軟骨骨折最常發生于甲狀軟骨,其次為環狀軟骨[4]。甲狀軟骨骨折分為軟骨板骨折與上下角骨折,或多處骨折。甲狀軟骨上下角較早發生鈣質沉積,骨折時顯示骨質斷裂非常清晰,對于未鈣化甲狀軟骨板CT呈軟組織密度影,骨折時透亮線可不明顯,而顯示軟骨骨質變形、錯位、不完整等征象,導致對軟骨骨折的漏診,或僅提出軟骨損傷的過輕診斷。影像科醫生要進一步提高診斷水平,盡量避免上述情況發生。CT在顯示喉軟骨結構、聲帶形態及功能狀態、喉腔血腫及周圍精細結構等,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密度分辨率。喉部損傷患者出現聲音嘶啞、發音困難癥狀與聲帶的充血水腫、功能受損等密切相關,臨床接診以發聲功能受損為首發癥狀的外傷患者時,主治醫師需重點考慮喉損傷的可能性。
喉部CT是一種快速、無創、精準的診斷方法,可明確喉軟骨損傷的部位、范圍、程度及氣道情況、有無血腫形成及異物存留[5],為醫生制定診療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盡早行喉部CT診斷,有利于醫生及時評估、有效處置喉部創傷,保護氣道,減輕損傷,有助于患者聲音、吞咽和氣道功能盡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