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淑瑩 賀春艷 張紅梅 邢麗媛 盧穎 李曉茜 石志宜 白文輝
河南省人民醫院護理部,鄭州 463599
新入職護士從學生向護士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環境和自身角色的轉變、心理素質準備不足、臨床工作經驗相對缺乏等問題,容易出現轉型沖擊及職場適應不良〔1-2〕。轉型沖擊即新入職護士發生角色轉變時,受職場應對不良、知識技能不足等影響而產生的焦慮、抑郁、迷茫、自我懷疑、失去方向感的感受,研究發現,轉型沖擊和職場適應不良可能引起臨床護理質量下降、離職率增高等不良后果〔3-4〕。為幫助新入職護士盡快適應臨床環境,順利完成角色轉變,減少轉型沖擊帶來的影響,相關領域學者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5-6〕。尤其隨著積極心理學在各研究領域的不斷滲透,學者們開始了心理資本方面的探索,心理資本(Psychical Capital,PsyCap)作為積極心理學的一種方式,旨在在員工與機構之間建立積極的內在聯系,研究顯示〔7-10〕,緩解轉型沖擊對職場適應造成的影響。積極心理學倡導從個體的優勢出發,通過實施正向的干預,促進個體良性發展〔11〕。焦點解決取向的治療聚焦個體所擁有的資源,與來訪者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助于關系的建立〔12〕。積極心理學和焦點解決取向的團體輔導均能有效提升個體的自尊水平,從而改善心理健康結局〔13-14〕。積極心理學和焦點解決治療理論很適合作為后疫情時代中團體心理輔導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設計依據。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新入職護士群體中檢驗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講座的效果。
選取河南省某三甲綜合醫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97名新入職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②入職時間≤1年〔15〕;③自愿參與本研究。剔除標準:①自主要求退出者;②缺席活動兩次及以上者;③資料收集不全者;④正在參與其他類型心理相關干預活動者。本研究干預前共納入112名新入職護士,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空白組38名、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37名與心理健康講座組37名。干預期間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有3名、心理健康講座組有4名因未協調好班次活動缺席超過兩次,視為無效樣本;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和心理健康講座組各有4名因外派任務自動退出,視為退出本研究。納入研究對象年齡22~27歲,其中男12人,女85人。其中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30人、心理健康講座組29人和空白對照組38人。97名護士均完成干預前及干預后的調查。二次調查均發放9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均為100.00%。三組新入職護士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三組新入職護士一般資料比較〔n(%)〕
1.2.1心理資本問卷 駱宏等〔16〕在Luthans編制的心理資本量表基礎上,結合臨床護理實情,經過心理學、護理管理專業人員討論并修訂而成,具有較好的信效度。該量表包括20個條目,分別為自我效能(6個條目)、希望(6個條目)、抗挫折(5個條目)及樂觀(3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總分20~120分,分值越高說明護士的心理資本水平越高〔17〕。
1.2.2護士職場適應量表(Nurses′Workplace Adaptability Scale,NWAS) 用于測定護士的職場適應水平,包括4個維度、20個條目。我國劉麗麗等〔18〕于2021年將其引入中國并在新入職護士中進行信效度檢驗,形成包括工作環境與氛圍、與上級的關系、業務自主3個維度,共17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護士的職場適應度越高。中文版量表總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89,重測信度為0.791。
1.2.3新入職護士轉型沖擊評價量表(Transition Shock of Newly Graduated Nurses Scale) 由我國薛友儒等〔19〕于2015年編制形成。包括身體、心理、知識和技能、社會文化與發展4個維度,共27個條目。各條目采用5級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總分27~135分,得分越高表明轉型沖擊越大,各維度分數均值≤2.17分為較低水平,2.17~3.83分為中等水平,≥3.83分為高等水平。
1.2.4團體效果反饋問卷 采用倪聰等〔20〕設計的團體效果反饋問卷,由 5 個項目組成,包括對帶領風格、團體氛圍、達到期望的程度、團體收獲以及團體整體滿意度的評價,采用1~5級計分,分別為非常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滿意、比較滿意、非常滿意。滿意度問卷的Cronbach α系數為0.86。
1.3.1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干預方法 ①成立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小組:成立新入職護士心理輔導小組,包括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1名,對干預方案給予指導;具有博士學位的心理治療師1名任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及課題設計指導;心理治療師2名(1名帶領者、1名團體輔助者),負責具體干預方案的制定和實施;2名調查員,均為護理學在讀碩士研究生,負責數據的收集、統計和整理。②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方案:基于積極心理學和焦點解決理論,設計積極團體心理輔導方案。每場團體 120 min,每周1次。團體約15~17名成員。團體方案主要包括六大主題: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關系、積極感恩、積極價值及積極未來。每一個主題包括五項內容:開啟團體、主題活動、成員分享、結束團體、作業五部分。具體操作見表2。

表2 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干預方案
1.3.2心理健康講座組干預方法 心理健康講座組接受每周1次1.5 h的心理健康講座和0.5 h的交流討論。講座題目為:認識自我、壓力管理、有效溝通、危機管理,生涯規劃、幸福生活。
1.3.3空白對照組干預方法 空白組不接受任何干預。
干預前,調查員發放一般資料、心理資本量表、護士職場適應量表及轉型沖擊評價量表的問卷調查。在最后一次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及心理健康講座結束后1 w內,調查員對三組被試再進行心理資本量表、護士職場適應量表及轉型沖擊評價量表的測試。調查時,調查員采用統一的指導語,當場檢查問卷的填寫情況,減少漏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調查員均不知曉分組情況,以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5.0,對所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一般人口學資料的比較選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卡方分析。干預前后三組之間各項觀察指標的評分比較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并對有統計學意義的進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兩兩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使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前后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各量表總分及維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空白對照組干預前后各量表總分及維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心理健康講座組除希望維度、轉型沖擊量表總分與該量表中的心理維度、知識和技能維度、社會文化與發展維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外(均P>0.05),其余量表總分及維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三組被試對象干預前后護士職場適應、護士心理資本及轉型沖擊評價量表評分比較(分,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前各量表及維度得分均無統計差異,干預后三組之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顯示: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與心理健康講座組在各量表總分及維度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與空白對照組在各量表總分及維度上均存在統計差異(P<0.001);心理健康講座組與空白對照組除心理資本量表中的樂觀維度、轉型沖擊量表中的知識和技能維度和社會文化與發展維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他量表總分及維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干預后三組被試職場適應、護理心理資本及轉型沖擊評價量表評分兩兩比較結果
以滿意度量表中“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兩個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代表滿意度。團體的整體滿意度為 93.1%,帶領風格的滿意度為 93.8%,團體氛圍的滿意度為 96.7%,達到期望的滿意度為82.1%,團體收獲滿意度為86.3%。
本研究結合新入職護士的群體心理特點,采用積極心理學和焦點解決取向的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組干預方案、心理健康講座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干預,該方案可操作性強,對新入職護士從學生到護士的角色過渡和轉換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回應了干預面對的2大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后疫情時代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對新入職護士心理資本、職場適應能力、轉型沖擊均有明顯的改善;心理健康講座對新入職護士心理資本、轉型沖擊均有較明顯的改善作用。
團體成員在參加團體之后,心理資本得分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較心理健康講座組及對照組有明顯提高。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21-22〕,說明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在培養新入職護士積極自信的心理品質,抗挫能力、希望水平等方面起來到了良好的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積極心理模式培養了成員積極的認知,使成員們從中習得更多積極的思維應對方式,獲得了更多的積極感受,從而綜合提高團體成員的心理資本。
職場適應能力得分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較心理健康講座組及對照組有明顯提高。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23〕,說明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在培養新入職護士職場適應能力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新入職護士由于缺乏一定的社會及臨床經驗,往往受挫時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而心理資本在轉型沖擊和職場適應路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4〕,因此通過積極團體心理輔導的策略,獲得更高心理資本的新入職護士會以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適應當前的醫療環境,將更有能力調節工作壓力,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25〕,提升職業獲益感,增強職場適應能力。
轉型沖擊得分較干預前有明顯降低,較心理健康講座組及對照組有明顯降低。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26〕,說明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在培養新入職護士身體、心理、知識和技能及社會文化與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由于新護士在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繁重的護理工作、生疏的護理操作時,常出現較強的轉型沖擊。積極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在組織向上的氛圍中對新護士傳遞更多的積極心理學理念和方法,提升其心理承受力和職業生涯適應力,從而降低其轉型沖擊水平。
新入職護士在參加心理健康講座干預后,心理資本得分較干預前有明顯提高;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融合了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的心理健康講座,有利于培養新入職護士的積極態度,為其提供安全、尊重、溫暖的氛圍,啟示其從生活工作學習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潛能,以更優化的問題解決視角幫助新護士掌握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增強職場技能的方法。
轉型沖擊得分較干預前有明顯降低,較對照組有明顯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心理健康講座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認識自我、壓力管理、有效溝通、危機管理、生涯規劃、幸福生活這些能夠緩解護士轉型沖擊的課程,培訓了新護士的積極應對方式,加強了護士同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促進其相互理解與支持,從而有效降低新入職護士的轉型沖擊水平。
參與者對團體的整體滿意度高,特別是對領導者的帶領風格的滿意度達到94.2%,可能與該團體治療師為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具有豐富的帶領經驗,且6次團體都是同一個治療師帶領,經過長期的工作建立了比較深的鏈接有關。團體氛圍的滿意度、團體收獲滿意度均反映良好。
綜上所述,積極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幫助新入職護士認識并接納自我,釋放負性情緒,建立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發掘優勢資源,提高心理資本,增強工作信心和職業認同感,幫助其順利度過轉型,以積極的心態適應未來的護理工作,為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提供實踐依據,最終達到形成個人發展、科室發展、醫院發展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目標。本次研究由于疫情及時間關系等客觀因素,本研究樣本量較少,調查范圍僅限制一家醫院,樣本量較局限,今后研究可擴大研究范圍開展深入調查。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