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農業農村局 康帥飛 任曉紅
河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朱倩倩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以不斷化解人地矛盾、有效利用宅基地為主線,以不同階段發展戰略、城鄉關系、人地關系、農民訴求演變為推力,以保護土地資源、提高利用效率為現實需求,以強制性和誘致性、突變性和漸進性相結合的制度演變,推動宅基地利用格局由固化權利、封閉空間向放活權利、開放空間轉變,推動宅基地屬性由生活資料單一功能向生活、生產、財產、保障多重功能演變。
2020 年9 月,寶豐縣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寶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列支資金190 萬元,保障工作經費,印發宣傳冊3 萬份,申請審批材料3.5 萬份,業務培訓64 場次,培訓8000 多人次,確保兩項試點工作高質量推進。
寶豐縣把農村宅基地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貫徹“落實所有權、保障資格權、放活使用權”要求,嚴守“三條底線”,全過程貫徹底線是不可觸碰、不可逾越、不可變通的基本要求。按照“尊重歷史、立足實際、穩慎推進、改出未來”的工作思路,摸清底數、積極實踐,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因素,因村施策,探索符合寶豐縣風俗習慣、歷史文化、適應現實需要的改革路徑。保持足夠的耐心,以大歷史觀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發揮宅基地多重功能,將宅改工作與鄉村建設行動、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有機結合,進一步拓展農村發展空間,逐步形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五條道路”。
盤活利用閑置住宅,發展鄉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以及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倉儲等發展項目,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石橋鎮邢莊村邢記酒業有限公司利用閑置農房整合13 家釀酒作坊,帶動邢莊村形成了產值3500 萬元的白酒產業;趙莊鎮大黃村利用騰退宅基地發展“漁具加工+直播帶貨”,帶動萬余人就業,電商漁具產業從無到有,年網銷額3 億元,在國內漁具電商中名列前茅;周莊鎮余官營村利用閑置宅基地建成帽子加工車間,采用訂單加工模式,年銷售額300 萬元;大營鎮清涼寺村利用騰退宅基地發展汝瓷加工產業,年產汝瓷20 多萬件,年產值超億元,已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名單。
空白宅基地的利用、無人宅院的修繕改造、廢棄危房的拆除,以及對整治后的廢舊宅基地種花種草種樹,使它變成小花園、小游園,改變了農村破敗的局面,農村美的畫卷徐徐展開。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來,將長期破敗農房、荒蕪宅基地開展“一宅變四園”等831 宗,面積21.6 hm2,共創建省級人居環境示范村30 個,市級人居環境示范村13 個,縣級人居環境示范村152 個,達標村129 個,示范率50%,達標率93%。同時,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達標村進退機制,進行動態管理。趙莊鎮任寨村利用廢棄宅院就地取材改造成游樂場,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既整治了環境,又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這些“微升級”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家門口的變化。趙莊鎮大黃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肖旗鄉朱洼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楊溝村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寶豐縣作為全省6 個鄉村建設行動先進縣之一上報農業農村部。
用騰退的房屋和閑置的宅基地,結合供銷社系統改革,成立村級供銷合作有限公司,發展民宿、餐飲、文化產業等集體經濟,全縣所有行政村超一半集體經濟收入超5 萬元。其中,龍王溝鄉村振興示范區王堂村利用閑置農房改造成富有鄉愁味道的農家院,聞名全市;利用閑置宅基地建成醬菜加工廠;利用閑置宅基地招商引資,引進東道汝窯電商直播。村集體經濟每年達30 萬元。龍王溝鄉村振興示范區楊溝村利用閑置宅基地建成餐飲一條街,交給專業公司運營,村集體每年獲得2.5%銷售額分紅。石橋鎮邢莊村利用騰退的一戶多宅房屋入股邢記酒業有限公司,村集體每年獲得不低于6 萬元的分紅。趙莊鎮張莊村利用村集體收回的空閑宅基地建成張莊村便民服務中心,出租經營每年獲得1.5 萬元租金,既增加村集體收入,也給村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趙莊鎮軍營村利用村集體收回的空閑宅基地公開招標出租,建成糧食收儲車間,每年村集體獲得租金6.4 萬元。
把農村老舊房屋修繕為紅色文化研學基地、農家書屋、村史館、農耕館、家風家訓館,使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和弘揚。商酒務鎮皂角樹村是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遺址內的幾十戶老舊房屋年久失修,不少房屋已不適合居住,為了保護珍貴紅色文化舊址,保障村民戶有所居和住房安全,皂角樹村成功申報了“紅色美麗鄉村”項目,獲得省、市資金支持429 萬元,村集體經濟出資50 萬元,對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進行修繕。舊址陳列館已接待單位、團體2000多個,接待游客20 萬人次。前營鄉岳墳溝村利用村內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打造“印象·郝莊”古村落旅游之民宿項目,建筑外觀為石頭房,建筑面積574.89 m2,占地面積3000 m2,房屋11 間,打造老家郝莊民宿餐飲6 處16 間,運營良好。大營鎮清涼寺村對汝窯遺址進行修繕,成立鄉村文化合作社,爭取各類資金近800 萬元,辦實事、解難事60 多件,走出一條具有汝瓷特色的文化振興之路。
要實現鄉村振興,有效治理鄉村是關鍵、是抓手。農村宅基地有史以來是農村治理的難題、硬骨頭,鄰里糾紛往往涉及宅基地建房、出水搭架等。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來,寶豐縣全面貫徹落實《河南省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辦法》,寶豐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縣域農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動態巡查,鄉鎮建設規劃委員會充分發揮作用,建立“一個窗口對外,內部聯審聯辦”機制,嚴格按照審批流程審批,嚴格落實村民自建住房“三到場”制度,村級宅基地協管員負責村莊內宅基地日常巡查,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促使農民形成了建房須審批、施工須規范、外觀應統一的意識,高門臺、低房檐現象逐漸減少,“逢建必審,逢建必管”的管理格局逐漸形成。同時,村集體利用收回的閑置宅基地重新分配給符合條件且急需宅基地建房的村民,緩解了人地矛盾,有效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進一步增加了村集體的公信力,促進鄉村治理有效。
寶豐縣農村閑置宅基地4680 宗,面積91.13 hm2,截至目前,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1095 宗,面積24 hm2,占比23.4%,還有許多閑置宅基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個別群眾對一戶多宅認識不夠,認為只要戶口簿分開就可以擁有2 處宅基地;個別群眾認為閑置宅基地也是祖業,不愿交給村集體管理。
有的村集體空閑宅基地較多,在滿足本村未來10年宅基地需求的情況下,還有富余,但有的村集體宅基地資源緊缺,村民申請宅基地面臨無地可批的局面,現有政策規定下,跨村集體審批宅基地沒有開放,閑置資源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加強政策引導,對于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發展產業的,出臺獎補政策,鼓勵村集體及個人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
開展普遍宣傳的同時,對一戶多宅和閑置宅基地農戶開展重點講解,鎮村干部進村入戶開展政策宣講,確保政策宣傳家喻戶曉,讓群眾明白“為什么要進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帶來什么紅利”,凝聚思想,為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選定若干試點村,探索跨村集體分配宅基地、流轉宅基地使用權、農民集中建房等多種形式,實現戶有所居。
下一步,按照《2023 年全省農村宅基地改革與管理工作要點》要求,寶豐縣將持續統籌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為鄉村振興賦能,爭取為全省乃至全國創造有借鑒意義的改革經驗,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兩個確?!弊鞒鲐暙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