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農業農村局 冶曉瑞
花生是舞鋼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油脂和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種重要出口物資,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花生是高蛋白質、高能量、高脂肪類植物性食物,富含13 種維生素和26 種礦物元素。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無公害花生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筆者根據多年的試驗結果和高產示范經驗,總結出無公害花生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無公害花生生產提供參考。
良好的無污染生態環境條件是生產無公害花生的必要條件,花生生產條件必須符合無公害花生的環境質量標準。無公害花生產地應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無或不直接受工業“三廢”及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污染的農業生產區域,以及遠離工業區、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的區域。農田土壤環境質量、灌溉水質量及空氣質量必須符合國家對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要求。
花生應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春播花生可選用豫花9326、遠雜9847、豫花47 號、豫花37 號、豫花65 號等,夏播花生可選用豫花40 號、豫花22 號,開農71、豫花23 號、遠雜6 號等。種子質量要達到國家分級標準二級,即粒形均勻,粒色一致,純度≥95%,凈度≥98%,發芽率≥95%,含水量≤9%。
選好的帶殼花生種子,剝殼前須進行曬果。一般在晴天10: 00 開始,攤開曬果,厚度大于6 cm,確保曬得均勻,16: 00 將種子收起,視種子情況連續曬種2~3 d。曬種可以有效起到殺菌、增強種子活力、促進種子發芽、提高種子出苗率和減輕病蟲害的作用。根據實際情況,播 種前7 d 進行剝殼,大小果分開,揀去病蟲秕粒,并使用花 生專用菌衣地蟲靈(藥種比1:50)拌種,或地衣芽孢桿菌(藥種比1:60)拌種,或按種子量的0.2%加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適量水混合拌種,可防治病蟲鼠害。
地塊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保水保肥的中等及以上肥力的沙質地塊,土層深度在5 cm 以上,活土層深度在20 cm 以上。整地前,每667 m2施農家肥4000 kg,尿素14~18 kg,磷酸二銨18~22 kg,或每667 m2施過磷酸鈣50~60 kg,硫酸鉀10~15 kg,或施花生專用復混肥,深耕20 cm 把肥翻入底層,并及時耙耱保墑,達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無根茬。播種前5~6 d 起壟做畦,畦的方向與風向平行,一般以南北向為好。起壟規格一般為壟高10~15 cm,壟距75~80 cm,壟溝寬25~30 cm,壟面寬55~60 cm,要保持花生種植行與壟邊有10 cm 以上距離,以利于花生下針。
春播花生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在4 月中旬播種,適宜播種期應連續5 d 平均地溫穩定在19℃以上。人工播種采取覆膜打孔后穴播。一般中熟大果型品種每667 m2播種8000~10 000 穴,早熟中果型品種每667 m2播種9000~11 000 穴。每壟種2 行花生,寬窄行種植,播種行外側距壟邊緣不少于15 cm,小行距30 cm,大行距60 cm,穴距16.5 cm,穴深3 cm,每穴播種2 粒,播種后覆土鎮壓。地膜花生覆膜后不易進行中耕除草,因此,必須在起壟后覆膜前噴施除草劑。每667 m2可用50%乙草胺乳油100 mL,加水50 kg 均勻噴霧。選好地膜是花生地膜覆蓋栽培的中心環節,地膜質量的好壞又是決定栽培成敗的關鍵。一般可選用寬80~90 cm、厚0.006 mm 的聚乙烯低壓膜覆蓋。覆膜時要輕放,伸平拉緊,使地膜緊貼地面,盡量無皺紋,四周封平壓牢。覆膜后播種,播種后膜孔周圍要用土壓實。夏播花生產量與播種早晚呈正相關,播種越早產量越高。因此,在麥收后應搶時早播,最遲不宜晚于6 月15 日。
播種蓋膜后,應及時查田護膜,防止刮風揭膜及地膜破口透風。發現刮風揭膜或膜破損透風,及時用土蓋嚴壓牢,確保增溫保墑效果。花生出苗后,要及時在早晨或傍晚用小刀破膜放苗,防止燒苗。出苗后3~5 d,要及時進行查苗,缺苗嚴重的地方要及時補苗,使單位面積苗數達到計劃要求的數量,一般可采用催芽補種的方式進行補苗。
合理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控制花生徒長,可避免營養浪費,使養分盡可能向果實中轉化,這是提高花生產量的關鍵措施之一。適宜花生噴施的時間是盛花未期,此期莖蔓生長比較旺盛,莢果發育也有一定基礎,噴施后能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一般在始花后30~35 d,每667 m2施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50 g,加水40~50 kg,或每667 m2施用縮節胺原粉6~8 g,加水40~50 kg 葉面噴施1 次;若仍有旺長趨勢,可在始花后40~45 d,再次噴施于頂葉,以控制田間過早郁閉,促進光合產物轉化,提高結莢率和飽果率。
地膜覆蓋花生容易造成前期生長勢弱、中期發育遲緩、后期脫肥早衰的現象,可根據苗情適當進行根際打孔追肥,即在始花期后用扎眼器或木棍,在靠近植株5 cm 處扎眼5~6 cm 深處,每667 m2施尿素10 kg。在花生生長中后期,對長勢較弱田塊,葉面可噴灑1%~2%尿素溶液,或噴灑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正值地膜花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階段,需水較多,應注意防旱灌水,要小水灌溝,嚴禁大水漫灌。同時,7—8 月雨水較多時,注意清理田間溝渠,做好排水防澇工作,防止田間積水,造成爛果。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做到科學使用化學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子,合理布局,實行倒茬輪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深耕土地,清除田間病株。田間地頭種植蓖麻誘殺金龜子等,發生期人工捕捉成蟲。
保護和利用瓢蟲等自然天敵,控制蚜蟲等害蟲。推廣應用生物農藥,達到以菌治蟲或以蟲治蟲的目的。
根據害蟲的生物學特性,采取糖醋液、佳多牌頻振式殺蟲燈、黃板等誘殺成蟲害蟲。
1.地下害蟲。可在播種時每667 m2順播種溝撒播白僵菌劑15 kg。
2.蚜蟲、薊馬。幼苗期,每100 穴花生有蚜蟲500頭以上時,每667 m2可用EB-82 滅蚜菌250 mL,或1.1%苦參堿溶液60 mL,加水50 kg 均勻噴霧,兼治紅蜘蛛。
3.紅蜘蛛。每667 m2可施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 mL,加水50 kg 均勻噴霧,防治紅蜘蛛。
4.棉鈴蟲。花生中后期如有棉鈴蟲、造橋蟲、斜紋夜蛾等害蟲發生,每667 m2可施用25%滅幼脲懸浮劑125 mL,或25%除蟲脲懸浮劑125 mL,加水50 kg 均勻噴霧。
5.花生葉斑病、根腐病。每667 m2可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 g,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150 g,加水50 kg 均勻噴霧。
6.花生青枯病。每667 m2可施用72%農用鏈霉素水溶性粉劑4000 倍液灌根。
當花生植株上部葉片和莖稈變黃,下部葉片逐漸脫落,大多數莢果網紋清晰,果仁飽滿,呈該品種固有光澤時,即可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待種子含水量低于10%時入庫儲藏。田間收獲后,注意及時將殘膜收回,防止造成白色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