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欣 王玲 葉芹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 200072
夫妻性生活正常、未錯過排卵期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但一年以上未懷孕的可認為患不孕癥,不孕的原因可能在女方、男方或男女雙方〔1〕。女方因素約占50%,男方因素占35%,少數夫婦在接受各項檢查之后仍未找出明確病因〔2〕。隨著醫學進步,可采取輔助生殖技術來幫助不孕家庭。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是將不孕不育夫婦的卵子與精子取出,在體外培養系統中受精并發育成胚胎,將優質胚胎移植入患者宮腔內以實現妊娠〔3〕。但是目前IVF-ET 術后胚胎存活率不高,導致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多次IVF-ET,給患者帶來身心和經濟上的巨大壓力〔4〕。已有研究〔5〕指出對不孕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能大大減輕其心理壓力,從而可改善IVF-ET效果,提高妊娠率。PERMA理念〔6〕包括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系(relationship)、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complishment)5個要素,應用于臨床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希望水平。目前關于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對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的影響還未在臨床達成統一定論,故本研究探討了相關內容,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間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就診的300例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不孕癥診斷標準〔7〕;②均接受過IVF-ET 治療,且失敗次數≥3次;③年齡≤36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及家屬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反復自然流產;②精神異常,無法與醫護人員交流溝通;③染色體異常;④同時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⑤認知功能存在障礙;⑥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采用簡單隨機分組將患者分為觀察組150例和對照組150例。觀察組年齡25~36歲,平均(30.42±2.15)歲;不孕年限3~8年,平均(5.48±1.86)年;移植次數3~5次,平均(4.01±0.42)次。對照組25~36歲,平均(30.51±2.12)歲;不孕年限4~8年,平均(5.52±1.93)年;移植次數3~5次,平均(4.03±0.41)次。兩組年齡、不孕年限以及移植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囑夫婦雙方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煙酒,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受涼或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做好基礎體溫及排卵監測。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PERMA理念下的認知行為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護理小組,并根據工作經驗和資歷設立組長,進行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培訓,并考核其培訓效果,考核合格者可參與研究;②認知重塑,強化健康教育。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來院就診之后,護理人員主動進行溝通和交流,內容主要包括:導致不孕癥的可能原因、危險因素、治療方法以及常用藥物。在其學習完成之后通過談話的方式組織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談話內容包括對所患疾病的錯誤認知、治療過程中的困難,護理人員需引導其形成正確認知,糾正偏差,減少患者心理壓力,建立治療信心。③積極情緒:培養患者積極思維,提高患者對IVF-ET的積極態度,鼓勵患者用積極的語言改善內心沮喪、悲觀等不良負性情緒,并對患者有積極情緒時予以表揚和鼓勵。④投入:通過患者家屬及患者本人了解其愛好,通過開展聽音樂、讀書、看報紙等興趣活動以轉移注意力。⑤積極的人際關系:由于疾病,患者可能會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人際關系,使得其與家人朋友的關系生疏,圍繞人際關系舉辦講座、宣講以及角色扮演使患者了解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促使其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⑥意義:告知患者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生命的意義絕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本人的主觀認識,應盡量糾正患者對人生意義與生育有必然聯系的認知,盡量引導其對親情、愛情和友情的責任感,引導患者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起伏。⑦成就感:告知患者成就感所能獲取的積極效應,鼓勵患者主動嘗試自己擅長的事情,并根據病情與身體狀況制定鍛煉或自我行為相關目標,并予以鼓勵和夸獎。 兩組患者均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持續干預3個月。
1.3.1兩組患者希望水平情況比較 在干預前后分別采取希望水平 (Herth Hope Scale,HHI)的評定量表〔8〕測定兩組患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積極性以及與其他人維持親密關系三方面的希望水平,共12個條目,包括3個維度,對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度(T)(4~16分)、采取積極的行動(P)(4~16分)和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4~16分),利用四級評分法,“非常反對”記為1分,“同意”記為2分,“反對”記為3分,“非常同意”記為4分,總分值12~48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希望水平越高。
1.3.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在干預前后分別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9〕測定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總得分為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
1.3.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病恥量表評分比較 在干預前后分別采取不孕癥病恥量表〔10〕評價兩組患者的病恥感水平,該量表包括自我貶損(總分為35分)、社會退縮(總分為25分)、周圍人群帶來的羞辱(總分為45分)以及家庭羞辱(總分為3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病恥感水平越高。
1.3.4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比較 在干預前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11〕評價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總分為10~40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干預后采用簡易生活質量量表〔12〕(SF-3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問卷包括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軀體癥狀、情感職能和一般健康,每個維度的評分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3.5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干預3個月結束后,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進行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受精率、妊娠率和自然流產率。

干預前,兩組態度積極性、行動積極性和親密關系方面的希望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態度積極性、行動積極性和親密關系方面的希望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希望水平情況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病恥量表中自我貶損、社會退縮、周圍人群帶來的羞辱以及家庭羞辱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病恥量表中自我貶損、社會退縮、周圍人群帶來的羞辱以及家庭羞辱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病恥量表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效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軀體癥狀、情感職能和一般健康等方面的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比較(分,
觀察組受精率和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然流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n(%)〕
不孕癥作為婦科現代常見疾病,可對家庭關系、夫妻關系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IVF-ET是指從不孕女性的體內取出卵細胞,與精子在體外受精后培養至早期胚胎,然后再移植回女性子宮,使得胚胎在女性體內著床發育、生長成胎兒。胚胎種植率較低仍是影響生殖技術發展的一大難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婦女經歷多次優質胚胎移植仍然會失敗,反復種植失敗是目前臨床IVF-ET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反復移植失敗的患者不僅會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其身體狀況也會因一次又一次的移植遭到嚴重損害。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改善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能增加成功率,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發現干預后,接受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的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態度積極性、行動積極性和親密關系方面的希望水平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既往研究〔13〕發現不孕癥患者接受認知行為干預有助于患者和家屬建立正確的關于該疾病的認知,從而能坦然接受失敗,客觀面對問題,降低心理壓力。本研究結果與其類似,提示PERMA理念下的認知行為干預能引導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理性地接受自身身體狀態,正確面對失敗,積極配合疾病的治療,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本研究還發現接受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的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病恥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干預后,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和SF-36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且患者受精率和妊娠率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自然流產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既往研究〔14〕指出采取IVF-ET進行治療的患者由于侵入性的操作、高昂的治療花費以及較高的移植失敗率會出現心理應激,有可能會導致其消極面對疾病的治療,且較易出現消極情緒和病恥感,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從而影響下一次移植效果。結合本研究結果分析,PERMA理念中的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和成就感使得患者幸福感的提高變得具體可量,故PERMA理念下認知行為干預能顯著降低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的病恥感,從而能減輕精神負擔,機體內分泌狀況會隨著有所改善,改善患者體內卵泡發育、胚胎著床的環境,導致臨床妊娠的概率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PERMA理念下的認知行為干預能提高IVF-ET反復移植失敗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助于緩解其焦慮、抑郁的消極情緒以及病恥感,從而能改善患者的臨床妊娠結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隨訪時間不長,臨床妊娠的結局還有可能出現變化,未來還需增加隨訪期進行深入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