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哲
(北京巴士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和再生利用是節約資源、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的重要途徑,既是循環經濟領域的重要環節,也承載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責任。目前,我國已將“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發展寫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無廢城市的建設理念,與國際上無廢社會目標和愿景接軌,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已步入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現結合報廢汽車拆解行業現狀問題與報廢汽車拆解回收企業發展困境,分析研究并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振報廢汽車拆解回收業建議。
黨的二十大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綠色發展,對循環經濟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從《“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及《“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來看,未來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行業將是國家大力發展、政策支持的產業之一,將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報廢機動車行業經過早年間的“野蠻式”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發展體系,該方式與當前國家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要求相悖,企業急需轉型發展。
報廢汽車回收產業完全符合循環經濟的“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發展模式,報廢汽車雖然不再具有交通工具的使用價值,但是通過精細的拆解、分類、再生能夠實現再利用,不僅會節約巨大的資源,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還會減輕全社會的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風險。另外,回收件的再利用減少了新零件的生產需求,可有效降低初次生產資料的消耗。眾所周知,塑料的原材料是石油,在制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碳排放,數據顯示,每回收利用1公斤廢塑料,相當于減少使用2至3公斤的原油,可減少固體廢棄物填埋0.53公斤。而廢舊塑料就是汽車拆解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物質。
由此可見,報廢汽車拆解回收工作不僅能實現零部件再利用,提高“廢物”價值,還能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促進經濟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我國報廢汽車回收再生利用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處在比較落后的狀態,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報廢汽車拆解回收數量為229.5萬輛,報廢回收率約為0.8%,遠低于發達國家相同階段4%-6%的水平,主要有兩方面問題。
(1)自動化水平低。目前我國汽車拆解手段仍以破壞性、粗放式人工拆解為主,缺少綜合性、機械化的拆解設備,拆解技術落后。拆解后能被回收利用的基本上僅限于廢鋼鐵以及較大、易分撿的有色金屬,其他材料(如塑料、橡膠、玻璃)大都因無法有效分類回收而被廢棄。
(2)環境污染嚴重。在汽車拆解中會產生廢油、廢蓄電池、廢催化劑、廢制冷劑等十余類危險廢物,而國內許多非法汽車拆解企業常常露天作業,無完備的污染防治設施,拆解產物處置不規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統計發現,部分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周邊水質化學需氧量濃度高達443毫克/升,石油類濃度為962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21.2倍,風險隱患大,污染程度高。
循環經濟理念雖然已經提出多年,但相關產業的配套政策仍不成熟,企業發展轉型期缺少成功案例可以借鑒。在轉型期間內,企業原有的發展缺陷就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低,無力發展技術,形成惡性循環。
歷經多年發展,報廢汽車拆解回收相關企業已經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經營體系,與當前提出的循環經濟存在本質上的差異。以北京天交報廢汽車回收處理有限責任公司為例,目前該公司仍以銷售廢鋼鐵為主,銷售收入占比約70%,有色金屬、回收件、其他危廢物銷售分別占比約10%。企業拆解后產品附加值多為人工加工、設備加工產生,智力創造的價值占比較低,屬于低附加值產品,產品效益率低。
我國報廢汽車拆解回收企業大多僅有汽車拆解業務,尚不具有將拆解后所得物修復、加工或是利用拆解物研發、制造新產品的能力,不能將拆解產品合理消化,拆解行業下游尚未形成產業鏈,無法實現閉環發展,導致產品沒有銷路。因此,企業不得不將原本可再利用的產品作為廢品銷售,即使存在高附加值產品也無法以合理價格銷售,嚴重限制企業發展。
國家對報廢汽車拆解企業提出了嚴格的硬件建設及拆解設備配置要求,企業為處置報廢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油液、廢電瓶等危險廢物,導致經營成本大幅提高。另外,根據再生資源增值稅有關政策,企業按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回收拆解企業需要交納13%的增值稅,由于部分企業或個人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缺少進項稅額抵扣,導致成本升高,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經營活力。
近年來,因城市規劃、環保等問題導致企業發展受限的情形時有發生,企業為了避免投資擴建的損失,對改造升級等方面的投入較為審慎。例如,北京天交報廢汽車回收處理有限責任公司現有生產經營場地由于土地使用現狀、用途與城市規劃不符,導致公司長期面臨廠區搬遷問題,為避免搬遷帶來的投入損失,公司始終未能進行生產廠房、場地建設改造工作,致使目前生產條件無法滿足業務發展需求,極大限制了企業發展能力。
對于報廢汽車拆解回收企業而言,拆解分類技術是該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企業在具有穩定回收資源的同時,應當積極研發核心技術,利用大量的回收拆解資源和經驗,總結提升拆解技術,實現精準分類,為循環利用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結合技術特點,深入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展業務。
我國拆解回收企業的產品智力附加值偏低,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不高。隨著“五大總成”再制造權限的放開,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應當擺脫過去以銷售廢物盈利的發展理念,通過上下游協同效應,減少材料損耗,同時對回收物進行深度加工,大幅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其盈利空間。
當前,我國首批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陸續報廢,相較于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拆解工作面臨著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而一般報廢汽車回收企業不具有動力電池拆解再利用的專業能力。因此,企業可以加強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或汽車動力電池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共同開發研究,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等循環經濟再利用領域開辟新賽道,實現互惠互利、共贏發展。
循環經濟領域在我國屬于大力扶持產業,相關行業出臺多項優惠政策。例如,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提供資源綜合利用勞務,可以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再如,北京市財政局聯合有關部門向部分技術企業頒發了“高新技術企業”證書,該類企業可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可通過申請專利等方式獲得該資質,即可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收成本,進而實現降本增效。
我國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管理體系正逐步完善,阻礙行業發展的諸多難點和堵點問題也在有序解決,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和汽車報廢率的逐步提升,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不斷提高資源與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碳、降耗和增效,助力國家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