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清
如今,已有多所高校為學生提供網上自選床位功能。電子科技大學2023 級新生可在網上進行自主選房,選房區域以學院班級劃分;新生在學院班級區域內選房,可精確選擇至床位號。值得一提的是,選房過程中學生可查看已選床位室友的信息,包括起床情況、午睡情況、晚睡情況、睡眠質量等。
(8 月20 日《中國青年報》)
在過去,學生宿舍床位大都是隨機分配,遇見室友就像“開盲盒”;現如今,“網上自選床位”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采納,學生還沒進入大學校園就對室友有所了解。“網上自選床位”既有信息技術的支撐,也離不開教育觀念、治理理念的重塑與更新——宿舍作為一個小型社區,也是一個育人場所;室友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品質。
隨機分配宿舍床位固然方便快捷,卻忽略和漠視了大學生的異質性;由于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存在著鮮明的差異,部分大學生經歷過宿舍矛盾,少數大學生想搬離宿舍。遇到“合拍”的室友是一種幸運,遇到“不合拍”的室友是一種不幸;“網上自選床位”說到底就是尊重大學生差異性、滿足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室友之間的“精準匹配”。
有人喜歡閱讀,有人愛打游戲;有人習慣早睡,有人偏好玩手機到半夜;有的人愛干凈,有的人不講衛生……除了生活方式的不同,室友之間還可能因為生活經歷、消費文化等差異,產生摩擦與糾紛。“和而不同”雖然是一個為人處世的原則,但許多“00 后”更在乎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體驗,不愿意委屈和壓抑自己,“網上自選床位”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選擇機會。
宿舍既具有私人屬性,又是公共空間,室友之間的互動關系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易變性。雖然“網上自選床位”也會有一定的偏差,但這種尊重需求差異性與不平衡性的人性化管理舉措,應給予基本肯定與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