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冬平
校本教研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培養核心素養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校本教研的關鍵環節——集體備課更是重中之重。
近些年,集體備課迅速發展和成熟,其形式越來越多樣,內涵越來越豐富,但同時也衍生了固化教研模式、忽略個人特色和簡化教研過程等系列問題。筆者以多年研究集體備課的經驗,在此談談當前集體備課的誤區與應對策略。
一、當前集體備課的常見誤區
當前,集體備課活動出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誤區。有的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把集體備課簡單地理解為“教師聚在一起的活動”,導致集體備課呈現出以下幾種常見誤區。
誤區一:固化教研模式
教研是一種教學思想的流動、教育智慧的碰撞過程,而在集體備課實施過程中,有的教研組將“鮮活”的教研變成了“死板”的活動。
誤區二:忽略個人特色
集體備課,盡管是“集體”,事實上更加強調個人的研究,它的目的是大而求同,小而求異。當一個教研組或備課組趨向成熟時,團體和諧統一的風格固然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而很多教師為了契合團體風格,對于自己在教研上的獨特想法和見解就忍而不發,久而久之,導致自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個性的喪失。
誤區三:簡化教研過程
教研是一系列的活動過程,它內涵豐富,面向的是教書育人過程中所有遇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實際研討過程中,教研被簡單處理,主要體現在視集體備課為“ 教案設計”。然而,因為教師自身備課的局限性,往往只會著眼于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內容,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對學生學習的判斷只能是經驗化和片面化的,這樣不但無法給教研活動帶來應有效果,反而會給教師自己造成專業成長的人為瓶頸。
二、應對集體備課誤區的方法策略
策略一:互動式備課法
互動式備課強調啟發——互動模式,而集體備課就應該是對教學相關問題進行交互式的研討,關鍵在于一個教研團體要圍繞“某個具體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備課階段,教師必須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借鑒眾多的優秀經驗,結合教學內容,圍繞教研主題,根據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讓每一名老師對該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綜合所有成員的意見,總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從而達成集體備課的目標。
(二)單元式備課法
單元式備課是指將目光從一篇文章聚焦到一個單元上,在備課時,不再反復針對一篇文章,要求其達到諸多目標,實施全盤考慮、整體設計的“彈性化主題單元備課法”,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設計的革新。彈性化主題單元合作式備課大致可以分為這幾個步驟:一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集體討論,梳理教材基點重點難點疑點,確定好單元教學目標,再細化和滲透到單個章節;二是查閱與課程相關的課程資料和理論知識;三是在下一周的集體備課時間對上周的教學疑問和困惑進行回顧與反思,作好相關記錄,以便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和下一屆教師在集體備課時予以借鑒。
(三)合作式備課法
目前,在合作式備課法中,我推薦的是“四輪備課法”,這一集體備課形式將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進行了有機結合。
“四輪備課法”的四個步驟分別為:第一輪“自主備”,即教師獨立研究,揣摩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撰寫教學設計;第二輪“集體備”,即由一位教師擔任主講人,向教研組匯報自己的構思,和組內成員共同研討,包括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的處理,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每一個重難點的突破;第三輪“調整備”,即每個教師根據自己所任教班級的具體情況,對于教研組的設計進行調整;第四輪“反思備”,即在課堂教學后,每位教師根據課堂情況,重點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是否定位準確、教學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教學內容是否簡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等。
備課有法,備無定法。教研組集體備課是落實備課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步驟。依托互動式備課、單元式備課、合作式備課等方式,建立多元的備課機制,集中教師團隊的智慧,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