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瑩
關鍵詞: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
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機制,有助于三方教育資源和優勢的整合,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構建起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生態環境。不過在新時期下,給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帶來了全新挑戰,相關人員應做好這一方面的研究,立足幼兒發展,積極探索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優化路徑,發揮協同育人優勢,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針對幼兒教育,我國正在大力倡導健全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不過關于這方面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且滯后后協同育人實踐發展的實際需求,導致協同育人價值缺乏理論支撐,難以解決現實問題。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導致在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實施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家校力量相互排斥的現象,并陷入主體困境、場域協同困境和目標困境[1]。比如,在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幼兒園就難以獲得家長的密切配合,導致心理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無法有效實施。
在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模式中,幼兒園占據主導地位,幼兒教師的指導能力,會對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雖然多數幼兒教師都能勝任幼兒教育工作,但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卻存在較大不足,難以發揮出自身的主導作用,降低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效果。
家庭教育指導是幼兒教育工作中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得以高效實施的關鍵。而在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模式下,能夠承擔家庭教育指導任務的人員較多,除了幼兒教師外,還有一些教育專家、社會人士等。不過在這些人員中,與幼兒接觸最為緊密、家庭指導教育最為便捷的就是幼兒教師[2]。因而幼兒教師應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相關方面的學習和研究,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提升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效果。另外,幼兒教育機構也應加強對幼兒教師相關方面的教育培訓和考核,調動幼兒教師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提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水平。
在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模式下,幼兒園必須要率先轉變家校合作觀念,不能將家校合作寄希望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應進一步加強對加戰教育的指導。為此,幼兒園應健全家長學校制度,開發相應的課程,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家校互動活動,做好家長教育培訓工作。比如,在幼兒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由于部分幼兒家長不具備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和技能,不能對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觀察和干預。為此,幼兒園則需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長課程,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強家長的心理危機干預意識和能力。
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的優勢在于能夠將學校、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整合,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因而在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體系構建中,幼兒園應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幼兒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的幼兒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并通過加強對家長、社區的交流溝通,保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然后幼兒園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充分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不斷完善幼兒教育內容和形式,提升幼兒教育效果[3]。比如,在安全教育活動中,幼兒園就可以根據安全教育目標,整合家庭和社區資源,開展安全教育實踐活動,促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強化安全意識和技能。
綜上所述,幼兒園、家庭和社區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主要環境因素,在以往三者往往處于割裂狀態,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而通過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模式,可以打破三者的割裂狀態,充分發揮三者的育人優勢,為幼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因而,相關人員應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研究,結合幼兒實際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育人實現路徑,提升幼兒教育水平,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連春平.幼兒園、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策略[J].學園,2023,16(09):75-77.
[2]王瑛.幼兒園、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路徑探析[J].新智慧,2022(16):81-83.
[3]宇文紫琪.家庭-幼兒園-社區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路徑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2,42(01):139-143.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南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