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黎錦裝飾紋樣藝術特征及造物思想

2023-09-09 05:41:44張超王靜靜趙達源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紋樣

張超 王靜靜 趙達源

黎錦是黎族璀璨奪目的典型文化代表。黎錦裝飾紋樣集中反映了黎族的歷史、文化、審美和精神風貌,是黎族文化的濃縮。本文通過追溯黎錦發展歷程,分析黎錦裝飾紋樣起源、色彩特征和構成形式,探討黎錦在功能層、形態層、審美層、心理層和精神層五個層面所蘊含的造物思想。研究發現,黎族造物活動與黎族生活環境、宗教信仰、心理訴求和精神世界等息息相關。黎錦是黎族造物思想的外化表征,黎族造物思想是黎錦形成與發展的內在動因。黎錦所呈現的獨特藝術風貌及其造物思想,為黎族傳統文化研究及現代設計創新提供有益參考。

黎錦;裝飾紋樣;藝術特征;造物思想;黎族文化;以人為本

引言

黎錦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其傳統染織技藝精湛,裝飾紋樣獨特豐富且古樸精致,被世人譽為中國紡織史和黎族文化的“活化石”。黎錦是黎族文化的縮影和符號化的史詩,它不僅表現了黎族的社會生活、審美取向和民族精神,而且體現了黎族文化的藝術創造力和多層面的價值。歷經三千年的發展,黎錦及其裝飾紋樣已然轉變為黎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特定視覺語言符號。對于黎錦的研究,多數學者聚焦于黎錦傳統織造技藝[1]和黎錦文化價值及傳承路徑[2],或關注于黎錦服飾文化[3]、黎錦特定紋樣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4],而對黎錦中的思想、精神和心理等根源問題論述不多。學者專家們從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符號學以及宗教信仰、社會變革、支系差異等方面對黎錦文化進行了論證,但鮮有文獻對黎錦攜帶的諸多造物思想進行系統化探討。本文將聚焦于黎錦的起源、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分析黎錦裝飾紋樣、色彩特征和構成形式,從功能、形態、審美、心理和精神五個層面探討黎錦所蘊含的造物思想,為黎族傳統文化研究及現代設計創新提供有益參考。

1.黎錦溯源與發展現狀

1.1 黎錦起源與歷史沿革

黎錦即黎族婦女所造織物,古稱“吉貝布”,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尚書·禹貢》記載“島夷卉服,厥筐織貝”。“島夷”指黎族先民,“織貝”指木棉織品。由此可見,早在戰國以前黎族先民就已掌握棉紡織技術。早先的黎民使用葛、麻、藤、吐絮灌木等野生植物纖維作為編織材料,隨著棉花的出現,粗糙的原始編織技術被精細的棉紡織技術逐步取代。由于黎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長期處于“結繩記事、刻木記年”的生活狀態中,然而聰明勤勞的黎族婦女創造了御寒遮體的織錦,并以紡織刺繡的形式將黎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記錄和歸納。黎錦及其裝飾紋樣便由此產生。

漢代,黎錦不斷進步發展,成為地方歲貢品。隋唐時期,黎錦棉紡織技術處于全國前列,品種繁多。直至宋代,黎錦于國內聞名遐邇,紡織技術已領先于中原漢族。宋末元初著名女紡織家黃道婆曾在黎族學習棉紡織技藝,并對棉紡織工具進行改革,掀起了數百年的“棉花革命”,推動了整個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明清時期,黎錦工藝進入精工細作、瑰麗絢爛的階段,黎錦品質持續提升,為世人所稱道。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夸贊黎錦“機柕精工,百卉千華”[5]。鴉片戰爭之后,國內紡織業受西洋紡織的沖擊,傳統織布被洋紗洋布代替,黎錦的發展處于停滯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相繼出臺多項非遺保護與傳承政策,業內學者逐漸關注該領域研究,黎錦因而得到相應的保護和發展。

1.2 黎錦發展現狀

歷史上黎漢兩族人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往來,漢族先進生產工具、技術和文化持續在黎族中傳播,黎族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不斷受到漢族的影響。清代明誼所修《瓊州府志·海黎志》記載[6],較為落后的崖州地區黎族已是“飲食衣服與漢人同……言語相通”,文昌等較為繁榮的地帶甚至出現了“無黎”之說,黎族基本與漢同化。可見,漢文化對黎錦后期發展影響之大,黎錦中的“文字紋”便是漢文字潛移默化的結果。

黎族傳統織造技藝主要憑借記憶力和口述的方式小范圍傳承,較高的織造難度和勞動強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技藝的傳承和提升。隨著現代紡織業的發展,物美價廉、批量生產的紡織品比比皆是,人們穿衣蓋被已不再成為問題,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學習這項技藝,黎錦的傳承與發展已然受到威脅。

2.黎錦裝飾紋樣起源及其藝術特征

裝飾紋樣是各個歷史時期或各個民族思想文化的直觀形象寫照,受當時社會科技、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影響,往往展現出時代獨特的品性、審美、價值和藝術風貌,反映著人類的精神內涵,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希望[7]。黎錦裝飾紋樣是由黎族婦女通過簡化、變形和夸張的手法將客觀世界的事與物圖像化地織繡于棉布上的黎族獨特視覺藝術符號。它不僅是黎族特征的外在標志之一,也是黎族各方言區的標識符號[8]。

2.1 黎錦裝飾紋樣起源及種類

黎錦裝飾紋樣的產生并非一蹴而就,它主要源于生產力的提升、審美情趣的需要和精神信仰的再現。從生產力角度來說,黎錦裝飾紋樣的產生是在基本織造技術成熟的基礎上進行的視覺體驗優化,織造技術的加持為紋樣多樣化提供可能性。新石器時期的黎族先民使用石拍將繩、麻、藤席等有肌理的物品拍印在陶器表面,從而形成了繩紋、席紋、米字紋等幾何印紋。隨著織造技術的出現和提升,原始陶器印紋逐漸在織錦中發展為更加靈活多變且內涵豐富的抽象幾何織繡紋樣。從審美情趣來說,黎錦在滿足人們御寒遮體的實用功能后,人們便開始探尋視覺上的審美功能,從純色素布到圖案豐富多彩的黎錦就有力地證實了這一點。黎族人民常年生活在花鳥草木、魚蛙湖海四相環繞的美麗島嶼上,因此,自然界中目光所及且與美相關的事物便被織造于吉貝布上。從精神信仰角度來說,黎錦裝飾紋樣的出現是黎族先民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結果。由于早期黎族生產力落后,對世界的認知局限,黎族先民認為生活中發生的自然災害和生理疾病皆因觸犯了天神、水神及山神等自然界的神靈或祖先的在天之靈,而祭天、祭祖等活動有助于消除災難、保佑平安。為了求得福澤,故黎錦中常出現祭祀場景。

紋樣是裝飾藝術重要的內容,但在黎族社會中,它并非一種單純的裝飾元素。黎錦裝飾紋樣是黎族先民對紛亂世界的歸納與記錄,濃縮了黎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世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黎錦裝飾紋樣是黎族傳遞信息并實現溝通的視覺語言符號,為黎族歷史和文化研究提供著可視化的參考。據不完全統計,黎錦紋樣有百余種,總體上可分為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生產工具紋、幾何紋、文字紋六大類(表1)。

表1 黎錦紋樣種類

2.1.1 人形紋

黎族相信萬物有靈,對祖先極為崇拜。一方面他們認為人死后靈魂仍在,患病遇災是祖先作祟的結果,同時逝去的祖先也可以庇佑族人。另一方面黎族人相信“人”是最偉大的存在,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信仰和“人本”意識,因此人形紋常常作為黎錦的焦點紋樣出現。經過高度概括后,人形紋呈現出幾何化、抽象化的藝術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力神紋。黎錦中常織有大力神紋,一是紀念其豐功偉績,二是保平安,求福澤。

2.1.2 動物紋

動物紋的出現反映著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模式。一是黎族人民對部分動物極其崇拜,甚至將其作為族群圖騰。早期社會多災多難,黎族先民無力掌控人類后代的繁衍。因此,他們視青蛙、魚等繁殖能力強的物種為吉祥之物,并將這些物種織繡于織錦上,以求人丁興旺。二是借物抒情,表達對生活美好愿景的追求。甘工鳥是黎族的吉祥鳥,在黎族民間流傳著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因而,甘工鳥紋便寄托著黎族人民美好的情操以及對愛情的向往,成為表達愛情忠貞不渝的絕妙選擇。

2.1.3 植物紋

在生產力落后的早期社會,從果實采集到農耕種植,植物貫穿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因而逐漸成為黎錦裝飾紋樣題材。黎族人民世世代代生存在植被豐富的亞熱帶地區,種類多樣的植被造型直接為黎族婦女提供了黎錦裝飾紋樣題材靈感,如木棉花紋、椰子花紋、竹葉花紋等。

2.1.4 生產工具紋

生產工具紋包括農耕用具紋、狩獵用具紋和生活物品紋等,在黎錦中具有指示性象征和表達性象征的功能。一方面生產工具紋的出現直觀地描述著黎族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另一方面黎族人民認為擁有狩獵工具即代表可能擁有食物和生的希望。從生產工具紋中可見人們渴望獲取食物的訴求。

2.1.5 幾何紋

黎錦織造采用經緯編織法中的通經回緯的方法,故多使用直線、折線構成的幾何形態來呈現各種裝飾紋樣,如此紋樣統稱為幾何紋。在黎錦中,幾何紋多數起到輔助裝飾主紋樣的作用。常規的幾何紋有菱形紋、三角紋、十字紋等。這些紋樣趨近現代化審美,具有高度傳播的可能。

2.1.6 文字紋

黎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黎錦中的文字大多是指漢文字。歷史上黎族與漢族一貫保持著頻繁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在漢文化的持續影響下,黎族開始使用漢文字。久而久之,黎族人民將漢字中具有吉祥美好含義的文字織繡于黎錦上,通過這種方式表達福壽康寧、喜慶歡樂的美好祝愿,如“福”“祿”“壽”等。

2.2 黎錦裝飾紋樣色彩三要素及色彩語言體系

黎錦染料以野生植物為主,礦物質為輔。黎錦裝飾紋樣多以黑、藍等深色為基色,以青、綠、黃、紅、褐等自然界可獲取的淺色為輔助色,呈現出鮮明的深淺、明暗對比。從色彩三要素來說,黎錦裝飾紋樣的色相多以鄰近色(色環上30度以內)和中差色(色環上90度左右)為主,視覺上給人一種和諧美[9]。在色彩明度上,黎錦裝飾紋樣以明度差較小的中高明度為主,塑造出高雅不俗且不失穩重的風韻。在色彩純度上,高純度和中純度色彩組合搭配,節奏感強。如海南省博物館文物藏品中的潤方言女子筒裙(圖1),以紅色為主調,搭配橙、黃兩種鄰近色,明度純度適中,整體呈現出歡快明亮、道法自然的和諧之美。

圖1 潤方言女子筒裙色彩分析

黎錦中不同的色彩往往象征著不同的事物,寄托著不同的愿景,流露著不同的情緒,常能喚起人們的情感體驗[10]。久而久之,黎錦漸漸形成了一套獨特且具有神秘主義的色彩語言體系,每塊織錦都流溢著黎族人民與眾不同的色彩感受和美好追求。如黑色表示吉祥、永久、穩重與驅邪避妖,是黎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紅色象征權威、尊嚴,也可驅趕妖魔,是仙人之色,亦是黎民百姓崇拜的顏色;黃色蘊含著男性的健美、活力和剛強,也寓意著生機活力、平安長壽;藍色具有智慧淵博、美好祥和之意,給人沉穩古樸、冷峻幽美的視覺體驗;綠色代表生命,是自然賦予的生命之色,黎族婦女穿戴綠色衣物或在織錦中運用綠色圖案,表示穿戴者年輕美麗、具有延綿子嗣的能力;白色則表達圣潔、善良和吉祥,黎族婦女在黎錦中用白色進行搭配和點綴,用來表示女性的純潔美好。

2.3 黎錦裝飾紋樣構成形式

2.3.1 主次之美

黎錦圖案主要由母體紋樣和子體紋樣組成。母體紋樣通常在畫面的視覺中心,占幅面積較大,而子體紋樣常作為陪襯或輔助,圍繞母體進行構圖。圖案構成形式大體上呈現出結構嚴整和主次分明的美感。

2.3.2 秩序之美

黎錦裝飾紋樣多采用程序化的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式構圖,利用相同的紋樣進行重復排列,從而得到一個豐富的圖案區。這種可無限擴展和變化的構圖方式,大大提升了畫面的韻律和秩序。如美孚錦中平行排列的線條、交替排列的菱形均體現出繁而不亂、層次分明的藝術特征,黎錦裝飾紋樣的秩序之美盡收眼前。

2.3.3 對稱之美

從整體來看,黎錦服飾中的紋樣一般分布在領口、袖口、衣身下擺及左右側擺處,空間分布平衡對稱(圖2)。從局部來看,單個紋樣或區域圖案大多仍運用左右對稱的手法,紋樣協調均衡,具有高度對稱之美。

3.黎錦蘊含的造物思想

3.1 功能層

3.1.1 “以用為美,先用后美”的實用主義造物思想

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柳宗悅認為“民間器物由民眾制作并服務于民眾”,且“所有的工藝都產生于用途”。黎錦織造是一項以維持自身生命和群體生命的實用需求為目的的生產活動,與黎族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黎錦是典型的實用品。墨子曰:“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黎錦最初僅具有御寒遮體、防御蚊蟲、保護肌膚的實用功能。從“生存”到“悅目”的轉變基于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人們才產生審美和精神需求,開始在造物活動中尋求可美化形象、愉悅身心的織物。黎錦是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統一體,離開了“用”,“美”便沒有了根基。

3.1.2 “社會身份識別”功能下的文化認同意識

首先,黎錦是區分黎族和其他民族和部落的重要標識。在遠古時期,為保持族群內部團結和一致對外,各個族群形成了與之對應的民族標志,或是信仰,或是圖騰,或是裝扮。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標志逐漸成為族群產文化認同的符號。其次,黎錦裝飾紋樣是黎族五大方言區相互區別的標識符號。各方言區受地方生活環境、地理條件、生活習俗、經濟和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各有側重,黎錦裝飾紋樣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又相互區別。再者,黎錦是區分同族人性別、年紀和社會身份的標識符號。黎族男性服飾中的“丁”字形腰布,便是區分性別的顯性特征。黎族人民通過辨別黎錦的式樣及其裝飾紋樣還可以定義穿戴者的婚配情況、家庭狀況和社會地位等。最后,在黎族人民心中,黎錦是認祖歸宗的尋祖信號。黎族女性死后須穿上本支系的黎錦服飾才能入殮,否則祖宗將無法辨別其身份,最終將變成孤魂野鬼無法歸根。

3.2 形態層

3.2.1 自然之道

人類造物活動的開展,是基于人類與自然和社會的互動而產生的。黎族人民與大自然密切接觸,其藝術創作和生產生活始終遵循著古樸的“自然之道”生態道德觀。在黎錦創作中,紡織原料、工具、染料都取之于自然,裝飾紋樣題材也多源于自然,更有甚者將自然界中特定物種作為族系標志元素或圖騰信仰。種種跡象皆顯現出黎族人民“取之自然、崇拜自然”的思想觀念。另外,黎族婦女織造黎錦時不曾提前畫圖做樣,其式樣造型均憑心記口授才得以延續。這一方式也表現出黎族技藝傳承的“自然之道”。

3.2.2 和諧共生

黎族生活在植被茂盛、物種多樣的環海亞熱帶地區,這種原生態的生存環境對黎族人民的生活觀念和道德風尚產生深遠影響。黎錦圖案中常常出現“人”的形象,如“祖先圖”“婚禮圖”和“舞蹈圖”等經典圖案,這些圖案記錄的場景中除了“人”還有動物、植物等自然之物的身影,氛圍其樂融融。這不僅彰顯了黎族人民樸素的自然觀,還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天人合一”不謀而合。

3.2.3 物以載道

器物具有特定的文化屬性[12],能反映出一個國家或民族特定時期的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圖必有意,意必吉祥”[13],黎錦百余種紋樣中分別蘊含著對自然的崇拜、對祖先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黎錦多采用中高純度和鄰近色進行搭配,色彩歡快明亮且不俗,如同黎族人民開朗活潑且質樸純真的性格。黎錦裝飾紋樣構圖中以均衡、反復和對稱的藝術手法為主,表現出強烈的節奏韻律和秩序美感,從中可體會到黎族傳統審美中的均衡意識。

3.3 審美層

3.3.1 形中有神,象外之象

黎錦織繡紋樣不僅注重“形似”的形態特征,還具有“神似”的藝術造詣和“象外之象”的思想境界。黎錦紋樣經歷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轉變,形成了很多具有強表現力的紋樣符號。以蛙紋為例,早期蛙紋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寫實風格,其特征、姿態高度還原,大眾一眼便可識別。后期黎錦蛙紋逐漸簡化,更具有神韻,紋樣表現為裝飾性和藝術性極強的線性幾何圖形,甚至有的蛙紋看起來更像“出”字,若無織造者解惑很難辨別紋樣原型。此時的蛙紋是“人丁興旺、多子多福、平安喜樂”的代名詞,原本單純的裝飾符號已上升為人類精神與渴望的象征符號。

3.3.2 大美無言

莊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黎錦雖不能語,卻將秩序之美、古樸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生命之美集于一身,令人流連忘返。黎錦質樸典雅的風格、簡約無華的幾何紋樣、樸素雅致的色彩搭配和精湛的織造技藝所產生的視覺體驗本身就是一種美。此美不言,已成優雅。黎民并非刻意營造大美和崇高的格調,他們心無旁騖地織造著內心的精神世界。這種審美取向的形成是無意識的,也正是美之所在——美而不自知、不驕縱。黎錦是黎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思想意識的高度凝練,是物與心的高度契合。這種主客統一、物我交融之美很難不令人悅于形、感于意,會于心。

3.4 心理層

3.4.1 “生殖崇拜”下的“種族興旺,生命繁榮”訴求

黎錦作為民間藝術之一,具有“生命繁榮”的鮮明特征。早期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黎族先民對洪水災害無力抗拒,便將生的希望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聰明的黎民逐漸發現強烈的“蛙鳴”示意著“雨至”,青蛙成為預測風雨災難的神靈之物,同時也被認為具有農事中“卜豐歉”的特異功能,因此織繡蛙紋于黎錦上有助于獲得“神力”保佑,減少災害中人類的死亡并保證農耕豐收。除此之外,青蛙是繁殖力極強的物種,織繡蛙紋是黎族婦女期望氏族興旺,萬物生生不息的強烈表達。

3.4.2 “祖先崇拜”下的“靈魂救贖”訴求

黎族先民對自然和宇宙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將生老病死的原因與神秘的未知世界掛鉤,逐漸形成“天上怕雷公、人間怕禁公、地下怕祖公”的思想觀念,從此“生命和福禍”與“自然和祖先”息息相關。祁慶富[14]在研究中表明,黎錦中的“人形紋”是基于“蛙紋”的圖形演變,兩者之間具有不可割舍的聯系。黎族信仰祖先崇拜,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黎族已逝女性需要身著蛙紋黎錦入殮才能得到祖先的接納,才有所歸依,因此,“蛙紋”黎錦則是認祖歸宗的特殊“符號”。黎族女性身著蛙紋黎錦入葬與其文身習俗殊途同歸,旨在敬畏祖先,祈求“靈魂救贖”。

3.5 精神層

3.5.1 堅強不息的創業精神

據文獻考究,黎族祖先是從我國東部浙江河姆渡地區向海南島遷徙的。此行跋山涉水,饑寒交迫,但黎族先民并未退卻。他們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樂觀頑強的意志艱苦創業,最終使得族群繁衍生息。這一事跡被后人們世代流傳,并將祖先神化、將自然力人格化,營造出“大力神”的形象。民間傳說中,“大力神”具有回天之力,他不辭勞苦開創天地、造河鋪路,最終為子孫后代創建了嶄新的家園并獻身其中。為紀念祖先舍生忘死開創家園的豐功偉績,歌頌祖先堅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和高尚品質,人們便將其織繡于黎錦上永續流傳。

3.5.2 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

黎族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民族,聰慧的黎族先民早早掌握了火的使用和陶的制作,發明創造了“樹皮布”“獨木舟”及“腰舟”等生存技術和工具。其中“樹皮布”和“陶輪”的發明為黎錦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并邁出了紡織業的第一步。黎錦歷經千年發展,織造技藝和品質多次得到提升,其品類、色彩紋樣和紡織工具不斷豐富。從“廣幅布”到“龍被”,從石質紡輪到三錠腳踏紡車,從素布到五色斑布再到豐富多彩、圖案多樣的黎錦,無一不是黎族人民在實踐中自主設計、自主創新、自主創美的結果。黎錦的發展歷程充分反映了黎族人民銳意進取、勤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是黎族人民以創新精神譜寫的一部織錦史[15]。

3.5.3 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人是社會生產實踐的主體,同時也是黎錦紋樣的焦點。縱觀黎族各時期不同方言區的黎錦紋樣,人形紋出現次數最為頻繁且占據圖案中心位置。各種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等皆圍繞人形紋進行布局。這種重人輕物的布局形式體現了黎族人民對祖先的高度崇拜。此外,黎錦中的大力神紋由一個母體人形紋和多個子人形紋組合而成,給人營造出世人皆被庇佑的感覺,反映了黎族人民崇尚力量、崇尚“自我”的價值觀。黎錦是黎族文化的載體和黎民思想觀念的意化物,織造者用巧妙的構思、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色彩全力歌頌萬物之靈的人。人的光輝形象、本質力量和創造精神等全都系在經緯交錯的紗線間。

結語

歷經千年發展,黎錦不僅是人們御寒遮體的生活用品,還是黎族人民傳達歷史文化、藝術審美、理想追求和思想觀念的特殊載體和視覺語言符號。黎族造物思想形成于造物實踐活動,黎錦是黎族造物思想的外化表征,從中可解讀出實用主義、文化認同、自然之道、和諧共生、物以載道、象外之象、大美無言、生命繁重、靈魂救贖、以人為本等思想內容。黎錦與黎族歷史同行,關注其造物思想,有益于深刻地感受黎族文化、品賞黎錦藝術。受現代紡織業沖擊,黎錦逐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黎錦藝術所蘊含的一系列造物思想仍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在當代社會熠熠生輝。

猜你喜歡
紋樣
傳統裝飾紋樣衍生圖一四季
福建茶葉(2023年11期)2023-12-08 12:03:34
吉祥紋樣插畫設計
包裝工程(2023年12期)2023-06-28 09:14:46
淺析彩陶紋樣與青銅紋樣的發展脈絡與傳承關系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16
瓷上蓮 歷代瓷器上的蓮花紋樣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18
西夏陵出土磚飾紋樣與特點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5:08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8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袁飛紋樣設計
湖南包裝(2016年2期)2016-03-11 15:53:17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5:03:24
羌繡紋樣題材及其與羌文化映射關系
絲綢(2015年8期)2015-02-28 14:5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激情综合激情|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不卡网亚洲无码| 91精品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亚洲一级毛片| 青青极品在线|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无码aaa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美精品v|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精品视频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成人网|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久久久|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一级不卡毛片|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国产一区成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97在线公开视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9cao视频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热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h网址在线观看|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