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晉
(晉能控股集團大陽泉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螺旋滾筒作為采煤機的核心部件,對采煤機工作效率有直接影響,許多研究人員對此做了一系列研究。曹現剛等[1]基于神經網絡算法,提出了一種新的采煤機工作狀態的評估方法,并通過實際案例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該方法精度較高。李明昊等[2]通過剛柔耦合虛擬樣機技術,對采煤機進行了仿真模擬,研究了薄煤層采煤機截割部殼體的可靠性和抗疲勞特性。李澤宇[3]對MG650/1630-WD 型采煤機進行了一系列優化改進設計,提升了采煤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包從望等[4]提出了一種針對不同工況的采煤機故障診斷遷移學習方法,能夠解決采煤機故障診斷時樣本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離散元方法已經證明了其在MG400/930 型采煤機的裝煤性能模擬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是一種較為可靠的研究方式[5-6]。因此,本文基于離散元數值模擬理論,選定了煤顆粒接觸模型,對MG400/930 型采煤機的裝煤性能進行了研究,并基于螺旋滾筒模型,分析了螺旋升角、滾筒直徑、筒轂直徑、截割深度和滾筒轉速對采煤機裝煤率的影響程度。
離散元方法的關鍵在于接觸模型的構建,通過離散體之間的接觸模型來進行整體的數值分析模擬。在本研究中,將煤顆粒看作球體進行考慮,圖1 展示了煤顆粒的接觸模型。圖中,v1、v2分別表示兩顆球體的速度,ω1、ω2表示兩顆球體的角速度,R1、R2表示煤顆粒的半徑,Fcn為法向接觸力,Fct為切向接觸力,Fdn為法向接觸阻尼力,Fdt為切向接觸阻尼力。

圖1 煤顆粒離散元接觸模型
在煤顆粒運動過程中,其法向剛度kn和切向剛度ks通過下式進行表示:
式中:μ表示煤顆粒的泊松比;E表示煤顆粒的彈性模量;Fn表示在碰撞過程中煤顆粒的法向力。
在采煤機工作過程中,煤層的截割是通過螺旋滾筒中的截齒實現的,然后通過螺旋葉片進行裝煤。
使用切割機制作煤標準試樣,通過電阻應變片、試驗機、烘干法、比重瓶以及搗碎法測得煤樣的物理力學參數。結果顯示,煤樣的抗壓強度為17.82 MPa,抗拉強度為1.12 MPa,彈性模量為4412 MPa,泊松比為0.22,天然含水率為8.72%,孔隙率為9.47%,密度為1 344.6 kg/m3,堅固系數為2.0。
根據上述測得的煤樣物理參數,通過離散元軟件建立了螺旋滾筒截齒耦合模型,研究對象為MG400/930 型采煤機。螺旋滾筒選用TY1150 順序式排列型,截割方式為拋射截割。
以0.1 s 為計算步長,進行了10 s 仿真模擬。設置采煤機滾筒轉速為58 r/min,牽引速度為4 m/min,統計了采煤機裝煤的分布情況。通過對煤顆粒進行統計,裝煤顆粒數為8031,未成功裝煤顆粒數為5324,裝煤率為60.13%。
研究了裝煤率的幾個主要影響因素,分別為旋轉升角、滾筒直徑、筒轂直徑、截割深度和滾筒轉速。初始參數設置如下:旋轉升角13°,滾筒直徑1150 mm,筒轂直徑525 mm,截割深度800 mm,滾筒轉速58 r/min,通過單因素法研究了各因素對裝煤率的影響情況。
其余初始參數不變,研究了螺旋升角分別為8°、11°、13°、15°和18°時的采煤機的裝煤率。圖2 展示了裝煤率隨螺旋升角的變化情況。

圖2 裝煤率隨螺旋升角變化曲線
由圖2 可知,隨著螺旋升角的提高,裝煤率隨之上升,裝煤率與螺旋升角呈現正相關關系。增大螺旋升角,會提升煤顆粒與螺旋葉片的接觸速度,進而導致落入區域Ⅰ的煤顆粒增多,使得裝煤率提高。螺旋升角為8°時,裝煤率僅為53.82%;螺旋升角13°時,裝煤率為60.13%,提升了6.31%;螺旋升角15°時,裝煤率為63.42%,提升了9.6%;螺旋升角18°時,裝煤率為63.97%,提升了10.15%。由此可見,曲線斜率在11°~15°間較大,裝煤率隨螺旋升角增加而大幅上漲,在11°前和15°后,變化幅度較小,曲線較為平緩。
其余初始參數不變,設置螺旋滾筒直徑分別為1050 mm、1100 mm、1150 mm、1200 mm 和1300 mm,進行了裝煤率計算,計算結果如圖3。

圖3 裝煤率隨滾筒直徑變化曲線
從圖3 中可以看出,采煤機的裝煤率與螺旋滾筒直徑呈正相關關系,滾筒直徑越大,裝煤率越高,曲線斜率也是呈現出先增后減變化趨勢,變化規律與上述螺旋升角情況較為類似。螺旋滾筒直徑增大,會使得采煤機容煤量增加,進而導致更多煤顆粒落在區域Ⅰ上,裝煤率提高。
分別對筒轂直徑475 mm、500 mm、525 mm、550 mm 和570 mm 時的工況進行了計算,其余參數保持不變,計算結果如圖4。

圖4 裝煤率隨筒轂直徑變化曲線
從圖4 中可以看出,筒轂直徑增大,采煤機裝煤率降低,筒轂直徑與裝煤率呈現負相關關系,且變化曲線接近直線,斜率較為穩定。筒轂直徑為475 mm 時,其裝煤率為65.42%;筒轂直徑為570 mm 時,裝煤率僅為57.13%,下降了8.29%。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增加筒轂直徑后,會導致采煤機的容量減小,致使裝煤率降低。
截割深度分別設置為600 mm、650 mm、700 mm、750 mm 和800 mm,圖5 展示了五種截割深度工況下裝煤率的變化情況。

圖5 裝煤率隨截割深度變化曲線
從圖5 中可以看出,采煤機裝煤率與截割深度呈現負相關關系,截割深度越大,裝煤率越低,且變化曲線接近于直線。增大截割深度后,開采深度也隨之增大,導致螺旋葉片不能及時排出端盤處的煤顆粒,致使落在區域Ⅱ上的煤顆粒增多,裝煤率下降。截割深度為600 mm 時,裝煤率為66%,截割深度達到800 mm 時,裝煤率僅為60.32%,下降較為明顯。因此,實際工程中應注意截割深度的選取,在加大采煤量的同時,也應注重裝煤率的控制。
設計了滾筒轉速為50 r/min、54 r/min、58 r/min、62 r/min 和66 r/min 五種工況,其余初始參數不變,計算五種工況下的裝煤率,結果如圖6。

圖6 裝煤率隨滾筒轉速變化曲線
從圖6 中可以看出,隨著滾筒轉速的提高,采煤機裝煤率提高。增加滾筒轉速,能使螺旋葉片排出煤顆粒速度加快,進而提高了裝煤率。前期裝煤率增速較快,轉速54 r/min 時出現拐點,曲線斜率下降,增長率降低。滾筒轉速為50 r/min 時,裝煤率為57.6%;滾筒轉速為54 r/min 時,裝煤率達到了59.4%;滾筒轉速為66 r/min 時,裝煤率達到了61.9%,整體提高幅度不是很明顯。
本文通過離散元數值模擬手段,研究了MG400/930 型采煤機的裝煤性能。基于螺旋滾筒模型,對螺旋升角、滾筒直徑、筒轂直徑、截割深度和滾筒轉速等參數進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1)隨著螺旋升角的提高,裝煤率隨之上升,裝煤率與螺旋升角呈現正相關關系。滾筒直徑越大,裝煤率越高,曲線斜率也是呈現出先增后減變化趨勢,變化規律與螺旋升角情況較為類似。
2)增加筒轂直徑后,會導致采煤機的容量減小,筒轂直徑越大,采煤機裝煤率越低,筒轂直徑與裝煤率呈現負相關關系,且變化曲線接近直線,斜率較為穩定。
3)采煤機裝煤率與截割深度呈現負相關關系,截割深度越大,裝煤率越低,且變化曲線接近于直線。增大截割深度后,開采深度也隨之增大,導致螺旋葉片不能及時排出端盤處的煤顆粒,致使落在區域Ⅱ上的煤顆粒增多,裝煤率下降。
4)增加滾筒轉速,能使螺旋葉片排出煤顆粒速度加快,進而提高了裝煤率。前期裝煤率增速較快,轉速54 r/min 時出現拐點,曲線斜率下降,增長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