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永燕
大自然是美術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將自然材料運用到美術活動中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幼兒創作出更出色的美術作品。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豐富幼兒美術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引導幼兒深入大自然中進行真實感知和體驗,讓幼兒在享受大自然獨有魅力的同時,激發美術創作的靈感,這對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幼兒教師在幼兒美術活動構建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幼兒美術活動的組織者,也是美術活動的實施者,更是美術教學內容的設計者[1]。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美術活動的內容,對相關的素材進行篩選和收集。教師在設計與實施相關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基于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對自然材料的屬性、材料的使用范圍及材料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分析。教師尤其要著重考慮自然材料的安全問題,優先選擇操作起來比較容易,而且不具有安全隱患的自然材料,比如可以選擇一些各種各樣的樹葉、樹皮、豆子等,還可以選擇一些沙子、石頭、花瓣等。在收集活動的組織上,教師可以根據節氣的不同,選擇每個季節特有的自然材料。例如,春天萬物復蘇,植物開始長新芽、吐新葉,教師便可以選擇一些枝葉類材料和草類材料作為美術活動的原料或素材;夏天鮮花怒放,教師便可以收集各種花朵作為美術活動的素材;秋天落葉歸根,教師可以將楓葉、爬山虎等作為美術活動的素材;而冬天萬物沉睡,只有竹子和松樹是綠色的,教師便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去收集竹葉或松葉。教師有針對性地收集自然材料,可以為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料和素材。
作為美術活動開展的主體,幼兒既是美術活動的參與者,也是自然材料的使用者。教師在遵循安全原則的基礎上,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喜歡的自然材料。每個幼兒都有獨特的個性發展特點,他們對自然材料的喜好也各不相同,看似隨意選擇的自然材料,卻體現著幼兒內心小小的世界,這就為后期幼兒美術創作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例如,教師可帶領幼兒到幼兒園的種植區、花園等場地,去拾撿各種顏色的花朵、花瓣,不同形狀、顏色的樹葉、樹枝,大小不一、紋路各異的石頭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材料,都可能會成為幼兒美術作品創作的關鍵素材,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好動、好奇的天性,還能激起幼兒的創作欲望,激發其創作靈感。這些自然材料都是打開幼兒探索世界大門的鑰匙,能充分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幅幅有創造性的美術作品。
在幼兒完成自然材料的收集工作后,教師可鼓勵其將自己喜歡的材料帶到教室里,并對其進行加工處理。首先要對這些自然材料進行清洗和晾曬,然后再對這些自然材料進行整理分類,最后運用這些材料進行美術創作。整個過程都需要幼兒親身參與,在整理、晾曬等環節中,幼兒會不自覺地觀察材料的變化和特性,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各種材料的特點。通過親身體驗自然材料的收集過程,幼兒得到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奇思妙想。教師可有效調動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接下來的美術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幼兒美術活動的落實不僅需要幼兒園的全力付出,還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只有充分發揮二者合力,才能保證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的效果。因此,在幼兒園開展美術活動中,教師可聯合家長共同參與到活動材料的收集中,充分發揮家長在自然材料收集方面的優勢和價值。
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幼兒家長比較關注幼兒對知識的學習,并不重視幼兒在藝術能力方面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改變幼兒家長傳統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意識到美術活動的開展對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有積極意義,并鼓勵幼兒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美術自然材料的收集過程中。同時,教師也可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到幼兒美術創作活動中,讓家長親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利用自然材料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深刻地感受到不起眼的自然材料竟然能夠憑借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變成獨一無二的作品,由此激發幼兒家長參與收集材料的積極性。
為了確保收集的自然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美術活動的需求,教師可根據不同主題的美術活動,提前告知家長活動內容,讓家長根據活動要求對自然材料進行針對性收集和整理,為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和有效保障。
在落實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的美術能力和興趣特點,并結合活動目標需求,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與利用[4]。首先,教師要充分把握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設計。小班幼兒年齡比較小,自身的協調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在創作美術作品時缺乏一定的目標,且無法有效控制繪畫工具,基本上都是“亂涂亂畫”。基于此,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提供不同類型的材料,如顏色不同、大小不一的樹葉、花瓣等,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美術創作,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中班幼兒年齡稍大一些,因此教師可以為其提供一些可操控的自然資源,如形態各異的石頭、紋路不一的樹皮或大小不同的種子等,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自主選擇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美術創作經驗,且動手、動腦、繪畫等方面能力得到了一定發展,在美術創作方面的表現欲也較強,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意挑選自然材料,完成整幅作品的創作。
在國家倡導綠色環保的背景下,為了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教師要從幼兒園開始不斷滲透和貫徹環保理念。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基于環保理念,組織幼兒開展“變廢為寶”的創意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在生活中、自然中收集一些廢棄材料,將其運用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制作成獨特的美術作品。這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美術課程內容,還可以激發幼兒參與美術創作的熱情,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意識。例如,在大班開展以“柳條大變身”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首先,教師可要求幼兒在生活中收集一些長短不一的柳條。柳條這種自然材料隨處可見,收集起來比較容易。隨后,教師引導幼兒利用收集的柳枝開展手工藝品的制作。在制作前,教師先為幼兒展示各種由柳條編制的手工藝品,讓幼兒對柳條的性能和用法有基本的認識,接著給幼兒示范一些簡單的制作過程,待幼兒掌握制作方法和步驟后,鼓勵幼兒利用收集的柳條進行實踐操作。在此過程中,幼兒可以一邊觀察,一邊學習,一邊操作。最后,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幼兒制作出了各種各樣的作品,有的幼兒用柳條編成了一頂草帽,并且用各種花朵來裝飾;有的幼兒用柳條編成了一雙小鞋子,并在鞋子的中間裝飾了幾片漂亮的葉子;還有的幼兒用柳條編成了一根根手鏈和項鏈,并在項鏈的底端嵌上了“寶石”(漂亮的小石頭)。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幼兒都特別開心,他們不僅體驗到了手工制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也對柳條這一材料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同時也鍛煉了動手、動腦能力。
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幼兒美術創作的靈感來源,教師不僅要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還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價值,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就地取材,拓展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迸發出更多靈感,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創作出高質量的美術作品。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對每個季節中獨有的自然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和利用,以季節變化為線索,組織幼兒開展具有創意性的美術創作活動,讓幼兒通過美術作品表達出不同季節的顏色、形態和物像。比如春季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收集各類植物標本,引導幼兒對這些標本的紋理進行觀察,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為接下來的美術創作奠基。又如秋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教師便可組織幼兒利用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來開展美術創作活動。在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將以上材料作為拓印的原料或工具,還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去表現各種瓜果蔬菜。
自然資源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將一些自然資源帶到室內開展美術創作活動,也可以帶領幼兒深入大自然中,開展戶外寫生活動。幼兒美術活動內容以自然環境為主,因為大自然能夠為幼兒寫生和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在以“花朵”為主題的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各樣的花朵,引導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了解花朵的顏色、花朵的形狀以及花朵的味道,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花朵作為美術寫生的對象,并對其進行仔細觀察、描摹。
教師還可鼓勵幼兒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花朵,如有幾個花瓣、花的顏色以及花的形狀等。“我喜歡的花朵粉粉的,你看蜜蜂都喜歡在它上面采蜜呢。”“我喜歡的花朵特別香,你們聞一下,它的味道像我媽媽平時臉上噴的化妝水的味道。”……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盡情分享、探討,表達著自己對花朵的感受,這不僅可以增長幼兒的見識,還可以讓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和分享,激發幼兒寫生的欲望和興趣,使幼兒在接下來的美術創作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完成美術作品創作。
幼兒創作的欲望是建立在豐富的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多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進行感知和體驗。幼兒比較喜歡小動物,他們喜歡與動物互動,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組織開展以動物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小河邊觀察河里的魚,到池塘邊觀察池塘里的蝌蚪,也可以帶領幼兒到花鳥市場,觀察一些常見的鸚鵡、兔子、烏龜、倉鼠等小動物。當然,教師在開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幼兒的安全。比如,為了能夠讓幼兒近距離地接觸小蝌蚪,觀察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教師可以養一些小蝌蚪放在教室一角,以供幼兒每天觀察。通過每天觀察小蝌蚪,幼兒對小蝌蚪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教師也可為幼兒提供放大鏡,讓幼兒利用放大鏡觀察小蝌蚪的嘴巴、眼睛、皮膚等。看著小蝌蚪的尾巴慢慢消失,四只小腿慢慢地長出來,幼兒都感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非常神奇,這也激發了幼兒觀察更多小動物的興趣。幼兒在觀察小動物的過程中,獲得了更豐富的知識。以上體驗和感知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科學知識,也能讓幼兒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投入真實的情感,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構建多彩美術活動,教師需要在幼兒美術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自然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和利用,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美術活動內容,發揮幼兒以及幼兒家長的作用和價值,有針對性地收集和整理自然資源,根據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資源的利用價值,激發幼兒在美術創作方面的潛力和欲望,使幼兒在美術創作過程中自由表達,豐富幼兒的美術創作體驗,拓寬幼兒的知識視野,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