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 程向民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松江區秉持新發展理念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考核連續三年位列全市第一,被列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綠色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一。
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扛起糧食安全重大政治任務,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持續優化農業生產組織形式,探索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從家庭農場到合作社、聯合體的經營模式迭代升級。全區共有家庭農場819戶,經營面積13.4萬畝,占全區農田的89%,戶均經營面積163.3畝。優質稻米產業化聯合體增至14家,推動“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推進大米、生豬兩條重要農產品產業鏈交互發展,推進綠肥耕翻還田和“一茬一養”生態耕作制度,有效解決了養殖糞污環境污染問題,促進糧田土壤持續改良,形成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2022年水稻畝產572公斤,生豬出欄14.2萬頭,均位列全市第一。
依托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攻關種源種業,與交大、農科院等合作,探索“航天育種”,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松江種子”。近5年累計投入購置資金近1.5億元,新增農機2000余臺套,機農一體家庭農場占比達82%,全區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達到40.7萬元。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以北斗衛星和移動5G網絡為基礎,積極探索小昆山萬畝良田等無人化農場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精品農業,全區綠色產品認證率47.27%。獲評全國首批“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縣)”。
把鄉村振興的落腳點聚焦在農民獲得感上,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切實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已累計完成農民簽約7249戶,推進工作連續三年位于全市前列。持續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空間布局,凸顯村莊肌理和江南文化風貌,形成泖港黃橋村、葉榭井凌橋村等高品質相對集中居住點,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
聚焦村容風貌提升、生態系統治理、鄉村景觀美化等方面,啟動新一輪優化提升行動。已建成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9個、美麗鄉村示范村20個。進一步優化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探索幸福老人村等農村養老服務,持續完善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
2022年全區機農一體家庭農場平均凈收入46.24萬元,讓農民真正成為體面的職業。促進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農村集體存量資金盤活利用途徑,完善“三資”監管平臺模塊建設,提高資金統籌管理使用水平。
堅持黨建引領,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選優配強基層班子。把黨旗插在農村網格上,市委組織部在黃橋村建設全市唯一的新時代上海黨建引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實踐基地。
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治理機制。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鄉村治理模式,加快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聚焦精神文明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大力培育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和農業帶頭人。充分釋放“三塊地”改革紅利,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大公共財政投入保障,撬動更多社會投資參與農村建設,充分挖掘特色資源,推動農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