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東新區宣橋鎮黨委書記 張建東
宣橋鎮位于浦東新區中部,于2002年由原宣橋、三灶兩鎮撤并而成,鎮域總面積46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12個居委,常住人口8.65萬,其中農村常住人口4.07萬人,是上海市綠色田園先行片區。近年來,在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宣橋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全面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業產業強鎮。宣橋鎮的做法是堅持產業破題、村企聯動,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宣橋鎮現有耕地面積1.97萬畝,以種植蔬菜、水稻為主。近年來,宣橋鎮始終圍繞浦東新區打造中部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戰略安排,以六奉公路為農業發展中軸線,打造浦東地產優質綠色蔬菜核心產業發展軸和宣橋現代高效生態農業走廊,按照農業農村部“一村一品”建設目標,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聯合化發展,由北至南已初步打造形成“腰路村果蔬生產基地、季橋村水稻生產基地、張家橋村清美蔬菜生產基地、新安村鮮食玉米生產基地”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農業品牌不斷打響,宣橋鎮入圍“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腰路村“一核兩區”示范基地,集成了AI、云計算、大數據等國內先進技術成果,實現了“一屏觀全程、一屏管全程”,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業觀光打卡地;張家橋村清美蔬菜、新安村香嘭嘭玉米、腰路村聰威番茄榮獲“浦東農產品品牌金獎”。
宣橋鎮始終堅持將產業興旺放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首要位置,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扎根鄉村,完善產業體系、發展現代農業。位于三灶工業園區內的上海清美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宣橋鎮黨委、政府嚴格落實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堅持綜合施策,不斷助推企業發展壯大。在腰路村、張家橋村、三灶村協調騰挪土地1000余畝,建立清美農業種植基地;通過零增地改擴建、優質項目單點供地等途徑,幫助企業擴大生產加工規模,清美三期項目容積率提升,清美四期項目已經開工;不斷協調沿街商鋪資源,作為清美鮮食門店經營場所。目前,該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豆制品領軍企業。支持位于新安村的上海香嘭嘭玉米專業合作社圍繞“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科學發展”的目標,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全力打造“鮮食糯玉米”優勢品牌,被評為“上海市示范合作社”。位于季橋村生飛家庭農場深耕稻米生態化種植、組織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創新稻菇輪作、稻鴨共生等生態農業模式,推動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帶動5000余畝水稻高質量發展,先后獲得全國首批100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優秀農民田間學校等榮譽,年內入圍全國第四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
宣橋鎮始終將推動鄉村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放在重中之重,通過黨建引領,促進鎮企聯動、村企合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一是撬動民營企業助推鄉村振興。以腰路村創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契機,探索形成“清豐惠”村企合作品牌,引入清美集團市場化資源,通過產業共建、服務共建、文化共建,協調騰地500余畝建成清美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成功打造集“食、住、行、游、購、娛”六位一體的鄉村CBD,盤活村民閑置住房打造清美公寓,村民的豐收向往正在不斷得到回應,鄉村發展成果正在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通過合作共建,村集體每年可實現增收242萬元,村民年增收584萬元,企業品牌得到進一步宣傳,走出了一條村、企、民三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二是積極構建鎮企聯動新格局。抓住浦東新區區屬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機遇,發揮結對單位浦發集團資源優勢,不斷在鄉村規劃設計、環境打造、產業項目、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注入更強動能,努力沿六奉公路連片打造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形成腰路村-季橋村-張家橋村-新安村交相呼應的生動格局,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下一步,宣橋鎮將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立足宣橋實際,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