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夢雅,王瑩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第二課堂是指獨立在學院理論知識體系外且同專業有關的學習性活動,是對傳統課程的補充與延伸。素質教育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將培養高素質的創新性技術人才作為教學目標,需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意識與專業素養。如何優化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構建健全的育人體系,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提高育人實效,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亟須思考的問題。
如今的高職學生成長于經濟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有著更為良好的物質條件,互聯網擴展了他們的眼界,開放了他們的思維,使得他們更為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在思想認識方面,高職學生呈現出樂觀開放、積極向上的特點[1-2]。他們眼界開闊,富有見解,希望借助參與社會活動提升認知水平,實現自我價值。網絡平臺可為高職學生提供情感宣泄、思想交流、觀點表達、追求個性的場所,但面對復雜且多元的網絡文化,部分高職學生因閱歷不足、缺少實踐與獨立思考能力,出現了認知片面的問題,容易產生偏執的思想。針對此種情況,高職院校可將設置第二課堂作為契機,舉辦具有創新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占領網絡傳播媒介陣地,充分發揮思政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其分析、應對復雜社會能力的問題。
當前,網絡技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方式,對其行為表達方式產生了影響。許多高職學生擁有良好的網絡社交能力與較強的參與社會治理意愿,日常生活中喜歡在網絡平臺上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樂于分享自己的生活與參與的活動[3]。借助網絡平臺學習,其過程呈現出碎片化特點,但學習方式變得更為多元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年齡、環境、閱歷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會出現偏激化、情緒化等行為特點,尤其是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與負面情緒。網絡平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叛逆心理與負面情緒在同齡人層面的傳播范圍,造成不良影響[4-5]。因此,高職院校應努力強化理論及實踐教育,積極健全育人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修養,讓學生能夠通過正確的行為表達方式展現自身的思想與情感。
高職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多元化的思想,同時也會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生活方式的轉變使得高職學生的自身追求與成長環境也出現了極大的變化[6]。比起其他年齡層的人,如今的高職學生更富有激情,喜愛自由,向往健康生活,有著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高職學生在高職院校度過了成長的關鍵期,良好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緩解一定的學習壓力,讓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規律、健康。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宣傳健康生活理念,設置并優化健康教育課程,推動健康教育常態化,幫助高職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提升其綜合素養。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技術型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院校是我國培育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開展教育活動時不可只依靠教材與教學大綱。第二課堂的活動都是在第一課堂以外的時間組織的,采用多元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無須進行考試,不規定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學習空間,可更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7-8]。同時,第二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還可鍛煉高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其綜合素質。
第二課堂可為第一課堂進行補充,將培養優質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將學生作為活動中心,根據學生的課余時間與個人喜好開展相關活動,可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與能動性,讓學生更為清晰地了解自身定位和規劃日后發展方向。與此同時,高職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清晰認識到自身的長短處,有助于更科學地對學生開展個體化培養。高職院校還可借助分析研究第二課堂成績單的具體數據掌握學生的成長情況,構建同學生成長規律相符的評價體系,根據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情況制訂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018年6月,我國教育部與共青團中央共同發布了《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要求高校開展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促進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進一步改革創新[9-10]。但在高校開展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問題,只有針對這些問題制訂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方可有效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進而完善高職院校的育人體系。
首先,當前的高職院校缺少具體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執行方案。我國如今的教育改革越發深化,極少數高職院校教師因年齡偏大等因素,難以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對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不夠重視也不夠了解。一些高職院校缺乏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經驗,未設置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未制訂專業的教學計劃,缺乏對建設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重視。同時,一些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難以為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配備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由院校中的團委團干與輔導員來執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其他部門參與度很低甚至完全未曾參與,第二課堂成績單也極少被用于就業推薦、評獎評優等活動中,使第二課堂成績單處在教學工作中的邊緣地區[11]。還有部分高職學校未在教師績效考核中納入第二課堂活動,導致許多高職教師更愿意開展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
多數高職院校將第二課堂成績單概括為創新創業、文體活動、實習實訓、志愿公益、思想成長等部分,雖然形式多樣化,但在執行過程中多偏向志愿公益、思想成長與文體活動三種類型。通常情況下,活動的專業性越強,其發起率就越低。第二課堂不僅活動內容較為單調,活動形式也缺乏特色。許多第二課堂活動都是為了開展而開展,未能有效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學生也是為了成績而參與,難以激發學習興趣,學習質量自然堪憂。第二課堂的活動設計形式多是演講、報告、唱歌等,是學生常見的環節,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第二課堂活動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可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評價的主體較為單一。多數高職院校的第二課堂成績單評價主體為團委,其余部門參與度過低,未能形成由上至下的科學評價機制。其二,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多數高職院校不論舉辦何種第二課堂活動,都采用單一的評價方式,無視活動性質與目標的差異,難以客觀體現學生的表現,其評價結果也無法精準描述學生的實際能力[12]。其三,評價標準籠統。第二課堂有著開放性與靈活性的特點,其活動評價體系較為復雜。多數高職院校對第二課堂活動的相關評價標準都不夠細致,將參與次數與參與時長作為標準,卻忽視了活動的難度。不夠完善的評價體系會對學生產生誤導,讓學生過度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容易產生功利化現象。
要想有效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首先,高職院校要先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制訂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可結合專業特點確定培養目標,開展高質量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高職院校在安排第二課堂活動的進度時,需堅持遞進式的培養原則,按照年級由低到高實施差異化安排。低年級的學生注重校園生活,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半只腳踏入社會。因此,高職院校針對大一學生,應重視引導其職業生涯規劃,盡量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能力與長處,明確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針對大二學生,應當重視專業技能與個人素養的培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鍛煉其實踐操作能力,還要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針對大三學生,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其求職技巧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步入社會。
其次,高職院校還應積極培養師資力量,努力組建一支專業的第二課堂教師隊伍。高職院校可積極挖掘校外資源,邀請合作企業的專業人才參與到教師隊伍中,加強校內的教師培訓工作。同時,高職院校還可將教師指導第二課堂活動納入績效考核,提高教師建設第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最后,高職院校可構建第二課堂管理聯動協作機制,除團委外,邀請其他部門參與到第二課堂活動中。
高職院校想要提升第二課堂的活動質量,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針對不同的模塊活動設定不同的最低分數線。明確規定不同模塊活動的最低分數線,可有效保證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的參與度[13]。對于難度較高的課程模塊,可適當降低其活動難度,也可設置不同難度層次的考核,盡量滿足各類學生的實際需求。對于難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活動,可通過設置小禮品獎勵等方式提升活動對于學生的吸引力。第二,采用多元化的第二課堂活動形式。一成不變的組織形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許多高職學生都處于青春期,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尤其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可以通過手機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只有結合學生的喜好創新活動形式,才能提升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第三,改進第二課堂活動內容。高職院校可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結合專業行業發展現狀、當前社會熱點等內容,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第二課堂的活動質量。并且,高職院校還可對模塊的內容進行梳理,使得模塊內容變得更系統。
高職院校應針對第二課堂制訂合理的評價標準,嘗試對考核體系實施量化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鑒第一課堂的評價標準,按照活動的難度、規模、完成度等內容設置評價標準,讓考核過程變得更規范。高職院校可按照第二課堂的活動類型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例如,針對特長技能類活動,以結果評價為主,若是學生考取了證書或是取得了比賽名次便可認定成績達標;對于社會實踐類活動,以過程評價為主,需要學生達到一定的參與次數或是參與時長方可認定達標。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管理與實施需要多個部門與主體的協同參與,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可保障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全面性。因此,高職院校可聯合團委、教務、后勤等部門共同作為評價主體,構建高效可行的評價機制,提升第二課堂評價的客觀性與精準性。
高職院校想要構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多元化的育人體系,應緊隨黨的方針政策,重視黨的思想引領作用。高職院校可將《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試點工作實施辦法》作為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依據,充分發揮校內黨組織的作用,推動第二課堂德育化建設,聯合黨支部向校內全體師生普及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性,不僅要激發學生的熱情,還要盡量引起教師的注意。
高職院校進一步精確管理模式,可更好地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安排。比如,針對橋梁專業的學生,教師可鼓勵并指導其組建學術小組,讓學生利用自身的知識加入橋梁的建設和維護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并努力將優質人才推薦到各大優秀企業中,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針對教師制訂培訓計劃,少數教師認為第二課堂同學生所學專業并無太大聯系,無須給予太多重視,沒有第一課堂的實用性,這種思想大大阻礙了第二課堂的發展。高職院校需讓全體教師都充分認識到第二課堂的重要性,鼓勵教師參與到第二課堂活動中。
高職院校想要構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多元化的育人體系,應拋棄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第二課堂的重要性,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拓展其思路,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教育,積極落實三全育人工作,從而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性人才。如此,高職院校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為社會的發展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