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麗屏
對于學前教育工作而言,幼兒園課程的建設與開發情況直接關系著學前教育的質量和幼兒的發展情況。對于學前教育工作而言,良好的課程建設不僅可以充分激活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潛力,同時對優化教師學前教育工作能力同樣具有關鍵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立足時代教育發展現狀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工作是當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必然趨勢[1]。基于“互聯網+”背景,幼兒園教育工作必須積極總結傳統教學經驗,從當前課程建設與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一步融入互聯網教育思維進行教學改革工作,為幼兒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創造良好的環境。
隨著學前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幼兒園基礎教學工作也從傳統的“作業教學”逐步轉變為“教育活動”。從當前幼兒園實際教學情況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主要圍繞學生啟蒙教育和實踐能力發展進行相關課程資源的設計與開發工作,傳統學前教育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被取代。立足“互聯網+”背景,教師應融入現代化的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提高課程建設的科學性和全面性。針對當前幼兒園課程建設實際情況可知,仍存在部分教師對“互聯網+”背景下的課程建設認識不到位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課程教學和開發過程中引用傳統的教育思想,片面地強調知識的單向傳輸過程,忽略了學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教育要求,使得幼兒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二是課程建設和開發過程中缺乏互動內容的設計,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安排的各類學習活動,缺乏自主參與的意識。這一實際情況的存在也使得幼兒園課程教學工作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建設工作主要是指在幼兒園日常課程的開發與設計過程中融入現代化的互聯網思維,并將此種現代化教育的理念貫穿于學前教育的各個環節,建立起幼兒園教育工作和互聯網思維之間的融入和互動橋梁,從而實現學前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但在當前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將一些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日常的教學過程,并沒有從系統的課程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融入中增加互聯網的教育思維方式。換言之,部分教師只是將學前教育和互聯網教學資源進行了疊加,這種淺層次的應用模式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激活幼兒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但長此以往勢必喪失教育創新的閃光點。例如,在幼兒園課程的建設過程中,為了充分融入互聯網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會將相應的啟蒙課程錄制成微課視頻應用到實踐教學活動中。這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激發幼兒主動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當幼兒對這種學習模式喪失興趣之后,教學工作又會回到原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并未深入領會“互聯網+”的教育內涵,只是生搬硬套,自然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互聯網+”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思想是十分豐富的,在幼兒園課程的建設與應用當中,教師應根據幼兒實際教育需求靈活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保障課程內容設計匹配幼兒實際教育需要[2]。在實踐與教學應用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度追求教學創新改革的力度,在課程的創建和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幼兒實際教育需求,并未從幼兒實際認知能力出發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設計,在課程內容上過度拔高,使得課程教學資源超出了幼兒實際認知的能力。這一實際現狀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幼兒教學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工作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幼兒教育的實際質量。例如,在繪畫實踐活動中,部分教師會通過引入多媒體畫板的方式組織幼兒開展繪畫練習活動。這種智能化的教學設計,雖然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派生出許多有趣的圖形,但是這些“千奇百怪”的圖形已經超出了幼兒的認知范圍,幼兒在參與練習的過程中只是覺得這一過程十分有趣,而實際繪畫能力與協調能力并未得到鍛煉和提高。
立足幼兒園實際教學工作,各類課程的建設應充分突出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保障教學資源的設計能夠最大化地滿足幼兒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課程設計能夠很好地滿足幼兒教育這一實際需求。但是由于互聯網教學資源十分豐富,這種毫無邊界的海量資源也使得教師課程建設工作的目的性被逐步削弱。大量“互聯網+”的教育資源融入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和教學形式,但是缺乏明確教育目的的教學資源也會對幼兒教育工作產生消極的影響。例如,在幼兒園數學學習活動中引入“掃雷”游戲的方式能夠大大提高幼兒主動參與數字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長期的實踐應用過程中教學問題也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幼兒開始沉迷于游戲本身,教學活動的育人價值正在不斷被削弱。從教育角度出發,這種融入互聯網教學方式的實踐活動已經逐步喪失了教育本身的意義。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現代化教育理念的優勢作用和價值,在實際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要立足“互聯網+”時代教育背景和教學特征,積極革新教師教學思想,深入落實幼兒園課程的重建與開發工作[3]。在實際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思維方式,以學前教育課程基本目標為教學出發點對教學活動以及教學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構建和開發,在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下提高課程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例如,在幼兒園美術課程的建設與開發工作中,教師就可以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引入學習活動,在傳統紙筆繪畫教學基礎上融入互聯網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幼兒參與繪畫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根據實際課程內容教學需要,教師也可以引進互聯網教學資源中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視頻,豐富傳統的教學活動形式與內容,從教學思想以及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入手,深入落實“互聯網+”的教學融入舉措,將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貫穿于幼兒課程的各個環節,為幼兒在參與學習時的創新性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積極落實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創新舉措。
正如上文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建設與開發過程中,教師應當主動轉變傳統的慣性思維,圍繞課程建設實際發展需要,重新構建課程教學資源體系,在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教學創新方面緊扣課程建設實際需求,促進互聯網教學模式和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深度融合,循序漸進地提高幼兒教育開發工作的質量,為“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課程建設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4]。
在具體優化舉措中,教師以及教學組織人員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網絡教學模式,從幼兒實際學習和興趣特點出發優化課程建設的管理質量。首先,立足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實際現狀,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為融入“互聯網+”的教學活動提供完善的外部環境。其次,根據課程建設實際需求,投放各種智能化教學的設施,如智能化一體機、電子白板等,更新教師教學硬件器材,為信息化技術的融入奠定基礎。同時,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入和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作為幼兒園課程建設與開發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引領下最大化地提升各類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最后,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也要突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通過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輔助,為家園共育營造有力的溝通平臺,強化教師、家長之間的有效互動,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受幼兒年齡和認知能力局限性的影響,在參與各類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限制性因素相對較多。教學內容的設計如果脫離了幼兒學習認知的實際情況,不僅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還有可能造成幼兒出現逆反的心理,阻礙學前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為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建設與開發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幼兒實際學習和發展特征,從當前幼兒認知實際能力出發對各項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和開發,充分突出幼兒在整個課程建設與開發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確保課程建設工作的合理性。在具體課程內容的設計過程中,相關學習資源及實踐活動的難度可以在幼兒實際認知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但是不能超越幼兒的實際認知能力,要確保課程內容的建設和開發工作與幼兒實際學習發展能夠相得益彰。
例如,在幼兒園藝術課程內容的建設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拍電影的實踐學習活動,根據幼兒日常表現情況及個人性格特征為幼兒設計不同的角色,如導演、演員、攝像師、化妝師等,并提供簡單的對話劇本。在明確了幼兒分工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共同參與電影的前期準備、拍攝及后期制作過程,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實踐型學習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收獲參與學習的樂趣,也能夠對幼兒藝術表演能力的提升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優化傳統幼兒課程活動設計工作。
立足“互聯網+”的幼兒園課程建設工作現狀,教師在引入互聯網教學思維及教學資源的實踐過程中,不僅要成為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參與者,更應主動發揮教學內容篩選者的作用,針對海量的互聯網教學資源和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思維進行科學的選擇,緊扣幼兒學前教育基本目標,明確幼兒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的正確方向,盡可能削弱互聯網教育方式對幼兒健康發展的不利影響,確保各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
例如,在幼兒園科學類課程內容的建設與開發過程中,結合幼兒實際學習特征和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優選關于大自然的探索、動植物的秘密及有趣的科學現象等內容作為教學課程的課外資源,通過動畫視頻的方式豐富幼兒學習活動,拓寬幼兒學習視野。又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幼兒提問“我是從哪里來的?”這樣的問題。對此,在課程內容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互聯網繪本資源《小威向前沖》,幫助幼兒對自己在母親肚子里的發育過程進行了解,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互聯網資源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依據幼兒實際身心發育特征,將幼兒認知能力和課程建設目標進行統一,然后遴選優秀的互聯網教學資源融入課程體系,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大化地發揮出互聯網教育資源的育人作用和價值。
學前教育作為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及興趣的激發都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教師優化幼兒課程建設提供了更多新的思維和豐富的教學素材,在實踐教學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課程教學實際現狀,積極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問題,充分借助“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優勢,彌補傳統幼兒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將現代化教育思想融入幼兒教育的各個環節,從幼兒實際認知能力出發,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切實發揮出互聯網教學資源的優勢作用和價值,為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