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生麗
在幼兒階段開展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幼兒思想道德意識形成的初期,將愛國主義思想深刻烙印在幼兒心中,從而完成對幼兒思想認知的正確引導。筆者結合多年幼兒教育實踐經驗,就如何完善幼兒階段愛國主義情懷教育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給廣大幼兒教師提供一些有用的經驗。
幼兒階段國家觀教育是指通過多種方式來讓幼兒形成“國家”的概念,如認識國旗、國徽,學唱國歌,了解國家的民族構成、地理環境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向幼兒傳授正確的國家觀念,從而喚醒幼兒的民族意識和國家向心力。如果說幼兒階段國家觀教育較為具體,那么幼兒階段的國情教育則更有深度。在國情教育中,教師需要向幼兒就我國實際情況進行簡要說明,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和主人翁精神,讓幼兒對我國國情有一個簡單客觀的認識[1]。
基于幼兒思想認知不夠成熟的特性,實例教育更容易被幼兒理解,也更容易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幼兒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通過實例的方式展示給幼兒,如介紹我國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示我國在工業、農業及第三產業上的突出成就,并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將這些突出成就與幼兒日常生活進行關聯,提升幼兒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教師通過成就實例展示,可以有效激發并培養幼兒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讓幼兒從小就樹立報效祖國的偉大志向,提升幼兒愛國主義教育有效性。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法律認知,明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幼兒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如簡單的交通安全法、消防安全法等[2]。其次,國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我國經濟、文化、民族心理、人口素質等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幼兒階段實施國防教育的目的就是增強幼兒的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讓幼兒從小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了解和學習歷史有助于幼兒更好地了解自身民族的優秀品質,從而有利于幼兒產生更為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感。因此,在幼兒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需要將我國優秀歷史文化內容穿插其中,通過歷史的精彩演繹,將民族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及現代化社會主義發展內涵進行串聯,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到當前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提升幼兒的歷史責任感。此外,在歷史文化學習中,教師還可以引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如謙恭禮讓、尊師重道、禮義廉恥、仁愛孝悌、尊老愛幼、精忠報國等,要知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中華民族得以歷經萬千磨難而長久不衰的根本,也只有讓幼兒了解和認識這些內容,才能更好地完成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
一方面,很多幼兒園管理者和教師認為幼兒自身認知能力有限,難以準確理解抽象的愛國主義內容,而幼兒園單方面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形式大于意義的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幼兒建立完善的愛國主義認識,并且很容易降低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影響較為深遠,過于重視教育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實際教學中的學習感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習慣性地進行理論概念的堆砌,缺少激發幼兒心理活動和情感體驗的舉措,導致師生之間難以形成有效互動,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
現階段很多幼兒園都在嘗試將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日常教學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讓幼兒認識和理解了部分愛國主義知識,但并沒能讓幼兒形成牢固的愛國主義認知,難以保證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效性。一是受幼兒自身缺乏長效專注力的影響,在缺乏有效刺激的情況下,幼兒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擾,難以真正地將愛國主義思維貫徹到日常生活中[3]。二是幼兒園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問題,很多幼兒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僅僅停留在表面。例如,幼兒認識國旗、國徽,但并不理解它們所代表的深層次含義,自然也不能對祖國產生深厚的情感。三是缺乏愛國主義教育大環境。在當前浮躁的社會環境下,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價值觀盛行,幼兒在幼兒園中學習到的愛國主義內容與社會環境中反映出的現象相互矛盾,這對愛國主義教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幼兒教師自身素養直接決定了幼兒教育的整體水平,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自身的愛國主義素養不足是影響幼兒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本身對愛國主義教育不夠重視,并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愛國行為,也不夠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資源的限制,一些教師本身并非科班出身,在教學能力、專業素養及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并不能很好地將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內涵融入幼兒日常教學中,最終導致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4]。
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要想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技巧。教師只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才能真正讓幼兒形成愛國主義思維。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和教師缺乏對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方法的深入研究,依舊以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為核心進行教學,不僅沒能充分考慮幼兒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上也表現得過于刻板,并沒能很好地將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與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相關聯,降低了幼兒階段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有效性。
依照我國現代化教學理念相關要求,在幼兒階段實施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對幼兒個體及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和教師需要正視以往愛國主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完善幼兒階段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提升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5]。
幼兒階段愛國主義教育難以有效實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幼兒園和社會對其的認識不足,因此,幼兒園、教師、家長及社會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幼兒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關注度,加大相關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幼兒園和教師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根據幼兒自身成長特點,減少抽象概念的灌輸,更多地從日常生活實際中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愛國主義教育日常化、生活化,以此來更好地規范幼兒的行為認知。另一方面,家長也應參與到幼兒愛國主義教育中,強化家庭教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影響,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與學校教育一同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
為了更好地在幼兒階段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幼兒園和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對應的教育原則。第一,遵循針對性原則。教師需要正視幼兒缺乏完整的自我認知、思維方式簡單、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明顯不足等特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興趣特點及道德發展水平和心理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提高幼兒情感、認知等綜合能力[6]。第二,教學要有層次性。愛國主義教育本身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為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需要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從基礎教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層次化教學。例如,小班的幼兒可以進行基礎的國旗、國徽、國歌的認知教學,先讓幼兒知道表示“國家”的具體實物。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則可以從情感方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第三,滲透性原則。幼兒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并不是專門的課程教學,而是要將其滲透到幼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為幼兒營造一個時刻發揮作用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因此,幼兒園需要完善校園環境建設,在幼兒經常活動的區域增加愛國主義元素的裝飾。教師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結合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經驗,幼兒階段愛國主義教育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實踐教育法。基于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加各種愛國主義實踐活動,重視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的情感體驗,以此來提升幼兒對愛國主義理念的認識。例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組織幼兒參觀革命紀念館、著名歷史文化景點等,或是帶領幼兒到周邊的敬老院、居民社區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實際的國情、民情。二是情境教學法。雖然幼兒自身的抽象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但其對情感是非常敏感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為幼兒創設合適的愛國主義教育情境,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向幼兒傳輸更多的信息,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優化愛國主義教育。例如,組織幼兒觀看愛國主義宣傳影片,在課內講述一些經典的革命英雄故事,引導幼兒創作愛國主題的繪畫、手工等。
在幼兒教育階段,僅靠幼兒園和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其中,以此來構建更為完善的幼兒愛國主義教育體系。首先,要全面加強幼兒園、社區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社區和幼兒園可通過張貼愛國主題的宣傳海報,懸掛愛國主題標志、標語,播放愛國主義情懷歌曲等方式,營造濃郁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以此來發揮社會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環境影響作用。其次,教師需要深挖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不斷學習和了解愛國主義核心內涵,積極學習和整理相關資料,將愛國主義內容與各學科教學相融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及時解決幼兒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最后,要積極構建社會、幼兒園、家庭三合一教育體系,將三者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資源,節省教育時間,提高教育質量,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的愛國主義學習環境。
綜上所述,在幼兒階段開展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兒園和教師應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遵循愛國主義教育原則,根據幼兒思維認知和學習特點,不斷豐富和完善愛國主義教育模式,并通過構建社會、幼兒園、家庭聯動的教育體系,全面提高幼兒愛國主義教育質量,為幼兒未來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