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金融支農研究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吉林松原 138000)
按照202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為確保糧食安全,全力推進“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順利實施,日前,吉林省委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建設農業強省提升糧食產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為了切實掌握松原市金融支持糧食產能提高現狀,我們選取了四家農聯社和一家政策性銀行開展了專題調查,探究當前金融支持現狀和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優化建議。
調查顯示,2022年松原市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產量高達152億斤,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連續五年獲得全省第一名,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實現“四連增”,全市開、復工糧食及食品加工產業鏈項目23個,農業農村工作整體再上新臺階,全面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加速推進“千億斤糧食”工程。堅持藏糧于地,圍繞打造國家級鹽堿地改良示范市,按照“五統一”原則,開復工鹽堿地改造項目67個,完成投資67.9億元,目前已改良鹽堿地30萬畝,開工建設松原灌區套浩太灌片工程,新開發耕地后備資源25.5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100萬畝以上,保護性耕作1000萬畝以上。堅持藏糧于技,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水稻、大豆品種14個,種子總產量超過1億斤①數據來源:松原市政府網站公開數據。。
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588.6億元,同比增加104.61億元,增速達21.61%②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松原市中心支行。,整體金融支農力度在不斷增強,對助力糧食生產關注度持續提高。
1.加大對重點農機、種業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市農發行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帶頭發揮金融支農力量,為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推出了農機貸貼息貸款、免擔保貸款等加以扶持。高度重視“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持續發揮政策性銀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職能,為重點種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為提高糧食產能引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三農”領域。
2.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隨著糧食生產經營規模、方式等不斷變化,各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創新相關金融產品。如轄內某農聯社為滿足備春耕生產和提高糧食產能資金需求,創新信貸產品,創新了“糧滿倉”和“農機寶”,截至2023年2月末發放糧食種植貸款和農業機械貸款超過1.2億元,累計投放糧食產業貸款達0.89億元①數據來源:松原轄內某農聯社。。
3.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轄內金融機構為優化信貸投放結構,提升貸款投放速度,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簡化貸款手續,優化貸款流程。同時下放貸款審批權限給支行網點和客戶經理,縮短貸款投放半徑,進一步提升農戶貸款投放速度。堅持網格化管理,集中分流;堅持小額分散原則,充分發揮人緣、地緣、網點多、輻射面廣的優勢,由基層網點負責投放管理小額農戶貸款。
4.加大備春耕貸款投放力度。為保障春耕順利進行,松原市積極通過引導農民適時售糧變現及金融對接等方式,解決群眾備春耕資金缺口。其中,除農村種植主體自有資金外,銀行貸款仍為重要資金來源。全市金融機構2023年計劃投放春耕用途貸款總額33.28億元,支持農戶和涉農企業22萬余戶,其中以農行、郵儲銀行和地方法人機構為主力。如轄內某農聯社落實加強備春耕貸款投放工作,全力解決農民春耕融資難的問題,截至2023年2月末已投放備春耕生產資金0.61億元。切實解決村土地歸集、購置農用機械、良種改造、土地改造等備春耕資金需求。
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相對于其他貸款風險較高,受自然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較大,農戶貸款不良率相對較高,一些種糧大戶因不良貸款未結清而無法再次獲得貸款支持,主要原因為部分農戶信用觀念淡薄,違約成本較低。此外,由于農資、租金、人工投入等價格的上漲,造成2023年農戶每畝種植資金投入預計增加650元②數據來源:松原轄區部分農戶。,農戶種植成本上漲加大春耕資金需求,金融信貸支持資金額度也隨之加大,貸款風險也相較往年有所增加。為此,受金融機構自身風險管理指標的控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導致金融機構主動參與支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農聯社信貸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最突出的問題是借款主體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措施,傳統小額貸款難以滿足客戶生產經營需求,因農戶無法提供有效足值抵(質)押物,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土地和房屋暫時無法做抵押登記,無法提供有效抵押物,且缺失相關的抵押登記平臺。
目前,農村人口流動較大,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農村人口的全國性流動正在逐步擴大,加之老齡化加劇,導致農村地區的農業勞動力數量普遍不足,東北地區尤為嚴重,更是缺乏農業種植人才和高素質的農業技術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糧食產能提質增效。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方式下,糧食產能缺少更大的上升空間,同時,化肥大量投入導致土壤有機含量下降,黑土地退化程度明顯。
目前農聯社的存款大部分來源于農村,同時為增加存款業務對客戶的吸引力,存款結構中定期存款占比偏高,導致機構資金成本較高,加之從業人員較多開支較大,貸款利率與其他銀行相比處于偏高水平,導致扶持農戶種植信貸投入不足,雖然近幾年一直在壓降利率標準,但也仍高于其他商業銀行。此外,受內部風險管控的制約,對于農村貧困戶、弱勢群體信貸扶持不足,市場份額占有率較低,競爭力明顯不足。如轄內某縣域農聯社,受歷史包袱和存款業務成本影響,資金成本幾乎達到7%,在國有大行農戶貸款利率最低可壓降至4.5%左右的競爭環境中,即使擁有法人網點優勢,依然難以實現對農業種植主體的低利率信貸支持。
國家層面要在政策上進行大力扶持,可以在減稅讓利方面給予優惠,在現有金融機構營業稅率5%的基礎上,下浮一定比例,來調動支農金融機構參與信貸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機構自身的經營風險,也能夠滿足多元化的糧食種植農戶的資金需求,提供糧食產能,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
金融機構可以嘗試多渠道推出針對糧食種植農戶的貸款新品種,積極探索農地貸抵押、農機具抵押、合作社聯保、林權抵押、訂單抵押、具備發展潛力的優質農戶信用抵押、動產抵押等,為解決其缺少有效抵押而形成融資難的問題,可以與第三方監管公司合作,推廣存貨質押貸款。同時,政府部門應積極搭建相關的抵押登記平臺,助力賦能糧食種植農戶擴大再生產。
要在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礎上,提出金融支持振興東北糧食種植產能的總體目標,在良種補貼、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深松整地補貼、殘膜回收利用補貼、秸稈綜合利用補貼等方面,為東北地區提供多種農業優惠政策,防止東北地區農村人口流失和農業勞動力數量的不足。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積極吸納并留住農業糧食種植技術人才。加強黑土地有機轉換金融扶持,增強土壤有機含量,為持續提升糧食產能夯實基礎。
強化普惠金融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為此,要大力扶持農村貧困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為種植農戶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農聯社改制工作,基層央行和司法部門,要高度重視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工作,開辟綠色不良貸款訴訟通道,積極協助采取多種措施處置不良貸款,縮減訴訟時間,加強內部管理,減員增效,提升涉農信貸的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