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青 顏 迪
(中國人民銀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吉林吉林 132000;中國人民銀行舒蘭市支行,吉林舒蘭 132600)
近年來,舒蘭市委、市政府把白鵝產業確定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特色產業和重點項目來抓,圍繞舒蘭市的吉林市白翎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省級羽絨制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依托資源稟賦條件和白鵝產業發展基礎,確定了把舒蘭白鵝產業建成“吉林地區甚至省內最大的白鵝產業專業園區”的發展目標;2022年,舒蘭市白鵝產業園區正式掛牌建設,通過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園區示范輻射,全產業鏈融合,打造具有舒蘭特色的“白鵝產業”名片。
舒蘭是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暨綠色發展試驗示范縣、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全國畜牧業生產大縣和全國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縣。
近年來,舒蘭市委、市政府把白鵝產業確定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特色產業和重點項目來抓,制定了“一年養殖 300 萬,兩年養殖1000萬,三年養殖量達到3000萬只”的發展規劃。并通過形成以龍頭企業引領,園區示范輻射,全產業鏈融合,打造具有舒蘭特色的“白鵝產業”名片。
通過啟動“舒蘭白鵝”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工作,全力打造集“鵝文化展示+鵝產品采購+鵝打卡地”為一體的“鵝村”旅游。打造雪絨文化體驗園等鵝文化體驗基地,通過舉辦鵝體育賽事、鵝書畫比賽、鵝工藝美術品展等活動,進一步深化拓展“舒蘭白鵝”品牌影響力。
截止2022年8月 30日,已落實養殖數量220.8萬只,同比增長788%,GDP增量2億元;落實規模養殖戶395戶,實際養殖總量達147.8萬只。其中,已養白鵝數量130.8萬只;已預定鵝雛數量17萬只;計劃養鵝數量64.8萬只。域外養殖15戶,17.5萬只。散養戶12412戶,18萬只。全年計劃落實養殖任務 300萬只。
新增養鵝專業村3個、新建標準化園區5個、規模養殖場(區)68個。新(改擴)建鵝舍151棟,其中日光溫室 77棟。新打造萬只標準化園區4個、10萬只種鵝示范園區1個、100萬只白鵝養殖園區2個。新規劃白鵝園區三產融合項目政府專項債包裝鵝舍1036棟,可出欄三茬白鵝800萬只。規模養殖比重平均達到93.7%。
已累計引進大三花、三花雜、霍爾多巴吉、霍雜、東北白鵝、泰州白鵝等6個優良品種10余個品系。目前種鵝養殖量達11.9萬只,已落地 9.7萬只,計劃養殖2.2萬只。
在學習遼寧臺安、黑龍江雙城等地養殖經驗后,培育了“70天網上圈舍平養或圈舍地鋪養殖、圈舍+放牧養殖、圈舍+林地放養、圈舍+林地放養+水面養殖、圈舍+種草養殖、圈舍+種草+水面養殖、房前屋后散養”等8種養殖方式,實現了周期短、風險低、批次多的養殖生產模式。
2022年6月,吉林美中鵝業公司屠宰場正式達產,日屠宰量15萬只,預計年屠宰300萬只;待舒蘭白鵝產業園屠宰場建成投產后,日屠宰量將達到10萬只,年屠宰量將達到3500萬只。同年,禾豐飼料公司在舒蘭市設立代銷點3處,為養殖戶統一配送飼料,已完成投放飼料12千噸。今年,德利孵化場產能將達到300萬只,并且鑫晟源公司等孵化企業投產后,預計舒蘭市內年孵化鵝雛將擴大至450萬只。市內白翎羽絨公司近年來加快擴能提質,不斷地提高鵝絨制品產量和市場占有量。可見,當前舒蘭市已初步形成了大鵝產業鏈條式發展格局。
2022年,舒蘭市針對近20個鄉鎮街的意愿養鵝戶和畜牧科技人員,舉辦了多場《全市白鵝養殖技術和政策宣講培訓班》,對舒蘭市目前白鵝養殖的現狀和優勢進行了深入的宣傳和講解,并對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白鵝養殖扶持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同時,舒蘭市政府充分利用舒蘭發布、電視臺、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多媒體平臺,對市內白鵝養殖政策和養殖經驗進行了廣泛宣傳推廣,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加入到舒蘭市鵝產業發展中。
白鵝養殖是舒蘭傳統優勢農業產業,產業基礎良好。近年以來,舒蘭市政府緊緊抓住省政府把白鵝產業納入省“十大產業集群”的契機,出臺了“鵝十條”等一攬子支持政策。在市場的利好因素推動下,白鵝養殖總量迅猛增長,養殖效益劇增。截止2022年12月,舒蘭市養殖量已突破230萬只,同比增幅超過500%,規模養殖白鵝出欄總數近30萬只,純收入近500萬元。①數據來源:舒蘭市白鵝產業發展辦公室提供。結合白鵝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舒蘭市將其作為產業幫扶的關鍵一招,持續帶動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增收。
當前,舒蘭市政府已累計投入銜接資金2千余萬元,實施了“法特鎮德利孵化廠、白鵝養殖示范基地、白鵝產業園區、肉鵝屠宰加工”等整市產業幫扶項目,形成了“種鵝、孵化、養殖、基地、屠宰、深加工”的一體化產業鏈。目前,投資1600萬元的年養殖量70萬羽的法特白鵝產業園區項目正在推進,該項目完成后,資產作為全市17個鄉鎮固定資產,年收益可達到148萬元,收益率9.25%;投資140萬元的白鵝孵化項目、300萬元肉鵝屠宰加工項目、205萬元白鵝示范基地項目,現已正式運營,年收益38.7萬元,收益率6%,收益主要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提高舒蘭市集體經濟薄弱村收入,帶動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穩定增收。②數據來源:舒蘭市白鵝產業發展辦公室提供。
與此同時,舒蘭市農行、舒蘭市郵儲銀行及舒蘭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運用金融支持力量,分別推出專項貸款以此支持舒蘭市白鵝產業的持續發展。至今,已為吉林市白翎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了2500余萬元的信貸支持,并累計為19戶養殖戶發放672萬元的白鵝養殖專項貸款。③數據來源:中國農業銀行舒蘭市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舒蘭市分行和舒蘭市農村商業銀行提供。此外,安華保險公司也已為近百戶養殖戶參保了105萬元養殖保險金,支付保險費已達52萬元。④數據來源:舒蘭市白鵝產業發展辦公室提供。在服務過程中,就貸款流程過于繁瑣,保險賠償比例過小等問題癥結,及時協調就業、保險公司、銀信等相關部門,修改完善了貸款和保險相關政策,簡化貸款流程,提高了保險比例和額度。
白鵝養殖是政府新推廣產業,農民對此缺乏信任度,不愿大量養殖,且白鵝養殖數量較少很難獲得可觀收益。并且由于開展綠色信貸項目,投入周期較長。同時,當前白鵝養殖主要仍以農戶養殖為主體,綠色貸款發放規模較小,加之作為抵押物的白鵝存在例如染病等風險,所以當地金融機構目前對白鵝產業追加綠色貸款的積極性不高。
當前舒蘭地區白鵝養殖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問題。近年來,舒蘭市青壯年勞動動力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導致留守人口多以老人和兒童為主,因此在畜牧業養殖,尤其是白鵝養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勞動力明顯缺乏,無法滿足舒蘭市未來畜牧業以及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需求等的問題。同時,由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嚴重這一現象,會引發例如養殖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等問題,進而對養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會形成巨大的阻礙。
鄉村綠色金融服務組織還不健全。村鎮銀行等小型農村金融機構脫農現象嚴重,支持鄉村振興項目的資金規模有限;作為“三農”服務的主力軍,農商行綠色信貸業務起步晚,相關信貸產品缺乏,投入總量較小。根據調查,當前舒蘭市農村地區綠色產業和農戶綠色金融的產品極少,難以滿足例如白鵝產業、水稻種植產業等重點領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難以獲得信貸支持是舒蘭農戶養殖白鵝面臨的又一難點。貸款審批過程中銀行會對白鵝產業的種植戶或中小企業提出高額抵押或擔保要求,這使得許多農民望而卻步。由于農戶抗風險能力差、缺乏財務管理技術,很多養殖戶即便如實提供扶持政策,也難以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
充分利用基層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講解,樹立典型養殖戶,只有讓農民真正看到白鵝養殖的前景,才會有更多人參與進來,形成規模后,可以降低養殖成本,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向農民講解白鵝養殖產業鏈情況,讓農民免除后顧之憂。
當前,人才是農村各項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才振興。通過政策引領,吸引更多年輕人才走入農村,投身農村發展。同時,政府應針對不同的技術、不同的行業對各類人才進行專業化的技能培訓,通過“引賢入村”,進一步促進農村綠色產業的蓬勃發展。政府也應從多角度、多維度推出人才引進和補貼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才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中,不斷地為綠色農村產業補充專業人才。
首先,積極建立市場化的借貸模式,鼓勵不同層面的資本進入白鵝產業,擴大貸款的覆蓋范圍,促進市場的多元化。其次,政府可以建立貸款利率補貼計劃,為白鵝養殖企業降低財務負擔。此外,可以對白鵝產業的技術創新、生產管理和規模創新等領域進行引導、激勵,通過設立白鵝產業基金等方式,積極引導地方財政資金的投入。最后,定期開展金融知識教育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提高白鵝產業從業人員的財務知識和管理水平,避免企業財務安全風險的發生。
一是創新擔保方式。金融機構應因地制宜,根據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適當拓寬抵質押品種類,提高農戶的貸款可獲得性。二是推動信息共享。政府可通過“銀企交流”等活動,使金融機構與當地農企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農企的困難和需求,適當調整金融支持方案,使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加速。三是拓寬金融支持方式。探索引入保險類金融機構對農村產業的保障方式,進一步擴大銀行與保險的合作范圍,實現“信貸+保險+綠色企業”的貸款模式,充分發揮風險緩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