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433)
為了促使儀器儀表測量結果更具可靠性和準確性,應該加強對計量儀器的周期檢定,以便能夠盡快發現計量設備在實際運行期間有哪些問題存在。通過進一步明確各種儀器儀表的計量檢定周期,來有效強化對計量儀器的整體管理力度,促使計量儀器檢定機構的整體檢定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進而完成計量惠民的效能。
一方面,在使用保管儀器儀表的過程中,會受到外界因素帶來的影響,隨著使用時間和使用頻率的增加,會使得一些元器件出現機械磨損和老化等問題出現,久而久之,其性能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其中會有一部分儀器會出現一定的測量誤差,甚至會超出實際使用的規定范圍。如果不對這部分儀器儀表實施周期檢定,那么這部分儀器儀表的誤差就很難被發現,所以就必然會導致出現大量不合格的產品,所以在實際使用和管理儀器儀表的過程中,應該對其進行科學實驗和參數測試,定期開展周期檢定工作,促使計量檢定結果更具可靠性和精準度。
另一方面,針對一些單位其使用儀器的數量并不是特別大的,對于所使用的各種儀器儀表定期送到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進行檢定即可,而對于一些單位和企業使用儀器比較多的,特別是針對一些科研單位的計量部門、生產和設計各種產品的工廠等,因其所使用的計量儀器數量較為龐大、品種較為繁多,如果將其全部送至檢定部門按照檢定周期來完成計量儀器的檢定,實際上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類單位和企業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構建屬于自己單位的計量標準,然后在本單位或企業內部完成對相關儀器的周期檢定任務。其相對而言是一項較為復雜和繁重的工作任務,這就要求有關單位或企業從購置設備入庫開始,直至儀器設備報廢的全部過程都需要實施有關周期檢定,進而才能夠確保在某種程度上有效提升儀器計量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針對計量儀器的購置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遵循先進性原則。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各種儀器設備更新換代速度也隨之加速,所以外購置計量儀器期間應該結合環境檢測的實際發展趨勢進行長遠考慮,對于面臨淘汰或淘汰的儀器禁止購買,不可因考慮眼前利益而影響未來長期發展。
(2)遵循符合性原則。配備的儀器必須與檢測技術規范的要求相符以及標準檢測分析方法相符,避免出現偏離規范要求的檢測結果和檢測方法出現。
(3)遵循可靠性原則。針對配備的計量儀器時應該確保其更具穩定可靠,同時確保配件更換和維護相對較為簡單容易。
(4)遵循經濟性原則。針對計量儀器的購置問題,檢測崗位依照現行的檢測技術規范和標準的需求,用最低的投入,配備高質量的計量器具。在購置計量儀器期間應該選取性能較佳、運營成本偏低且性價比較高的儀器,避免出現因計量儀器運營成本過高而出現后期無法承擔起運營成本的情況發生。所以,在進行大型精密儀器的配置前期,需要安排專門的采購人員充分做好論證和市場調研工作,尤其是針對儀器生產廠家充分做好調研,確保其用戶意見、信譽度、資質、市場口碑等都較為優良,最后再綜合考慮選取性價比最高的一家廠家進行購買。不僅要確保儀器的實際使用性能指標能夠滿足相應技術標準規定,同時還要有效把控成本價格,防止出現重復購置的現象,促使現有的計量檢測儀器的整體利用率最大化。
對于計量儀器的周期檢定應該進一步完善其管理規定,具體如下。
(1)對于新購置的計量設備的周期檢定工序,應先對其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驗收。把和計量設備有關的說明書、技術資料、測試報告等進行有效整理,并及時拿到檔案室進行儲存。
(2)計量儀器的檢定必須執行國家現行有效的檢定規程,對不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時,需企業自行制定內部校準規范,經批準后實施,當發現計量儀器檢定不合格或超期的狀況將不予使用。
(3)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儀器,必須報當地縣(市)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備案,并向其指定的計量檢定機構申請周期檢定,強制檢定的周期,由執行強制檢定的計量檢定機構根據計量檢定規程確定。
(4)企業在用的非強制檢定計量儀器檢定周期的確定,則需要其在企業生產領域當中根據企業計量儀器的性能要求、特點、重要性以及其他方面影響因素做好管理與分類,在此基礎上制度出科學、合理的檢定周期,并做好周期適應性考核的基礎上保障企業量值傳遞的一致性、準確性。
(5)若要對計量儀器進行外借時,不僅需要有關領導的批準,而且還應該將有關手續進行辦理,當以上2 個條件同時滿足后才能夠進行外借。
(6)計量工作人員需要提前將需要檢定的計量儀器的有關周期檢定計劃制定出來,確保計量儀器的計量檢定工作能夠全面落實到位。
(7)對于一些需要報廢的計量儀器,不僅要試驗其性能情況,而且還需要將其有關的報備單進行有效填寫,當相關領導通過審批最終確認后才能夠正式將其報廢。
計量檢定工作人員作為計量檢定工作主要的操作者,其綜合素質如何對于計量檢定結果有著直接影響。由于計量檢定工作相對而言其專業性極強,因此,對于檢定工作人員的整體要求也相對較高,從一方面來講,需要確保檢定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極其扎實豐富。從另一方面來看,要求檢定工作人員其業余能力更強。所以在實施計量檢定工作期間,加強計量檢定工作人員的綜合培訓力度是極其有必要的。針對儀器檢定人員專業技能的有效培養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和方式入手。
(1)采取邊干邊學的方式進行培訓,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專業水平較高或經驗較為豐富的科技人員指導其邊工作邊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學習。
(2)加強專門的培訓指導進行脫產進修。選派技術人員到相關單位或相關部門進行專業培訓進修,同時也可以組織儀器檢定人員到技術條件較好、實驗條件較佳的單位或上級檢測單位進行跟班學習。
(3)利用業余時間進修。積極鼓勵本單位的儀器檢定人員到專業培訓班等培訓機構進行相關課程或相關專業的學習,還可借助函授進行學習。對于有突出表現的工作人員,單位領導應適當地給予經費和時間的支持,積極鼓勵大家充實自己、提升自己,促使其能夠盡快獲取計量檢定方面的上崗資格證書。
(4)積極參與技術交流會。對于一些有影響力的學術研討、技術交流會等,應該大力支持和積極鼓勵檢定人員參與,有效參加相關的技術講座,進而促使檢定人員的整體科研工作思路和知識視野得到全面擴展。
(5)計量檢定機構還可與各高校加強有效合作,進而不斷引進一些剛畢業的先進的對口人才積極加入本公司的計量檢定隊伍中,確保其不僅對電腦能夠熟練進行操作,同時還具備較強的計量檢定專業知識,不斷吸引新鮮血液加入本公司的計量檢定隊伍中來。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來逐步提升本公司儀器檢析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促使其能夠成為一支意識、服務、水平較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只有確保人才儲備充足,才能夠確保計量儀器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計量檢測儀器從入廠開始就應進行計量的檢定、校準,以免出現不合格檢測儀器流入相應的檢測崗位,并采用三色標志進行統一管理。實驗室應該制定和使用好《期間核查程序》《計量器具周期檢定/校準制度》。與此同時,自1997 年我國就借助Ms office 中Access軟件完成了計量檢測儀器數據庫的自主設計開發,此數據庫中包含所有的儀器檢測信息,能夠自動完成對各類檢測儀器的統計、檢索,自動完成年度周檢計劃的生成、打印,以及月待檢儀器、季度待檢儀器、校準儀器、到期未檢定的信息。同時,在每次啟動計算機時都會有校準、檢定信息的自動提示。針對校準、檢定的儀器能夠按照相對應的格式自動生成打印校準、檢定證書。借助計算機的有效應用,不僅能夠降低勞動力的強度,降低誤差出現概率,而且還能夠促使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能夠保證每年檢測儀器的周檢率能夠百分百完成。
計量檢測儀器包含的資料非常多,需要安排專門負責的人員對其進行細致認真的保管分類。自計量檢測儀器到貨開始,需先查看與儀器相關的資料是不是齊全,然后進行安裝調試驗收報告、儀器設備檢修記錄、儀器設備運行記錄等的建立,以及儀器設備履歷書、發票、購貨合同、校準的檢定證書等資料的整理,并且要將使用說明書里的主要部分翻譯為中文,以便供操作者使用。對于計量儀器中沒有計量檢定規程的,要組織相關人員依據《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編寫規則》進行校準方法的編寫。使得測量值可以追溯到國際計量標準或國家計量基準,確保儀器一直是受控狀態。當所有資料齊全后,就可將資料交由資料室統一進行保管。如在進行資料的查閱時就需要進行登記,并利用計算機進行儀器數據庫的建立,實現動態管理。此外,對于儀器應按照其分類、使用進行存放和安放,并按照說明書給儀器提供適合的光線、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對待廢或修理、停用、在用的儀器應分別將其貼上禁用、封存、合格證等標簽,以防出現誤用的情況。
使計量儀器維護工作得到有效提升,能有效避免在使用過程中計量儀器出現各種故障,從而使計量結果更為可靠準確。在對計量儀器進行維護和保養時,應著重關注以下幾方面。
(1)在根據使用規范對計量儀器進行保護和維護時,要將計量儀器所需的維護頻率控制好,如果次數過于頻繁,就會對物力和人力產生很大的浪費,不過,間隔的時間如果過長也是不科學的,這樣就沒辦法及時排除計量儀器潛在的問題和故障。
(2)將計量儀器的定期保養工作做好。在計量儀器使用的過程中,應將對計量儀器的功能檢測工作提前做好,確保儀器沒有帶著故障工作,進而最大限度地將測量誤差消除,使其處于規定范圍內,確保在工業計量中計量儀器的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
(3)在維護和使用計量儀器時,應將有關記錄嚴格做好。計量儀器的資料應包含采購安裝時間、安裝位置、精準度等各種信息,制作成計量人員操作表,按照統一格式把各種信息進行計量,確保責任落實到個人。如此一來,不但能使計量儀器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還能為其維護保養打下良好基礎,即使儀器能夠正常使用,充分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也能使其壽命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長。
為做好計量儀器的周期檢定及管理工作,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合理購置計量儀器、完善儀器周期檢定以及管理規定、強化儀器應用工作人員培訓力度、構建和完善計量標準及保證體系、做好計量儀器的保存和管理工作、定期對計量儀器實施維護及保養等有效策略,促使計量儀器的檢定結果的精準度和準確度得以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