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生
作為我國明清歷史上的重要商幫,晉商輝煌了5個多世紀,其資本之雄厚、經營項目之多元、經商區域之廣闊、影響之深遠,堪稱世界商業史上的一大奇跡。關于晉商能夠成功的原因,近年來相關研究碩果累累,較為一致的看法認為股份制即“朋合營利”與“合伙而商”是晉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僅是一種利益共享機制,更是一種商業組織的治理結構,通過獨特的資股與身股相結合的“勞資共濟”解決經營中的最重要問題——激勵與約束。
明人龐尚鵬《清理延綏屯田疏》云:“ 間有山西前來鎮城,將巨資交與土商朋合營利,各私立契券,捐資本者,計利若干,躬輸納者,分息若干,有無相資,勞逸共濟”。這種朋合營利的組織形式有效解決了激勵約束問題,是晉商事業快速發展的有效機制。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山西文水普源當典股份契約
合伙而商,是出資者與伙計之間基于信義而合作的機制,是晉商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從早期的朋合營利到合伙而商,再到后來發展以股份制形式為主流的聯號群體組織,其核心是以信義為基礎的股份合作制。這種股份制有銀股與身股之分,清人徐柯云:“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銀股者權益永久并可承繼,亦可轉讓,但需對商號的盈虧承擔無限責任,而身股者有分紅權但無繼承權,也無需對商號盈虧承擔賠付責任,至于身股數額各商號自有規定,一般經理可頂一股(股俸一分),伙友初始一般為股俸二三厘,之后每個賬期視表現可逐步增加,直至一股為止,至于具體身股的多少,經理身股由財東確定,其他人的身股按照個人能力、資歷及效率確定,而無頂身股者則按年支付薪俸。股份制商號實行經理負責制,財東平時不參與亦不干預具體經營,具體經營權、人事權均完全由經理定奪。明早期至清晚期大都以股份合伙契約的形式約定各自的職責和利益分配機制,這類合伙契約均有一定的規式,如主要包括約定合伙人(含資者和勞者)、陳述合伙所作范圍、股份約定及利益分配機制等。
清晚期,隨著國內股票發行漸起,晉商及時學習借鑒并運用到具體實踐,各行各業多有使用發行股票來籌措資本用于發展經營,尤其是資本規模要求較大的經濟組織,如煤礦、鐵路、銀行等,民國之后采用股票發行籌措發展資金的現象更為普遍,同時股份合伙契約仍有使用。現列舉幾家較大影響的公司股票說明:

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股票

晉北礦務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股票
山西采煤歷史悠久,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的成立與山西著名的保礦運動息息相關。19 05年7月,英、意合辦的福公司在正太路陽泉段兩側勘礦繪圖,插旗占地,禁止當地人開礦。陽泉、平定鄉紳商人群情激憤。晉東富商張世林首倡并籌商發起聯群情、保利源、收礦權、自采掘的爭礦運動,首發于陽泉,爾后波及全省乃至全國,震驚海外。其規模之大,不僅動員了紳、農、工、學、商各界民眾,連海外的山西留學生也投入其中。在紳商學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長達三年的不懈抗爭,最終以2 7 5萬兩白銀為代價贖回礦權,國人自辦,以成立“山西保晉礦務有限公司”而告終。
清光緒三十二年(19 0 6年)冬,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務有限公司(簡稱保晉公司)擬告成立,“保晉”即保護山西礦產資源之意,其成立標志著保礦運動取得勝利。19 0 7年春擬具章程奏請農工商部立案,19 0 8年由農工商部批準并經奏明在案正式成立。保晉公司股本按章定為庫平銀3 0 0萬兩,每股5兩,分為公股及商股兩種。1937年10月,日寇占領陽泉后被迫歇業。它是山西近代開辦較早且最大的民族工業企業,對陽泉、山西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保晉公司成立于19 0 6年,到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為日軍所霸占,前后共經營了3 0年。1947年5月2日,隨著陽泉的解放和中共第一城的建立,保晉公司幾經風雨后獲得新生,回到人民手中。
晉北礦務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1929年,山西軍閥閻錫山取消創辦于1924年的原大同軍人煤廠,成立晉北礦務局,總局設在大同市內帥府街,窯場在大同永定莊和煤峪口。該局資本定額15 0萬元,局長梁上椿。19 31年改組為晉北礦務局股份有限公司,設董事會,閻錫山為董事長,又在天津、北平設有辦事處,推銷煤炭。19 37年日軍入侵,接管晉北礦務局。1945年日本投降后,晉北礦務局劃歸山西民營事業董事會管轄,經理仍為梁上椿。19 49年8月,為大同礦務局管理。
晉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1919年山西實業家徐一清聯合省內外各界知名人士聶云臺、徐秉臣等,集股150萬元,成立晉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2 0年在榆次縣北關購地42 0畝建設紡織廠,19 24年6月建成投產。193 0年擴充資本到3 0 0萬元,1932年資本增為4 0 0萬元。至1936年,該公司擁有紗錠4.17萬余枚、線錠752枚、織機4 8 0臺、棉毯織機4臺。2 0世紀3 0年代 ,因洋紗、洋布充斥市場,晉華紡織公司產品積壓,連年虧損,到1935 年借債4 0 0萬元。同年11月,由天津中國銀行代管。19 3 7年11月5日,日軍侵占太原,晉華紡織公司被日軍占領。193 8年3月,晉華紡織公司被改為軍管理第十二廠。1942年結束軍管,東洋紡紗公司接管原軍管理第十二廠,改為榆次紡織廠;抗日戰爭勝利后,榆次紡織廠由西北實業公司接管。1946年榆次紡織廠僅開出1.6萬余錠,且只開一班。到19 4 8 年夏,該廠1. 8萬錠設備及發電機等被移到太原。19 4 9年1月,榆次紡織廠歸華北人民政府管理,改名為晉華紡織廠。后劃歸太原紡織公司管理。

晉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高平縣同裕泰鹽號股票
高平先同裕泰鹽號股票
山西有聞名于世的河東鹽,鹽業發達。明洪武三年(1370年)推行“開中制”,鼓勵商人將糧食、布匹、草料等物資輸送到邊地換取鹽引,憑鹽引到鹽場領取食鹽,然后到指定區域銷售。“開中制”中最重要的物資食鹽正是山西地區的優勢資源。明弘治五年(1492年),戶部尚書葉淇變法,改“開中制”為“折色制”,鹽業政策發生變化。山西商人抓住新的商機,調整經營思路,或旅居淮浙繼續經營淮鹽,實現“邊商”到“內商”的身份轉換;或控制長蘆、河東鹽區后,滲透其他行業及地區,實現以鹽為主、多業經營的戰略改變,而鹽業領域的經營傳統一直延續到民國。
晉孝震華銀號有限公司紅股股票
清末民國初,隨著山西票號的衰落,代之而起的銀號、錢莊卻迅速復興,如《中國實業志》記載,民國元年(1912年)山西只有銀號9家,而至19 24 年,山西全省銀號發展至101家,發展速度可見一斑。銀號與錢莊、票號業務相近,主要經營存、放、貸、報捐銀兩及官款匯兌等,銀號的迅速發展為晉商金融業創造了又一次輝煌。

晉孝震華銀號有限公司紅股股票

山西晉城縣大德造針工廠股票
山西晉城縣大德造針工廠股票
民國八年(19 19年),由祁魯齋、劉知章等人籌資創辦,在晉城西關五龍河畔的連莊村購買土地1 0 0 余畝,興辦現代制針廠。將晉城大陽明清以來享譽全國的手工制針業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機器制針業,并從日本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制針技術和機器設備,聘請日本人中島信夫任技師。19 2 0 年,晉城大德造針工廠建成投產,祁魯齋任經理,劉知章任副經理,產品商標為“飛洋牌”。19 2 5年,晉城大德造針工廠的股東由 20 多家發展到 100 余家,職工 300 余人, 改名為晉城大德制針公司,祁魯齋成為實業救國的晉商代表。
總之,明清晉商朋合營利、合伙而商以及創造性地實行以人力頂股制為特點的股份制,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尤其是身股制將企業高管和核心骨干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有機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對當代企業經營激勵制度的設計仍具有重要借鑒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自清晚期后晉商發行股票籌措資金十分普遍,但之前晉商取得成功的法寶——“朋合營利”及“合伙而商”的晉商思想精髓一直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