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7月1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為民營企業指明發展方向,同時也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吃下“定心丸”。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創造的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民營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特別是過去11年,全國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從1085萬戶增長到5000多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不斷發展壯大的民營經濟在穩增長、促創新、保就業、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民營經濟的存在,才使得我國經濟具備韌性強、潛力大、活力旺的特點。中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離不開千千萬萬民營企業家的孜孜以求、艱苦奮斗。
目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不少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轉型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迫切需要針對新情況,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提振民營經濟預期信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意見》發布之后,作為落實《意見》的配套政策舉措,國家發改委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圍繞5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進一步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信心,極大振奮了民營企業的精氣神。
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從長遠來看,民營企業發展必將“東風浩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凝聚共識、提振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全國各省各地,必須毫不含糊、旗幟鮮明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而且要不斷深化,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重要觀點真正得到落實,從穩預期、增定力、提信心等方面入手,用明確的政策性、制度性予以有效保障,尊重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進入新時代,民營企業只會壯大,絕不會離場!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長久之策,絕不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