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燦 周貴榮 李林霞 周啟武 劉鴻驕
【摘要】為掌握臨滄地區澳洲堅果病害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有效的防治,開展了臨滄地區澳洲堅果病害調查及防治對策研究。本文對澳洲堅果5種病害、3種生理病害、1種寄生性病害的危害癥狀作了簡要描述,提出有效防治方法。
【關鍵詞】澳洲堅果;病害;調查;防治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5.055
【基金項目】臨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科技專項基金(202004AC100001-B04)。
Investigation on Diseases of Macadamia in Lincang Yunnan Province
LI Mingcan1, ZHOU Guirong1, LI Linxia2, ZHOU Qiwu3, LIU Hongjiao1*
(1.Mengding Customs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Center, Lincang 677000, China; 2.Yunnan Zhongjian Inspection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Kunming 650228, China; 3.Di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Lincang 67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macadamia nut diseases in Lincang area and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ontrol,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macadamia nut diseases in Lincang area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symptoms of five diseases, three physiological diseases and one parasitic damage of macadamia nuts we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acadamia nut; disease; investig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澳洲堅果(Macadamia temifolia F. Muell),別名:夏威夷果、昆士蘭果、昆士蘭栗、澳洲胡桃。屬于山龍眼目、山龍眼科(Proteaceae)、澳洲堅果屬(Macadamia)雙子葉常綠喬木。在世界上眾多的干果之中,澳洲堅果的經濟價值最高,素來享有“干果之王”的譽稱。
中國于1910年開始引種[1],臨滄種植澳洲堅果始于1991年,截至2019年,種植面積達262.77萬畝,約占全球種植面積的42.22%,占全國種植面積的71.51%,占云南省全省種植面積的79.63%。覆蓋臨滄市8縣區71個鄉(鎮)564個村18余萬種植戶51萬人,是臨滄脫貧攻堅的主要產業之一。臨滄種植品種多達44個,大面積種植的品種有:246、344、508、660、695、741、788、800、900、貴熱1號、OC、OX、A16、A4、HR等15個品種。
據報道,危害澳洲堅果的病害有30多種[2]。其中危害嚴重的有10多種。主要病蟲害有:莖干潰瘍病、速衰病、炭疽病、花疫病、花序枯萎病、果斑病、葉斑病、葉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煤煙病、根癌病、線蟲病、藻斑病等。云南省初步查明有19種澳洲堅果病害(真菌病害15種,生理病害4種)[3]。
隨著臨滄地區澳洲堅果種植年限的增加,病害也越來越凸顯,使澳洲堅果種植在產量和質量上受到一定的影響。通過開展臨滄地區澳洲堅果病害調查,開展防治對策研究,對保護臨滄地區澳洲堅果種植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保護果農經濟利益,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了澳洲堅果種植相對集中、種植面積較大、種植時間相對較長的鎮康縣、永德縣、云縣等種植區,采用踏查法進行調查,對病害危害癥狀進行現場記錄,并采集病害標本及危害癥狀標本,編號帶回實驗室進行培養、分離、鑒定。
本次調查到的澳洲堅果病害5種,即流膠病、葉枯病、果殼斑點病、炭疽病、果腐??;生理病害3種,即太陽灼傷、枝條徒長、生理裂果;寄生性病害1種,即苔蘚。
3.1危害癥狀
1)流膠病
該病多發生于主干上,初期感病部位流出紅棕色膠狀汁液,而后逐漸變成棕黑色,流膠處樹皮常呈條狀裂紋,隨病斑的擴展,逐漸形成縱向條狀斑塊。感病組織呈水浸狀,褐色,病健交界不明顯。
2)葉枯病
病害先在葉緣發生浸染,后由外向內逐漸擴展,病斑邊緣不整齊,病健交界不明顯。新感病組織淺黑色,后變為枯黃色。
3)果殼斑點病
感病初期在綠色果皮上呈漫射暈圈的淡黃色小斑點,擴展后變成較暗的黃色至棕褐色,中心變為褐色,邊緣保持淡黃色,隨著果實的成熟,果皮內層變褐時,病斑就越難于辨認。
4)炭疽病
該病可在植株的葉片、嫩梢、果實上浸染發病。感病初期病組織成水浸狀的小斑塊,隨著病程發展,病斑逐漸擴大,后期病斑上長出近于輪紋狀分布的黑色分生孢子器。葉片感染后,葉枯黃成塊斑狀,葉緣變褐扭曲,葉片皺縮畸形,全葉變黑褐色;嫩梢感染后導致嫩梢枯死;半老化葉片感病后,隨葉片的成熟,病斑逐漸擴大并聯合成片,最后病斑灰褐色穿孔;幼果及果殼感病初期出現典型的水浸狀小黑斑,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展導致果殼變黑褐色,后期組織上長出黑色近輪紋狀分生孢子器,對近成熟的青果則造成果皮變黑和腐爛,病害由果皮擴展到果柄造成大量的熟前落果。濕度大時,表面長出一層橘紅色的分生孢子。
5)果腐病
危害癥狀:該病在植株的葉、嫩梢、果實上均可感染發病。感病初期,組織呈水漬狀淺黑色小斑塊,隨著病程的發展,病斑逐漸擴大,后期病斑長出近似輪紋狀黑色分生孢子器。果實感病時,在綠色果實上出現黑色斑點,隨著病程的發展,斑點相互結合,形成腐爛斑塊,繼而果實腐爛,病害浸染由果皮擴展到果柄,造成大量的熟前落果。
6)生理病害
太陽灼傷:由強烈的日照和高溫引起。造成幼嫩葉片失水,無光澤,使葉片呈干枯狀,不脫落。
枝條徒長:多出現于植株頂端,徒長枝條細長,節間較長,軟而下垂,葉片細小,在同一枝條頂端可長出3~4個分枝枝條,系無效枝條,消耗營養。
生理裂果:在果實即將成熟或成熟時,外果皮甚至內果皮崩裂,使果實甚至果仁外露。
產生裂果原因:
①品種生理特性引發裂果。如H2、1號等品種易出現裂果現象;
②土壤溫度急劇變化引發裂果。果實發育前期溫度相對較低,而在后期果實膨大期溫度突然升高易引發裂果;
③土壤水分急劇變化引發裂果。土壤水分急劇變化(干旱或淹水)影響植株對礦物質營養元素(如:鈣、氮、鉀、硼、鎂、鋅等)需求失調,引發裂果。其中,鈣失調導致的裂果現象最為普遍;
④病蟲危害引發裂果;
⑤濫用激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引發裂果。
7)寄生性病害
苔蘚:主要發生于果樹主干和枝干上,受害部位長出灰白色不規則大小不一的斑塊,有的斑塊相連。該寄生性苔蘚對果樹危害影響不大,主要是消耗果樹營養。
3.2防治對策
針對不同病害發生的時期各不相同,開展病害防治時,應在發病初期進行防治,以達到最省時省工且防治效果最佳。噴施化學藥劑時,盡量在上午8:00~11:00,下午16:00~17:30噴施,并避開陰雨天和正午高溫時段,以確保最佳防治效果。
3.2.1物理防治
1)加強引種時的檢驗檢疫,避免種苗帶菌。
2)選育抗病品種。
3)采取適當的栽培控制措施,如縮短收獲間隔期,收獲季后清除病害危害枝條和果實,最好收集后燒毀,以防止病害的繁殖。加強果樹的修剪整形,保證果樹通風進光良好。施用有機肥應充分腐熟后施用。
4)防止牲畜進入果園,避免植株受到機械損傷,降低感染病害風險。
3.2.2化學防治
1)流膠病
可選用0.5%石硫合劑或0.6%~1.0%石灰加波爾多液進行涂干預防;對于流膠嚴重的樹干,可用刀剔除感病組織后,涂藥劑于患病處,每隔7~10 d涂一次,連涂2次,最后用涂封劑涂封傷口。
2)葉枯病
首選使用25%多菌靈350倍液、甲基硫菌靈、戊唑醇、丙環唑,其次為咪鮮胺、苯醚甲環唑、異菌脲、嘧菌酯,或選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90%百菌清300倍液等,每隔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3)果殼斑點病
在堅果果實豌豆大小時開始使用藥物噴施,每月1次,連續噴施3次??捎?5%殺有力(胺黃銅)800~1000倍液,或使用70%氫氧化銅300~800倍液噴霧?;驀娛┍骄`與氯氧化銅的混合液防治效果也極佳。
4)炭疽病
可選用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25%溴菌清500~ 600倍液,80%炭疽福美700~800倍液,或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苯菌靈800~1000倍液,或75%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或施???50~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700倍液,或波爾多液噴施。在果樹抽芽、開花和小果期的15~30天期間可用75%百菌清700倍液或45%硫黃懸浮劑對樹干和樹冠進行交替噴施,可控制病情發展。
5)果腐病
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丙環唑懸浮劑3000~4500倍液,或50%克菌丹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左右噴霧1次,連續噴霧2~3次。
6)生理病害
太陽灼傷:主要是加強水肥管理,進行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強果樹長勢健壯,提高抗性;有條件的可以在持續高溫期間做好對果樹的遮陰降暑,可以有效避免灼傷。
枝條徒長:剪除病枝集中銷毀。
生理裂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預防和防治:
①選種優良抗病品種;如:OC、A4。
②加強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肥,不宜過量也不宜過少,施用過量,會促使新梢生長過旺,奪走果實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導致果實缺乏營養。施用過少,會導致果樹生長發育不良,影響果實的正常發育。合理灌溉,防止果園干旱或水淹,干旱或水淹會影響果樹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導致營養元素失衡;
③合理修剪果園,提高果樹光合能力;
④注意加強病害防治;
⑤合理施用激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重點補充鈣,其次為鎂、硼、鋅、鐵、銅、錳等??稍陂_春后、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噴施鈣加硒、氯化鈣等溶液,能促進花芽分化、提高花芽質量,多開花、多坐果,增粗果蒂,提高營養輸送量,防治落果和裂果。
寄生性病害:主要為苔蘚類,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①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并適當修剪,保持果園通風透光;
②必要時,可噴施1%波爾多液進行防治。
加強對澳洲堅果病害的預防和防治,是提高澳洲堅果種植產量和質量的重要途徑。在進行病害的防治過程中,并盡量選用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以降低對生態環境和澳洲堅果品質的影響,達到高產優質的效果。使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時,應當使用不同種類的藥劑交替進行防治,避免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藥劑防治,導致病害產生抗藥性。噴施防治時要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工作,切忌逆風噴霧,以防中毒。
【參考文獻】
[1]譚秋錦.中國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與對策[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5(1):62-64.
[2]詹儒林.國內外澳洲堅果主產區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南方果樹,1998(5):23-28.
[3]李加智,蔡志英.云南省澳洲堅果病害[J].熱帶農業科技,2003(2):11-14.
【作者簡介】
李明燦,男,1967年出生,農藝師,研究方向為進出境植物檢疫及實驗室檢疫鑒定。
通訊作者:劉鴻驕,女,1986年出生,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為進出境植物檢疫及實驗室檢疫鑒定。E-mail:596633402@qq. com,聯系電話:18895832675。
(編輯:謝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