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任繼萍
盛夏時節,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冶西鎮七嶺山下的里三村,綠樹成蔭、艾葉飄香。
“我很喜歡這個味道,非常有山野氣息。”一名游客說道。游客們在艾草如茵、艾香馥郁的美景中,不時拍照留念。在平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追尋紅色足跡。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里三村,如今已成為人們旅游、購買艾草制品的“打卡地”。
“我們村是由原來的趙家、孟家、端嶺三村合并而成的。全村共有210多戶480多口人。這里以前是一個純農業村,村民種點傳統作物,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里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孟素琴介紹。
2017年,村里從河南引進優質艾草,開始發展艾草種植產業。在加大對荒地利用的同時,扶持村民創辦了“陽泉譽人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公司+集體+農戶”為主導的生產經營模式。
“艾草一年能收兩三茬,一年四季都不閑,種艾、施肥、除草、收割、打包、拉運、鍘草、加工、包裝、銷售……不僅我們村的人忙得團團轉,就連周邊村的勞動力也安排了不少。”孟素琴說,現在村里種了2000多畝艾草,還修建了加工廠、養了肉牛,種植、養殖、加工“一條龍”。一年到頭,村里看不到閑人。
里三村“兩委”班子引導農戶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參與艾草種植、加工,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增加收入。如今,里三村有80多戶村民種植艾草,20多名村民在艾草制品公司上班。靠著艾草產業,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陽泉譽人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堆滿了艾草。四五名村民戴著草帽和口罩,正在揮鍬舞鏟。在加工機械的“噠噠”聲中,粉碎機張開“大嘴”,不停吞吐村民“投喂”的艾草。轉眼間,“鐵齒鋼牙”就把一堆堆艾草“嚼”得粉碎。在加工車間,兩臺全智能加工機開足馬力運轉,一撮撮艾絨變成一根根艾條、艾柱,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艾草香味。
“中醫對于艾條的需求量比較大,我們的產品銷路還不錯。現在,能在家門口上班,收入也有了保障。”一名村民表示。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艾草種植、加工、倉儲、銷售、艾灸培訓、艾灸體驗館等為一體的艾草精深加工、康養產業,并開發出艾灸棒、艾條、艾柱、艾枕、足浴包等保健產品,產品大多數銷往河北、河南等地。
為了帶動村民增收,公司與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并與村委會、冶西鎮政府簽訂了產業利益聯結協議,靠艾草種植、加工產業,全村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村集體經濟實現年增收約50萬元。
除了艾草這張綠色“新名片”,里三村還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為了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里三村趙家黨支部在市、縣、鎮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修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平西黨史展覽館、平西抗日根據地革命烈士紀念亭和平西抗日根據地紀念碑等紅色景點,形成了平西抗日根據地抗戰文化園。
如今,這里已成為陽泉市的黨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累計超10萬人次來這里參觀旅游。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如今,我們村的鄉村旅游發展起來了,艾草產業也有了一定規模。下一步,我們要在提質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強農業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增收致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孟素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