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房前屋后綠樹紅花,瀝青路面寬闊整潔,內容豐富的文化墻傳播文明、美化鄉村,一個極具新時代特色的村莊,又因一座南北朝時期的古墓名噪一時,村里更是因此建立起文博館,成為了全國為數不多擁有村級博物館的村莊,這就是天津市武清區泗村店鎮齊莊村。
北齊古墓增添村莊歷史韻味
“這座古墓是2006年修京津高速時挖出來的,當時,市里來了好多專家,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個多月,出土了上百件文物。走,領你們去看看。”齊莊村村務工作者蔣立強一邊說,一邊帶路。
“當時挖到的古墓是北齊時期的,但后來在周邊區域,又先后出土了商周、遼金和明清時期的文物,沒想到我們村那么久以前就有人活動。”
走進文博館的院子可見院墻內側的彩繪,反映了遼金時期人們的文化風俗;館內,一個個玻璃展柜里陳列著青銅、陶瓷、玉石等材質的文物,包括生活用品、飾品、兵器等。
“當時出土的真品已經在市區級的博物館保存了,我們這里雖然都是仿品,但材質可是真材實料,也具有很高的價值,我們也需要好好保護。”蔣立強介紹說。
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齊莊文博館都會迎來不少群眾參觀,通過一件件展品了解當地傳統文化,感受村莊的歷史變遷。
“不管大人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家鄉歷史,這多好啊,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必須好好珍惜!”一位進來參觀的村民對記者說道。
“農家書屋+”服務群眾新陣地
在村子中心位置有一個占地約150平方米的小院子,北邊的房子就是“農家書屋”,七八名村民正在低頭看書,文學類、科技類、育兒類……每人都有自己喜歡閱讀的類型。
“書屋建好后,就經常舉辦閱讀活動,我們常來。”村民魯秀英說,“每到周末、寒暑假,我們也經常帶著孫子、孫女,有時候讀書,有時候參加村里舉辦的假期活動,總比在家玩手機強。”目前,齊莊村農家書屋的圖書種類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科技、少兒等六大類共計1500多冊圖書。每年,區文化部門還會補充兩次圖書。
農家書屋所在的小院還有許多屋子,屋門口都掛著一塊小牌子,日間照料室、棋牌室、餐廳、殘疾康復室,服務功能一應俱全。
“這是我們村2015年最先建好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能為村里60歲以上的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低收入對象和重點優撫對象提供休閑娛樂、居家養老、健身康復等多項服務。”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京偉介紹道。
據了解,為做好“一老一小”服務工作,齊莊村將日間照料中心服務范圍擴大至80歲以上的高齡、空巢、失能、失智老人,為他們提供午餐,兩葷一素一湯加主食,每頓飯一塊錢。行動不便的老人,村干部會把飯菜送到家中。
新時代、新農村、新風采
近年來,按照區鎮相關規劃,齊莊村以“符合實際、順應民意、彰顯特色”為原則,突出生態保護、綠色優先,注重環境整治、塑造特色、內外兼修,扎實開展文明創建工作。道路硬化、河塘治理、民居改造、垃圾分類、建設文化廣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示范村建設工程,齊莊村的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委會門口,一個鑲著五角星的牌匾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個是天津市‘五星村莊的榮譽見證,黨建、生態、產業、法治、文明……都需要考核,內容非常多,有加分項也有扣分項,總之想評上‘五星村莊非常不容易。2022年,全鎮只有我們一個村是‘五星村莊!”王京偉驕傲地介紹。
為進一步做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宣傳工作,讓文明風尚深入人心,齊莊村在全鎮持續開展的“美家美院”“爭創文明家園”“美麗庭院”星級示范戶等評選活動中,參與程度始終最高,取得效果最為顯著。同時,在村主干道兩側繪制了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墻,以傳遞文明鄉風,弘揚傳統文化。
此外,為了發展旅游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村里還引入社會資本發展“共享小院”。簡單來說,就是將村民的閑置農房或無人居住的危房出租給企業,村民按照約定獲得租金,企業進行整體改造、裝修并出租,租賃期結束后,村民可自行選擇繼續出租或自己居住。
針對村莊未來發展,泗村店鎮黨委宣傳委員那博野介紹說:“鎮黨委政府正全力推進‘書村工程建設項目,以此帶動村內特色農業、民宿、康養等產業健康發展,帶動齊莊村及周邊街村的經濟發展,促進并提高群眾的就業率及收入,這對鄉村振興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