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平
“教研訓”共同體是由有著共同愿景與目標的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實踐共同體。共同體的成員來自不同地區、學校,包括新手教師、骨干教師、教研員等。在共同體中,各成員以教學實踐為依托,發現教學問題,繼而共同交流,確定任務,組織學習活動,通力協作,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各成員平等交流,互相學習,分享教學經驗,由此解決教學問題,發展教學認知和教學能力,提升專業發展水平。
語文學科“教研訓”共同體中,有著共同專業成長愿景的語文教師,攜手組織多樣的教研訓活動,將先進的語文教育教學理論運用于教學行動,建構科學的教學理念,獲取可行的教學策略,由此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共同收獲專業成長。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教研訓”共同體的愿景。一般而言,“教研訓”共同體致力于組織開展好如下幾方面的活動:豐厚教師的理論支撐,助其進行獨創性的教學設計;發展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及時總結反思,不斷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在建構初中語文“教研訓”共同體時,首先,要以共同愿景為指引,以學科為抓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著眼點,提煉全體成員認同的初中語文教育理念,并落實在各自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共同體成員的共同成長。其次,要注重因人而異、個性化培養,共同體成員在專業知識、教學能力、教學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要針對每位教師的不同成長起點和成長需求,量身定制培養培訓計劃,借助多樣平臺和多樣渠道,共享彼此的觀點、想法,互相學習、彼此激勵,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讓每位成員都能有所收獲。
“教研訓”活動是建構“教研訓”共同體的重中之重,也是語文教師獲得專業成長的依托。多樣的“教研訓”活動可以拓展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空間,助力其實現專業發展。
主題式學科“教研訓”活動是以主題研究為核心,以教學問題為基礎,以學科教師為主體的活動。在該活動中,教學中的問題是研究對象,便于同一學科的教師集思廣益,合作分析、探究,解決教學問題,從中汲取教學經驗。
例如,核心素養下的語文大單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熱點話題。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在進行主題式學科“教研訓”活動時,教師反思日常教學,發現教學問題,由此確定探究主題——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在確定主題后,教師再次結合自身教學情況,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如,什么是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與核心素養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如何進行大單元教學,在大單元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面對種種問題,共同體成員認真分析、梳理,據此確定活動內容。之后,由骨干教師或教研員起示范作用,組織大單元教學活動,為新手教師提供教學案例,并以此為基礎,理論結合實踐地介紹相關內容,幫助新手教師增強理論認知,汲取實踐經驗。接著,新手教師圍繞研究主題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完善自我。同時,骨干教師和教研員互通有無,共享智慧,彼此借鑒,進一步提升自我。
跨學科式“教研訓”活動是指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經驗和才能的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時打破學科界限,突出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銜接性與關聯性,改變以往“教研訓”封閉、零散的趨勢,促進教師群體之間形成相互合作與借鑒的態勢,營造以“合作”為核心,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氛圍。
例如,在教授統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下)郭沫若《屈原(節選)》一文時,語文教師與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合作,設計教學。教師們利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課堂上,學生從研討設計評價量表到解讀修改臺本,再到表演實踐,經歷了由知識輸入到知識產出的學習過程。表演同學那一聲吶喊——“毀滅,毀滅,毀滅呀”,將課堂引向高潮。同學們還巧妙運用镲、古箏等樂器呈現出了黑暗社會環境下屈原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這節課將音樂、美術等元素融入語文課堂中,使文章中的一個個畫面躍然于眼前。
互補式“教研訓”活動是指校際、區域間遵循同質促進、異質互補原則,以日常教學實踐為依托,從不同方面入手,查漏補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互補式“教研訓”活動,可以是同類學校之間的教研訓,也可以是城鄉學校之間的教研訓。在進行校際“教研訓”活動時,要著力探索本校或其他學校的語文教學優勢,由此互相借鑒。
例如,城鄉學校在語文智慧課堂建設方面存在明顯差距。針對這一問題,在組織城鄉校際“教研訓”活動時,城區學校教師作為主講教師,公開展示,建構語文智慧課堂;鄉村薄弱學校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體驗智慧課堂的魅力。語文課堂教學之前,城鄉教師共同研讀教學內容,城區校教師在線推送自學任務。學生遷移已有認知,完成自學任務,將其上傳到在線平臺。在線平臺自動生成報告單,呈現學生的自學情況。隨后,城區校教師與鄉村薄弱校教師共同閱讀學生報告單,了解具體學情,在研討中優化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城區校教師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系統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容;適時發送隨堂練習,診斷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策略。而在此過程中,鄉村薄弱校教師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之一,重點關注、積極參與智慧課堂的構建與推進,在課后及時整理、消化、吸收信息化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
初中語文教師要秉持共同理念,以“教研訓”共同體為平臺,以語文教學問題為重點,開展多樣態的“教研訓”活動,積極體驗,汲取經驗,揚長補短,實現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