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嵐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以下情況?早上起床時,打個哈欠,或者被冷風一吹,突然發現嘴巴張不開了;工作壓力過大時,感到耳朵前面痛,吃東西或張大嘴時更痛,甚至能聽到耳邊咔咔作響。
顳下頜關節由顳下頜關節本身和周圍肌肉韌帶組成,是頭部唯一可活動的關節。當你張大嘴巴,觸摸到的耳朵前面在活動的地方就是顳下頜關節的一部分。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指一類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臨床癥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導致該病的因素有很多,目前認為和以下因素息息相關: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疲勞等心理社會因素;咬合因素;創傷因素;免疫因素;解剖因素;不良習慣等。通常情況下,該病的發生由多個因素共同導致。
該病較為常見,40%~60%的人具有至少一個或多個相關體征。跟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高峰發病年齡為20~30 歲。
當你的顳下頜關節區域(即耳朵前面的區域)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就要警惕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疼痛:臉、太陽穴、耳朵內部、耳朵前面等區域在張大嘴巴、大笑、打哈欠、說話、咀嚼、緊咬牙齒時感到疼痛。有磨牙或緊咬牙齒習慣的人群,在早上起來時感到臉部特別痛。
●彈響或雜音:在張口和/ 或閉口時,聽到耳前區域發出“咔咔”的聲音,或者出現其他的聲音,比如摩擦或破碎的聲音。
●張口受限或張口過大:嘴巴無法像以前那樣張得很開,感覺關節卡住了,或是嘴巴張得過大。
在感覺自己出現上述癥狀時,可前往顳下頜關節專科或康復醫學科就診。配合專科醫生進行全面臨床檢查,并進行影像學檢查(如MRI、CT、X線平片等)。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需要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腫瘤、頸椎病等疾病相鑒別。鑒于該疾病的復雜性,網絡求醫往往易出錯,因此,建議前往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治療總原則以保守治療為主,旨在緩解癥狀。部分患者存在自愈的可能性,所以請保持平和的心態,不必過于緊張。
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鹽酸氨基葡萄糖配合消炎鎮痛藥等,可以有效緩解癥狀。
●物理療法: 包括理療、局部熱敷、按摩、手法推拿、張口訓練等。常用的理療方法有微波、超短波、超聲波及紅外線治療等。
●關節腔內及周圍肌肉注射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玻璃酸鈉、類固醇激素類和局部麻醉藥。其中,最常見的玻璃酸鈉注射液可以潤滑關節、抑制炎癥和修復組織等。
●咬合墊: 是一種個性化制作的特殊塑料牙套,旨在使上下牙處于最佳位置,穩定關節和肌肉。使用咬合墊時,務必在醫生的指導和監督下正確使用。
在臨床實踐中,通常采用綜合治療來處理顳下頜關節紊亂疾病。請遵循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臨床診療中發現,治療效果與患者積極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
對于一些臨床癥狀嚴重或關節結構破壞嚴重的患者,經保守的綜合治療后仍然出現反復發作且影響顳下頜使用功能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