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琴

廣義的麻醉包括區域阻滯麻醉和全身麻醉。
區域阻滯麻醉(俗稱“半麻”)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狀態下,將麻醉藥物應用于身體局部,使身體某一部分的感覺神經傳導功能暫時被阻斷,運動神經傳導保持完好或同時有不同程度的被阻滯狀態,而這就是某些術后患者口中所形容的“做的時候不疼,但什么都知道”的麻醉,主要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和椎管內麻醉。
全身麻醉(俗稱“全麻”)是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使患者處于意識消失、全身無痛、自主反射抑制的狀態,也就是某些術后患者口中“睡了一覺,什么都不知道了”的麻醉方法。
由于區域阻滯麻醉只是將麻醉藥物應用于身體局部區域阻滯外周神經而發揮麻醉作用,所以正常情況下不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更不會影響智力發育。
一般“麻醉影響大腦發育”的傳言主要是針對全身麻醉而言的。那么,全麻真的會把孩子麻“傻”嗎?
近年來,關于全身麻醉對小兒腦發育影響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多次或長時間接受全身麻醉可能會對兒童的神經發育產生影響。鑒于此,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曾發布警示:“在嬰幼兒時期,重復應用或長時間使用全身麻醉和鎮靜藥物,可能會影響兒童大腦的發育。醫生應為其權衡手術的風險,若嬰幼兒需多次接受可能超過3 小時的手術時,應與家長討論。”該警示似乎加劇了人們對兒童接受全麻手術的擔憂,但我們應特別關注其中所強調的重點內容——“重復”“長時間”。也就是說,對于手術時間較長或需要多次接受手術的嬰幼兒,確實需要謹慎考慮全麻的利弊。
而嬰幼兒接受長時間手術或多次手術的情況畢竟較少,那針對接受小手術或者單次手術的嬰幼兒,麻醉對腦發育又有怎樣的影響呢?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嬰幼兒期接受單次、短時間的麻醉暴露,對認知功能和行為發育無影響。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近期也刊登了最新研究結果,該研究對7 個國家700 多名嬰幼兒(≤60周齡)進行試驗,研究這些嬰兒在接觸全麻后,發育到5 歲時,單次且短時間的麻醉是否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結果表明,短暫接觸麻醉對嬰幼兒是安全的。《柳葉刀》同期刊發的社論認為該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在嬰兒期單次、短暫接觸全身麻醉,對神經發育無害。
對于選擇剖腹產的孕媽來說,無可避免地會接受全麻或者區域麻醉。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中接受全身麻醉或區域麻醉后生產的新生兒,成年后在學習障礙和認知障礙上的發病率并沒有差異。所以,結合現有的臨床經驗來說,一般情況下的麻醉對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影響非常小,并不會使寶寶變笨。家長們無需因過多擔憂麻醉風險,而讓寶寶承受延遲手術帶來的更大隱患。
編輯/朱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