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榮

彭爾瑞,王春彥,尹亞敏主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興修水利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直接關系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但是農村地區不同地域自然條件各異,水資源分布存在明顯差異,如果不能合理利用水資源,就會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甚至引發災害,影響鄉村振興。 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地區需要加強水利建設工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水資源,使其成為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一書針對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具體問題,結合水力學和水土保持相關內容,考慮農村實際情況,注重實用價值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可供基層農村水利非專業人員或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者學習參考。 全書共有八章:第一章為緒論,指出研究背景和全書大致內容;第二章結合水庫、大壩、灌區、灌排渠系、田間工程、水庫工程實例分析介紹農田水利工程;第三章介紹了“五小”水利工程,包括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第四章介紹了幾種節水灌溉技術;第五章闡述了農村不同地域水土保持建設與管理的內容;第六章介紹了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基本內容;第七章以云南省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為例分析了農村水利管理體制;第八章介紹了相關法律法規。
水利工程建設利國利民,農村地區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處理好當地復雜的水資源供求關系,立足當地實際,不斷加強水利建設,加大水利建設投入,使水資源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基于此,本文探討通過加強水利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具體措施。
第一,立足實際,制定規劃。 首先,制定水利建設規劃,要做好區域水資源調查工作,組織水利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各地區調研,獲得基礎數據,根據當地條件和水資源狀況,制定水利建設規劃,指導水利工程建設。 其次,根據規劃明確水利建設目標。 其一,水利建設規劃要有明確的生態目標,一方面不能破壞生態平衡,另一方面要實現部分區域生態恢復。 其二,水利建設規劃要保障區域內農業生產用水需求。 其三,水利建設規劃要重視人畜飲水安全。 其四,水利建設規劃要實現區域水資源均衡,解決水資源短缺地區用水問題。 最后,農村地區水利建設要制定總體規劃和階段性計劃,明確每年任務指標,推進規劃逐步落實,最終實現總體規劃目標。
第二,因地制宜,合理建設。 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結合地形情況合理建設水利設施,服務鄉村振興。 一是平原地區:平原地區水流平緩,水利建設以防洪、灌溉為主要目標,防洪方面要有充足的泄洪區和防洪保護區,保護基本農田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灌溉方面要采用先進灌溉技術,如低壓管道灌溉節水技術等,節約水資源,同時還要建設農田配套灌溉設施。 二是山丘地區:山丘地區水資源類型多樣,但是開發利用程度低。 山丘地區水利建設以保障生產生活用水為建設重點,修建機井、水池、水窖等水利基礎設施,攔截地表水和雨水,解決農民生活用水困難問題,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 同時,山丘地區水利建設要重視水土保持工作,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第三,優化政策,提升效率。 水利建設離不開政策作保障,農村地區加強水利建設,要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提高水利工程建設效率。 首先是資金投入政策。 水利建設需要大量資金,農村地區要靈活籌措資金,建立國家、地方、集體三級水利建設資金體系,保障水利建設有充足資金。 部分地區還可嘗試建立水利建設多渠道投資制度,吸引企業資金建設水利設施。 其次是分級分段建設政策。 為保障農村地區水利工程建設效率,各地區可嘗試分級分段建設,根據工程大小和難度分配任務,由多個受益區聯合修建,以加快建設進度。 再次是考核政策。 水利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應將水利建設作為農村地區各級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的重要標準,促使領導干部重視水利建設,加快農村水利建設進度。 最后是獎懲政策。 適當獎懲能夠激發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對于農村地區水利建設,各地財政要設立專項資金,對水池、水窖等水利設施建設給予一定補貼,鼓勵農民參與水利建設,同時對在水利建設中消極怠工的工作人員進行懲處,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步伐,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第四,強化管理,依法建設。 水利建設離不開管理,農村地區水利建設管理要依法進行。 首先,要加大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使人們知法懂法。 各地區要綜合利用電視、網絡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水資源保護和水利建設方面的法律意識。 其次,要重視依法行政,水利建設要符合國家基本政策、法律法規要求,水利工程建設單位要有相關資質,水利部門要依法管理,完善水行政執法體系,確保水利工程建設順利實施,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