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永,王愛東,李申安

李宗堯,楊曉紅編著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
農業現代化是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必要條件,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對于以農業為主導的鄉村來說,做好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下,農田水利建設得到了巨大發展,大中型灌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穩步建設,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對農業的帶動作用顯著,但是現階段的農田水利建設仍存在基礎設施更新不及時、工程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流失嚴重、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制約鄉村振興發展。 本文結合《農田水利建設》一書,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出發,探討農田水利建設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
《農田水利建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闡述了農田水利建設的相關技術及應用實例,為農田水利設計人員及水利類專業院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參考。 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對農田水利的發展現狀及其建設內容與任務進行概述;第二章介紹了農田水利規劃的基本知識,包括土壤與農作物分類、農田水分狀況、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等;第三、四章分別對灌溉渠系和排水溝道系統的規劃設計方法進行詳細闡述;第五章系統分析了田間工程規劃、地面灌水技術及常用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當前在農村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必須以鄉村振興的目標為導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建設對實現全面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建設帶動產業振興的作用,實現“農村強”的目標。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水利興是農業興的保障。 高質量的農田水利建設能夠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田灌溉率,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為農村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助力鄉村其他產業振興。 另外,興建農田水利工程對于防止洪澇災害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完善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能夠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利基礎設施的防洪抗旱能力,有效減少旱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自然生態環境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要立足農村實際情況,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水利工程體系,因地制宜布局農田水利工程,切實加快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爭取水利工程盡快發揮效益;在農田灌溉渠系規劃設計中,運用現代化的節水技術,全面開發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強化灌溉技術的應用效果,有效提高灌溉效率;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災能力,保證農業供水穩定和居民用水安全。
其二,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實現“農村美”的目標。 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對自然環境必定產生一定的影響,高質量的農田水利工程可以改善鄉村的環境。 因此,進行農田水利建設首先要堅持綠色發展的觀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發展觀,加強工程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廣泛應用新技術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充分發揮其對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開展山水林田等方面的綜合治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項目,打造生態宜居的農村環境。 其次要積極調動農村村民、村干部、村組織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完善管理機制,凝聚以水利促發展的共識,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建鄉村的和諧氛圍,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其三,充分發揮農田水利工程推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實現“農民富”的目標。 俗話說水利興則百業興,水利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實踐證明,擁有高質量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鄉村地區,居民的生活多富裕充實。農田水利工程能夠改善農田灌溉條件,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多方投資,通過強化資金的使用管理保證投資效益;帶動當地其他基礎設施的完善,推動交通、餐飲、水產養殖等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和崗位;依托優質水環境,充分挖掘周邊其他綠色資源,共同打造水利景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為農田水利工程的更新完善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實現農田水利建設和經濟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
總之,在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人們逐漸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巨大潛力,但也看到鄉村振興工作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借助農田水利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充分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生態優勢,科學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質量,推動農業發展更加高效、農村環境更加宜居、農民生活更加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