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武警重慶總隊醫院)
踝關節是人體較大的負重關節,一旦損傷,日常行走活動將受影響,對生活和工作也會造成巨大困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踝關節扭傷。
(1)運動愛好者 對于運動愛好者來說,運動時踝關節承重較大,若運動前熱身不充分,或在凹凸不平的地面進行劇烈運動,大大增加踝關節扭傷風險。
(2)穿高跟鞋者 穿高跟鞋的人,踝關節一直處于一個跖屈(類似墊腳)狀態,此時踝關節的穩定性較差,特別容易發生扭傷。
(3)缺乏運動者 多數為中老年人群,平時活動少,身體協調性差,易導致扭傷踝關節。
急性損傷后出現踝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可出現局部瘀斑。反復多次損傷的患者,易繼發軟骨損傷、滑膜炎和其他關節面的損傷,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時,有不安全感和腿打軟的表現。
許多人都對踝關節扭傷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養兩天就好了”,其實不然。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踝關節再次損傷的可能性是經正規治療患者的3~4 倍。傷后及時、正確的處理是恢復的關鍵,大多可以獲得滿意的療效。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可加速足踝部組織回流,促進消腫。休息:在支具或石膏保護下休息,停止走動,減輕疼痛,并避免進一步損傷。冰敷:急性期建議冰敷1~2 天,可用毛巾或布袋包裹冰袋、冷制品冷敷患處15~20 分鐘,每天6~8 次。加壓:用繃帶或彈性大的衣物(例如絲襪)對損傷的踝關節進行包扎,以減緩出血,預防嚴重的踝關節腫脹。就醫:緊急處理后盡快去醫院就診,拍攝X 片檢查或MRI 檢查,以排除骨折及韌帶損傷。
加強腳踝力量及平衡能力的鍛煉,平時多做提踵踮腳動作;盡量避免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走路要專心,不要看手機;盡量少騰空跳起;運動前后注意熱身、拉伸;適度運動,避免過度疲勞。
誤區1:按摩搓揉患部 不少患者傷后用白酒、紅花油按摩搓揉患部,使腫脹的軟組織毛細血管出血增多、炎癥加重,導致腫脹加劇、皮膚瘀斑、疼痛加重。
誤區2:熱敷或外敷擴張血管類藥物 民間流行用狗皮膏藥、毛巾等熱敷扭傷部位,急性期熱敷往往適得其反,加重損傷,導致腫脹加劇,不利于恢復。
誤區3:不愿意制動或固定 踝關節扭傷后可能導致韌帶損傷,嚴重的有骨折或脫位風險。此種情況需患肢制動休息、支具固定或石膏外固定處理,促進消腫,緩解疼痛,慢慢修復損傷的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但很多患者扭傷后仍下地行走,不愿意制動或固定,導致損傷加重,部分發展為慢性損傷。
誤區4:不及時就醫 很多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者認為腫脹沒有大礙,照樣下地行走,沒有及時治療,導致損傷加重,甚至骨折錯位。尤其是老人,不及時醫治,最終行走困難,徹夜疼痛時才來就醫;有的拍片檢查時才發現骨折錯位或關節脫位,錯過了治療最佳時期,留下踝關節疼痛、慢性關節炎、踝關節不穩、骨折不愈合等后遺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