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內科)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可以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這是唯一能在胃中生存的細菌。幽門螺桿菌也可以在人群中相互傳播,一個人可以感染整個家庭。由于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通常是共吃一碗菜,很少使用公筷或分餐,所以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對較高,不同地區成年人群的感染率約為50%~70%。
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胃內胃酸的存在,細菌通常很難在胃內定居和繁殖,然而幽門螺桿菌卻可以穿透胃腔表面的黏液層,到達胃黏膜表面,同時產生氨中和周圍的胃酸并抵抗胃酸對它的殺傷;此外幽門螺桿菌還可以產生過氧化氫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從而阻斷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有了這兩種自衛能力,幽門螺桿菌可以在胃黏膜中定居和繁殖。不僅如此,幽門螺桿菌還可以分泌毒素,損傷胃黏膜,造成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炎癥和潰瘍。
幽門螺桿菌不除,胃便永無寧日,慢性淺表性胃炎會逐漸演變為萎縮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縮與增生并存,在亞硝胺等致癌物質的影響下,新生上皮細胞會發生變化,看起來有點像腸上皮細胞,病理學上稱為腸化,在此基礎上逐漸發生異型增生,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
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身體可能會有這幾個表現:
(1)脹氣、噯氣和反酸 感染幽門螺桿菌時,細菌在胃中繁殖,釋放氣體,導致胃脹氣、噯氣增多,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可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屏障防御功能下降,引起反酸不適和消化不良癥狀。
(2)腹痛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損傷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出現炎癥和潰瘍,在胃酸和胃內食物的刺激下,可以出現腹痛。十二指腸潰瘍通常在空腹時出現疼痛,胃潰瘍通常在餐后出現疼痛。
(3)口臭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引起的胃糜爛、消化性潰瘍以及消化不良癥狀均可導致口臭的發生,同時幽門螺桿菌也可存在于口腔中,引起難聞的氣味。這種口臭不能通過刷牙來解決。
如果存在不能緩解的口臭問題,又排除了口腔疾病,可以懷疑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建議去醫院完成相關的檢查。
(4)惡心嘔吐 幽門螺桿菌感染后損傷胃黏膜,進食食物對黏膜的刺激增加,胃黏膜充血水腫滲出,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或嘔吐癥狀。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健康人群如果飲用了被幽門螺桿菌污染的水源,就會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有細菌,一起吃飯、共同使用餐具也可導致細菌經過唾液傳播。兒童在幼年時期,如果父母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又不注意喂養方式,咀嚼食物喂給孩子,也很容易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兒童。
那么怎樣才能判斷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呢?一般常見的檢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血液檢測 血液檢測主要測試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結果代表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對于沒有經過正規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患者,可以代表目前存在感染。然而對于接受過正規根除治療的患者,血清抗體陽性則代表曾經的感染,并不代表目前有感染。
(2)呼氣測試 患者吞下含有標記碳分子的膠囊,經過一段時間后再向檢測劑中吹氣,在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下,被標記的碳分子可在呼氣過程中被特殊設備檢測到。呼氣試驗檢測前,應停止服用抑酸藥物質子泵抑制劑(PPI)兩周,停用抗生素、鉍劑等一月,以避免干擾試驗的準確性。
(3)糞便測試 通過尋找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糞便中的外源蛋白(抗原)來確定感染與否。與呼氣測試一樣,PPI 和次水楊酸鉍可能會影響測試結果,必須在測試前停止。
(4)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中可采集組織樣本(活檢),以診斷或識別幽門螺桿菌感染,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和病理組織學檢查。但其屬于侵入性檢查,便捷不如呼氣試驗,且取材部位可影響檢查結果,建議必要時不同部位多點取材。
對于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建議至消化內科專科醫師處就診。首次根除幽門螺桿菌如果失敗,會限制后續再次除菌時的藥物選擇,并且也會造成幽門螺桿菌耐藥性的發生。因此,對于有除菌需求的患者,強烈建議依從消化專科醫生的指導服用藥物,避免自行停藥。
目前正規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總療程為兩周,完成治療并停藥一個月后,需進一步進行呼氣試驗復查,明確是否已根除幽門螺桿菌。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分餐,餐具應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治療的方法主要包括:
(1)四聯療法:2 種抗生素+1 種鉍劑+1 種質子泵抑制劑。這是目前主要推薦的治療方案。
(2)三聯療法:2 種抗生素+1 種質子泵抑制劑。對于高齡患者,或抗生素低耐藥地區,可嘗試三聯療法。
常用的鉍試劑主要是果膠鉍、枸櫞酸鉍鉀、復方鋁酸鉍等。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四環素等。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有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
(3)補救治療:對于首次根除幽門螺桿菌失敗的患者,首先需明確根除失敗的原因,包括治療方案是否正規、服藥依從性、既往抗生素藥物使用情況、是否存在PPI 快代謝等因素。其次,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第二次治療方案,必要時可進行幽門螺桿菌藥敏檢測,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相應的抗生素。同時不能在首次根除失敗后立即進行第二次根除治療,而是需要等待3~6 個月之后才能進行。
如果仍未能根除幽門螺桿菌,建議綜合分析患者感染情況,包括胃鏡下黏膜表現、腫瘤易感性、家族史、患者本身身體狀況、依從性、治療方案及治療利弊等諸多方面,綜合研判后制定個體化方案。
(4)中醫治療:病證結合、辨證論治是現代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治療是一種個性化治療,即根據每個患者的癥狀、語言、脈象特征,四診合參,確定幽門螺桿菌的中醫證型類型。然后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不同的方藥治療。
衛生條件差、受污染的水源以及不當的用餐、喂養習慣都是日常生活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因此,建議就餐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互相夾菜;不要用嘴喂孩子;飯前和飯后洗手;蔬菜水果清洗或去皮;避免進食生食、生水等。
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建議至消化科門診進行正規根除治療,同時建議對家庭內的16~75 歲同住人進行呼氣試驗檢測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