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霞 祝中清
本課出自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此單元屬于“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課程標準指出:“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剖析、評價文化現象,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增強文化自信。”本課為此單元第二個學習活動“家鄉文化生活現狀調查”中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選擇不同的主題,如人際關系、道德風尚、文物古跡的保護、文化生活的方式等,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訪談、考察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文化生活現狀,學習并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是人們對事物進行感性認識的方法,它要求人們深入現場進行考察,通過觀察、實驗、訪談和問卷等方法獲取事物的相關信息。
1.查閱資料
通過查閱報刊、網絡資料等,了解與調查主題相關的情況。
2.問卷調查
依托于“問卷”的形式來實施調查的研究方法。既可以是紙質形式,也可以是電子版形式;既可以是直接面對面調查的,也可以是間接非當場調查的。其重點在于編制標準化的問卷,即把所要調查的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科學處理,從而再進行回收統計與分析的研究方法。
問卷結構大體分為題目、前言、正文、感謝語四個部分。
題目:題目是調查問卷的眼睛,一般要用一句簡明扼要的話來概括調查問卷的基本內容。常用形式為“關于……的調查”,要求語言簡潔、清晰。
前言:說明調查者的身份與聯系方式,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意義和目的,說明保密措施,特別是關于匿名的保證,對被調查者的幫助與支持表示感謝,并請求被調查者合作。要求語言簡明、得體。
正文:包括問題和答案兩個部分。問題指向調查目的,表述清晰無歧義,避免雙重問題、引導性和隱喻性問題、敏感性問題、含糊不清或抽象籠統的問題以及語病問題等。一般是普通問題在前,特定問題在后;簡單問題在前,復雜問題在后;封閉式問題在前,開放式問題在后。答案要包括各種可能的情況,每個選項之間不能重疊包含,表述要溫和得體。
結束語:用一段簡短的話對被調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謝。
3.人物訪談
訪談法是指調查者事先根據調查的目的設計調查問題,同受訪者接觸,以口頭形式向受訪者提出問題,通過受訪者的答復收集資料的研究方法。
4.實地考察
實地考察法是到指定的地方去做研究,為明白一個事物的真相、勢態發展流程,而去實地進行直觀的,局部進行詳細的調查。要隨時對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努力把握住考察對象的特點。
定義:調查報告是通過對典型的問題、情況、事件的深入調查,將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分析、綜合、系統整理,從而揭示出其本質或客觀規律的書面報告。
1.特點
(1)寫實性: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
(2)針對性: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專題性問題展開。
(3)邏輯性:探明發展的原因,預測變化趨勢,邏輯嚴密,揭示本質。
2.結構
參看教材第74 頁“附三:調查報告結構表”。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寫出優秀的調查報告,必須深入調查,做足寫作準備。
1.選擇調查主題
地方文化可以反映在各個方面。例如某地代表性建筑、街道,甚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可以是家鄉文化的反映。調查家鄉文化生活現狀,教材第73 頁的題目可供參考:
(1)家鄉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調查
(2)家鄉群眾性業余文化活動調查
(3)家鄉圖書室藏書與借閱情況調查
(4)家鄉商家招牌體現的商業文化調查
(5)家鄉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查
除教材提供的選題外,還有更多的主題值得關注,比如:
(1)家鄉鄰里關系親疏變化情況調查
(2)家鄉消費能力變化調查
(3)家鄉特色飲食文化傳承情況調查
(4)家鄉傳統工藝傳承情況調查
(5)家鄉文物、古跡保護現狀調查
(6)家鄉休閑娛樂活動項目變化情況調查
……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家鄉文化生活的特點選擇主題,也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主題。
2.確定調查方法
根據自己選擇的調查主題,確定靈活有效的調查方法。比如,問卷調查、個別訪問、實地考察等。
3.制定調查方案
包括調查問卷的設計、訪談提綱的擬寫、實地考察記錄表的設計等。
(1)問卷調查設計示例:三袁文化了解程度問卷調查(略)
(2)訪談記錄提綱示例。(訪談主題:三袁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

表1
(3)實地考察記錄表設計示例。
如考察三袁家規家風展示館,除仔細參觀,了解館內陳設與收藏,增進對三袁文化的認知外,還可從以下幾個維度作好觀察與記錄,以便了解群眾對三袁文化的關注與重視程度。

表2
4.分工展開調查
(1)合理分工:6 至8 人為一小組,根據成員的特長或優勢,分配任務。
(2)有效調查:調查前要規劃調查路線,確定調查重點。調查時要認真觀察、做好記錄,盡可能詳盡地留下第一手材料。要注意準確記錄信息的來源。
5.搜集整理數據
對數據進行整理,使之明確化、條理化,并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對家鄉某種文化生活現象的認識。可采用圖表的形式加以呈現,使之一目了然。
1.明確結構
參看教材第74 頁“附三:調查報告結構表”
提示: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上內容,撰寫時也可作一些調整。
2.分步練寫
(1)標題
標題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撰寫報告時,題目必須醒目、觀點鮮明、生活活潑,使讀者見題明義。
①從形式上來看,標題可以分為單行標題和雙行(正副)標題兩種。
單行標題直接寫明調查報告的主題,即由“調查對象+調查內容+文種”組成。
參考示例:《家鄉群眾性業余文化活動調查報告》
雙行標題用正標題概括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用副標題補充說明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參考示例:《這些商家招牌體現了哪些商業文化——對公安縣100 家商家招牌的調查》
②從內容上來看,標題可以有多種寫法。
一種是用調查對象和主要問題作標題。
參考示例:《家鄉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查》
一種是用判斷或評價作標題。
參考示例:《公安三袁文化傳承式微》
還有一種是用提問作標題。
參考示例:《他們為什么不再鐘情于閱讀》
(2)前言
前言又稱為導言或緒論。前言向讀者揭示報告的主旨、目的和總綱,起到使讀者了解全文的作用。
一般來說,前言有幾種寫法。
①直述式。直述式前言開門見山,平鋪直敘,直接把調查的目的、內容、對象、范圍等一一寫出。
②懸念式。懸念式前言先描述某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然后對這種社會現象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等提出疑問,最后介紹調查的基本情況。
③結論式。結論式前言在描述、提出問題的同時,直接顯示結論。
參考示例: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青年一代受到世界綜合文化的影響,在思想與興趣等方面出現“西化”現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有所淡化。為此,春節期間,我通過問卷調查、電話采訪、實地考察等形式,對家鄉農村的春節文化習俗進行了初步調查。
(3)主體
調查報告的主體也叫正文,是調查報告的展開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材料形成的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一篇質量較高的調查報告需要有深刻的主題、豐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結構。一般來講,主體部分的結構安排必須根據調查報告的內容來確定。根據組織材料表達方式的不同,主體部分的結構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①縱向結構式。縱向結構式是按照事件發展過程的先后次序或調查過程的先后順序組織材料。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條理清楚、脈絡清晰。
②橫向結構式。橫向結構式是把調查材料分成幾個部分來寫,每一部分從不同的方面圍繞中心敘述說明。這種結構的優點是論述集中、說理透徹、觀點鮮明、說服力強。
③縱橫結合式。縱橫結合式是將縱向結構式和橫向結構式結合起來,兼有二者的特點,這種方式通常用于大型的或反映比較復雜的社會問題的調查報告寫作。
思考:以下幾種情況的調查報告,適于哪一種類型?
①對家鄉的人居環境的調查
②對家鄉圖書室借閱情況的調查
③對家鄉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查
參考示例:
對家鄉的人居環境的調查,可以按照縱向結構式來安排,以時間為序,從祖輩、父輩到我輩的人居環境入手,呈現一個變化過程。
對家鄉圖書室借閱情況的調查,可以按照橫向結構式來安排,其主體部分可從民眾個體因素、家庭影響因素、社會環境因素、政府投入因素等多個方面來反映借閱情況之根源。
對家鄉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查,可以按照縱橫結合式來安排,以時間先后順序縱向展開,同時又在各個階段,從多個方面橫向表現家鄉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變化。
(4)結尾
結尾又稱結語,是調查報告的結束部分。結尾部分的中心內容是小結調查的過程和主要結果,陳述調查研究的結論。有的調查報告還可以在結尾部分闡明所調查現象產生的原因、影響,并提出解決的辦法或建議等。
結尾部分在寫作上的具體要求是:語言要精練,陳述要明確,可以簡明扼要地列出幾點,清晰地表明調查研究的主要結果及自己的觀點。
參考示例:
方言是我國民間文化的重要財富之一,其中所傳承的民俗傳統與精神,如實地表現了長久以來各地區的地域特色、歷史演變、人文風貌。家鄉就是根所在的地方,即使離開,那一口鄉音也不會改變。那音調,應永遠被傳承。所以,普通話與方言可以兼容并包,共同發展,相輔相成。我們要堅持普通話的的主導地位,但也不能失去方言的人文情懷。讓我們共同保護家鄉文化,為家鄉文化助力。
(5)參考文獻
在調查報告的結尾中,通常要列出與調查報告相關的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格式略)。
撰寫好報告之后一定要反復推敲報告內容和言辭,反復進行修改。

表3
[情境任務]
在我們的家鄉公安,一直流傳著“一母三進士,南北兩天官”的贊譽。公安三袁文化彪炳史冊,是我們家鄉的亮麗品牌。身為公安人的我們,理應了解、保護與傳承三袁文化,讓家鄉優秀傳統文化扎根我們心靈深處,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請你就三袁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這一主題,和與你興趣相投的三五個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人物訪談、實地考察等形式對這個主題進行深入的研討,并撰寫一篇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要求格式正確,內容翔實,不少于800 字。
[寫作提示]
本題要求學生對公安三袁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調查研討后,撰寫一份調查報告。學生必須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人物訪談、實地考察等形式,搜集、統計、整理調查中所獲取的資料、數據,對材料加以區分、梳理,進行具體、全面的分析,從復雜紛亂的材料中發現問題、把握規律,并用最簡潔直觀的方式呈現數據狀況和規律,形成書面報告。
首先,學生需明確調查的范圍和主題。公安三袁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公安三袁文化,指公安縣境內的所有文化現象,如公安的三袁文化、民居文化、飲食文化、傳統風俗、文化遺產、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狹義的三袁文化特指與公安三袁密切相關的文化,包括三袁人物、三袁故事、三袁家訓家風、三袁代表性詩文、三袁文學的影響、三袁紀念碑和紀念場館、三袁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三袁文化與公安的發展等內容。題目中“一母三進士,南北兩天官”的提示,很明顯將“公安三袁文化”限定于狹義的范圍。學生只需調查了解與“公安三袁”(袁氏三兄弟)相關的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現狀。
其次,學生需確定專題調查的具體內容,并根據調查內容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制定調查方案,展開深入調查,掌握相應數據。如通過查閱報刊、網絡資料、文獻典籍等,了解三袁文學成就,豐富有關三袁文化的認知;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家鄉人對三袁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對保護、傳承三袁文化的態度;編制訪談提綱,進行人物訪談,了解專業人員對三袁文化的研究情況以及他們所了解到的三袁文化保護、傳承現狀,聽取他們對研究、保護、傳承三袁文化的相關建議,作好訪談記錄;開展實地考察,選擇一兩處公安縣境內一些與三袁相關的文化景點,如三袁文化廣場、三袁家規家風展示館、三袁文化石刻等,仔細觀察,作好記錄,了解群眾對三袁文化的關注與重視程度,等等。
然后,歸類整理調查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去粗取精,清晰、有邏輯地呈現調查研究結果——三袁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現狀,分析問題的本質、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或方案。
最后,按照調查報告的相應格式,擬寫標題,逐步完成前言、正文、結語等內容,撰寫一篇完整的調查報告。
[素材積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