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劉桂艷 趙啟蘭
關鍵詞:畜產品供應鏈;理論框架;供應鏈一體化;實踐路徑;供應鏈運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3)03-0036-11
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是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重要戰略定位和重大政治責任。2020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建設優勢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帶;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高起點謀劃和推進農牧業發展,推動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蒙東地區作為內蒙古及我國畜產品的主要供應區域和生產基地,其迫切需要通過畜產品供應鏈的一體化運營來實現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高效轉型,從而更好助力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畜牧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供應鏈整合與一體化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進行了深入探索,如Kumar, et al.(2017)研究指出供應鏈的整合與一體化運營可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整個供應鏈的附加值[1];于亢亢(2020)研究發現,供應鏈整合對縱向一體化有顯著的直接作用,而縱向一體化可以通過降低監督、溝通、交換成本等來提升供應鏈系統的質量管理水平[2];Kang, et al.(2018)進一步提出和論證了供應鏈整合與一體化可實現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觀點[3];Wong, et al.(2020)研究發現綠色供應鏈的一體化和信息共享有利于改善供應鏈的成本效益[4];周興建等(2020)指出,眾包供應鏈一體化運營強調眾包研發與供應鏈上下游的緊密結合,以此來實現創新價值[5];趙曉飛和魯楠(2021)研究認為,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對提高企業績效具有積極影響[6];祁峰和馮夢龍(2020)進一步指出,通過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實現一體化運營,可以較好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農牧業的高效運營[7]。通過以上文獻分析可得,國內外大多學者均提出了較為一致的觀點,即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可有效改善供應鏈績效,提升供應鏈附加值。
以上研究成果為本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但上述研究成果均宏觀地分析了供應鏈一體化的優勢和作用,缺乏圍繞供應鏈一體化理論框架來對某個具體的供應鏈一體化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對供應鏈一體化的理解不夠全面,特別是結合畜產品的特點,專門針對畜產品供應鏈來系統研究一體化問題的文獻較罕見。
畜牧業是蒙東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通過系統構建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理論框架,摸清蒙東地區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現狀,有利于解決其在供應鏈一體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這對于促進畜產品完整產業鏈的形成、充分挖掘畜產品產業優勢,進而重塑畜產品價值鏈、提升畜產品產業附加值,實現畜產品供需的基本均衡等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供應鏈一體化的運作可實現核心企業與上下游節點企業之間的互惠合作與協調發展[8]。借鑒丁俊發(2018)關于供應鏈類型的劃分標準[9],本文認為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主要包括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以及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等三個方面。
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是指以畜產品核心企業為主導,通過對上下游企業(養殖、加工、流通等企業)及相關服務企業資源的整合與協同而形成的滿足客戶需求的一體化功能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
畜產品企業供應鏈的主要參與主體包括:上游養殖環節的分散牧戶以及養殖合作社、承擔活畜流通職責的活畜交易市場以及活畜批發商、承擔活畜屠宰加工及商品化服務的屠宰加工企業(品牌商)、承擔畜產品流通交易環節的經銷商以及畜產品的最終消費主體,包括餐飲企業、大型商場、食品加工企業、線下零售商、直營店以及線上消費者等。畜產品企業供應鏈涵蓋畜產品從牧場養殖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其一體化發展程度關系到整個畜產品供應鏈各參與主體的利益,特別是上游分散牧戶的經濟收益以及下游消費者的客戶價值和食品安全。同時,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涉及到供應鏈管理中整個環節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商流以及服務流等的協同整合,強調養殖供應體系、屠宰加工體系、流通渠道體系以及零售體系等的全方位交互協作。

圖1 畜產品供應鏈
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是基于產業視角來審視畜產品供應鏈的一體化問題,核心是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集約高效的畜產品供應鏈網絡體系。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是指畜產品產業內部、不同產業(養殖業、加工業、流通業、服務業等)或相關行業之間基于供需關系構成的具有鏈條絞合能力的一體化經濟組織關系。通過畜產品產業供應鏈的一體化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畜產品產業鏈,可以較好的引領和帶動地區整個畜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是基于縣域的視角來審視畜產品供應鏈的一體化問題。畜產品供應鏈的實施需要以具體的項目為依托,包括養殖類項目、育肥類項目、流通類項目、加工類項目、物流服務類項目等;而項目的落地均需以縣域或城市為載體,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一個完整畜產品供應鏈的形成亦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層面、技術層面等進行支持和引導,特別是在能耗雙控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
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是指支撐城市畜牧業養殖、屠宰加工、畜產品商貿流通以及居民生活消費的一體化供應鏈生態系統,是承載畜產品產業鏈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是規范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和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環節,其通過地區經濟環境、政策環境、社會環境、技術環境、法律環境、綠色環境以及整體的營商環境等因素,作用于畜產品產業鏈,進而影響地區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
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以及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
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之間是“點”“線”“面”的關系。其中,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是“點”,是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基礎;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是“線”,是引領畜產品產業發展的主線,也是實現畜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是“面”,為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實現提供各種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是支撐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載體。而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又反過來作用于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形成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生態系統。

圖2 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理論框架圖
只有實現了企業供應鏈的一體化,整個畜產品供應鏈所涉及的市場主體才能逐步豐富和完善,上下游之間的競合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才能趨于成熟和穩定,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才能逐步形成。而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發展均需以城市為載體,因此,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是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支撐,需在企業供應鏈一體化及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城市供應鏈一體化問題,從而形成一個三者之間彼此作用、相互促進的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研究框架。只有這樣,才能對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問題進行全面、立體和系統的研究。
本文以蒙東地區作為研究對象區域,蒙東地區是指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等五個地區,蒙東地區各城市近幾年活畜出欄量均較高,且活畜出欄量逐年攀升,2022年蒙東地區牛羊出欄總數約3500萬頭(只),均具備將畜牧業作為當地優勢特色產業的基礎條件。然而,蒙東地區在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極大限制了其優勢特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蒙東地區畜產品供應鏈體系涉及養殖、育肥、活畜交易、屠宰、加工、冷鏈流通以及零售等環節,從農業、工業、再到物流、零售、電商和服務等,橫跨三大產業,存在產業對接不均衡、效率不匹配、畜產品從活畜的養殖到餐桌的消費整個供應鏈環節較多、成本較高等問題。
本文基于企業、產業和城市的三維視角,分別透視了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養殖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不同牧戶在經營思維、客戶資源、資金實力、養殖技術和理念等方面的差異,導致養殖合作社形式的養殖比例很低,畜產品規模化養殖程度不高,牧戶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牧戶與合作社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外,政府對牧戶的補貼力度不足,部分補貼政策沒有落實到位,難以滿足牧戶的養殖需求。除此之外,養殖合作社享受的政策支持存在平均主義問題,不利于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2.屠宰加工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屠宰加工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羊源不足、羊源供應不穩定、間歇性停產等問題,屠宰加工企業和屠宰加工規模存在供過于求以及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另外,部分企業構建了畜產品的全程可追溯體系,軟件系統由政府提供,而信息采集終端等硬件系統由企業負責提供,但由于上線追溯系統之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而實現了可追溯畜產品的價格卻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收益甚微,導致企業缺乏上線全程追溯系統的積極性。
3.流通交易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蒙東地區專門從事畜產品冷鏈物流的第三方物流組織較少,缺乏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體系,大部分企業無法提供全程冷鏈物流服務,冷鏈物流專業化程度較低、個性化服務能力不足、物流標準落實不到位、物流作業效率較低;同時,畜產品流通渠道層級多、流通企業規模小、流通成本高。
4.畜產品品牌培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蒙東地區畜產品品牌數量眾多,畜產品品質較好,但缺乏知名度較高的大品牌,且品牌價值不高,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從而影響畜產品高端消費市場的開拓;同時,地方政府及相關屠宰加工企業對畜產品品牌的宣傳、推廣、整合力度不足,導致消費者對優質畜產品品牌缺乏科學的認知,大部分消費者僅僅通過價格來選擇畜產品,畜產品的品牌價值沒有得到凸顯。
5.畜產品供應鏈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蒙東地區畜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涉及跨部門、跨職能、跨業態、跨行業管理,因此其對高端復合型人才要求較高,但大部分企業缺乏具備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思維的人才;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部門對畜牧業的重視程度也有待提高。
1.?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不足、渠道加價率高
蒙東地區在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尤其是產地倉冷庫建設相對薄弱,導致產地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嚴重不足。冷鏈設施及設備的缺乏將直接導致畜產品在長距離的運輸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損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產品的品質。由于蒙東地區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限制了其流通的區域和范圍,因此,畜產品整體流通半徑較小;除此之外,畜產品的流通環節多、流通鏈條長,從養殖端到零售終端渠道加價率高。
2.物流專業化程度較低、個性化服務能力不足
目前蒙東地區缺乏較大規模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冷鏈物流企業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冷鏈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能力不足,尤其是個性化服務能力嚴重短缺。同時,大部分冷鏈物流企業都是本地化運營,其僅能提供傳統的倉儲、運輸等物流服務。除此之外,冷鏈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缺乏長期合作關系,導致其對客戶需求了解不足、服務水平低下、服務意識不強,難以快速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無法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
3.畜產品的供應和需求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
由于畜產品的主要供應者是分散的牧戶,其缺乏規模性、組織性、計劃性和市場性,難以與下游客戶之間形成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即“小規模生產式” 的畜產品供應鏈體系決定了其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同時,在畜產品“供—產—銷”鏈條上,各主體均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使得供應鏈上下游業務活動難以協調甚至脫節,導致整個供應鏈供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
4.畜產品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較低
蒙東地區畜產品產業鏈與信息技術產業及金融產業等的融合程度較低,畜產品產業整體信息化水平較低,如飼養環節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不夠、屠宰加工環節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交易和流通環節的信息系統不兼容、信息不對稱等;另外,畜產品產業與金融業的融合不夠深入,缺乏基于畜產品供應鏈特點的供應鏈金融產品。
1.??蒙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蒙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雖逐年增長,但仍處于低增長水平,產業結構不合理。蒙東地區第一產業比重明顯高于全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水平,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低于全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水平。其服務業發展主要依賴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傳統產業,而科技、教育、文化、金融以及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非常緩慢,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升級。
2.政策密集出臺,但在政策細化及執行層面仍有不足
目前,盡管蒙東地區各城市均出臺了較多促進城市畜產品供應鏈發展的政策,但部分政策和規劃文件還停留在藍圖層面,沒有真正的落地實施,沒有起到政策的預期效果。如部分地區的休牧政策、牧業保險政策、畜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政策、畜產品的檢驗檢疫政策等有待進一步落實,所以,在相關政策的落實和執行層面仍有待加強。同時,地區之間的政策存在銜接不暢的問題,導致部分政策的社會經濟效應尚未顯現。
3.供應鏈基礎軟硬件配套設施相對簡單滯后
城市供應鏈一體化的實現有賴于城市基礎軟硬件配套設施的建設,如物流園區、城市交通設施、信息化設施和設備、規范的制度以及優良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等。目前來看,蒙東地區的供應鏈基礎配套設施相對落后;同時,畜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化協同共享程度不足、自動化、智能化供應鏈設備普及率較低,這些問題均對一體化供應鏈體系建設帶來了較大阻力。
1.?樹立典型示范合作社,總結其經營模式以供推廣
蒙東地區正常經營的合作社比例較低,且不同合作社的經營管理績效存在較大差異,整體來看,能夠實現可持續盈利的合作社數量不多;另外,不同合作社的牧戶在經營理念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異,這樣就需要其學習先進合作社的做法,從而少走彎路。基于此,地方政府需將經營較好的合作社作為典型案例,總結其經營管理模式和成功經驗,以便推廣,讓更多的合作社受益。
2.鼓勵分散牧戶彼此合作或加入合作社,實現養殖業的規模化
由于分散的牧戶在整個供應鏈中處于弱勢地位,迫切需要通過聯盟的方式來壯大自身的實力,即通過加入合作社或彼此合作的形式來提高自身的經營水平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對于畜產品供應鏈上游的農牧戶來講,政府應積極引導其加入合作社,并加強對合作社的監督和管理,從而提升農牧戶在整個畜產品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壯大自身的實力,保證自身的收益,這樣才能引導更多分散的牧戶自覺主動加入合作社,從而實現養殖業的規模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
3.屠宰加工企業(品牌商)要逐步實現全產業鏈運營
屠宰加工企業的全產業鏈運營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具有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畜產品供應不足及上游牧戶囤積活畜而導致的價格波動等問題,更便于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同時,全產業鏈的運營模式也可以克服其在淡季期間業務領域較窄而被迫停產的問題。
4.強化對畜產品供應鏈各參與主體的金融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應設立牛羊肉產業資金儲備機制,成立產業發展基金。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協調金融機構簡化貸款手續,支持農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以草牧場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牧民住房財產權等進行抵押;同時,要聯合金融機構在融資手續、融資成本、融資額度、融資抵押物要求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開發畜產品供應鏈金融產品,逐步解決畜產品供應鏈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促進畜產品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
5.構建畜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逐步建立統一的地區品牌
圍繞畜產品供應鏈的特點,逐步建立覆蓋本地特色優勢畜產品養殖、屠宰加工、檢驗檢測、分級、包裝、冷鏈物流、批發零售等各環節,國標、地標、企標有機結合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標準落地實施。同時,地方政府應逐步對地區不同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已注冊的畜產品品牌進行統一和整合管理,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形成有影響力的地區品牌。
6.加大畜產品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力度
畜產品供應鏈的高效管理離不開供應鏈管理人才的支撐,鑒于蒙東地區畜產品供應鏈管理人才短缺的問題,政府和相關企業要加大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與國內高校、供應鏈管理咨詢公司、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等形成長期合作關系,通過深度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的畜產品供應鏈管理人才梯隊,補上供應鏈管理人才不足的短板。
1.?加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畜產品冷鏈物流
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其中提到將布局100個左右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2022年1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實施產地保鮮設施建設工程,提高城鄉冷鏈設施網絡覆蓋水平。由此可見,國家已認識到農畜產品冷鏈物流建設的重要意義。蒙東地區地方政府應大力支持農畜產品流通企業、物流企業或屠宰加工企業(品牌商)推廣現代冷鏈物流管理理念、標準和技術,建立覆蓋畜產品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配送等全過程、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確保畜產品的品質,使其能夠更好支撐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同時也要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項目,如國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項目等,逐步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全面提升畜產品產地與銷地的全程冷鏈物流服務質量。
2.培育大型冷鏈物流服務企業,提升冷鏈物流服務水平
冷鏈物流服務是實現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提升畜產品品質和品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鑒于蒙東地區畜產品冷鏈物流服務企業規模較小、服務能力單一等問題,地方政府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稅收、金融、土地、用能等方面的傾斜政策,鼓勵冷鏈物流服務企業進行跨區域運營和做大做強,發揮規模經濟優勢,降低冷鏈物流服務成本。同時,要鼓勵屠宰加工企業、畜產品流通企業、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等實現冷庫、冷藏車等資源的共享共用,提高冷鏈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逐步增強冷鏈物流服務企業的綜合型服務能力和個性化服務水平。
3.推動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共贏的供應鏈產業體系
結合蒙東地區各城市經濟發展及優勢產業現狀,按照功能互補、產業聯動、資源共享、供需協同的原則,以產業、功能、需求的優化配置為主線[10],明確蒙東地區各城市在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建設中的定位。
目前來看,蒙東地區的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等地具備在實現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養殖、屠宰加工、冷鏈流通的優勢和條件,而在赤峰、通遼、興安盟等地應將農產品供應鏈與畜產品供應鏈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相關服務產業及政策的支撐下逐步實現農畜產品產業供應鏈的一體化運營,如實現農產品與畜產品運輸相結合、活畜的規模化養殖與扶貧開發相結合;上游的規模化養殖、規模化流通與下游的規模化需求相結合,從而構建上下游共贏的供應鏈產業體系,不斷提高整個畜產品產業鏈的運營效率。
4.實現畜產品產業與物流業及信息技術產業的融合發展
作為蒙東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畜產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需要物流服務與信息技術服務的支撐,并逐步實現畜產品產業鏈的服務化運營。相關研究表明,服務化轉型有利于促進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目標的實現。因此,要圍繞畜產品供應鏈的特點,逐步完善物流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供應鏈服務[11],實現畜產品產業與物流業以及信息技術產業等的融合發展。同時要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信息平臺,實現畜產品產業鏈全程信息化和可視化管理,通過信息數據驅動,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傳遞、實時共享,同步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10],讓養殖、販賣、屠宰、加工、流通、零售等各環節均有利可圖,從而更好發揮蒙東地區畜產品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1.?持續優化蒙東地區產業結構,加大服務業對畜產品產業的支撐力度
鑒于蒙東地區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第三產業對畜產品這個優勢特色產業的支撐力度不足,難以提升蒙東地區畜產品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因此,蒙東地區各城市要逐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信息技術、金融服務、教育科技等第三產業,在此基礎上要逐步提升交通運輸及倉儲物流服務水平,增強第三產業對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建設的支撐,更好體現畜產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2.?加強政策之間的銜接,強化政策執行力度
目前,盡管蒙東地區各城市均出臺了較多促進城市畜產品供應鏈發展的政策,但在具體的政策落實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偏差,部分政策的社會經濟效應還沒有體現出來。因此,地方政府要圍繞畜產品供應鏈全鏈條梳理相關政策,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之間的銜接過渡,完善和優化營商環境,為農牧企業經營松綁,讓農牧企業輕裝上陣,減輕其制度性成本;同時要強化政策的落實力度以及對政策后續效果的評價,使出臺的相關政策能夠真正助力畜產品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另外,地方政府要用好國家圍繞農牧業生產經營方面的政策,積極聯系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政府相關補貼和財政支持項目,為農牧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國家的相關政策用實用好,更好助力地區畜產品供應鏈和畜牧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加強畜產品供應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畜產品供應鏈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的建設可有效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實現畜產品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因此,蒙東地區各城市要加大畜產品供應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地區性的畜產品供應鏈信息平臺,實現畜產品信息、客戶需求信息、活畜養殖信息、畜產品加工信息、畜產品流通交易信息、物流服務信息以及相關社會化服務信息等全方位整合與共享,從而有效提高畜產品供應鏈各參與主體的運營效率及盈利能力,實現畜牧業經濟的長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以上立足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的理論框架,結合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存在的問題,基于企業、產業和城市的三維視角,提出了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的具體實踐路徑。此部分將在上文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出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從而更有利于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目標的落地實施。
即品牌商通過控制上游的羊牛源來實現全產業鏈的運營管理,通過建立自有、合作養殖基地等方式,向上游的養殖環節延伸產業鏈條;同時,通過直接設立銷售門店或在批發市場、超市、菜市場等場所設立銷售專柜等方式,向末端銷售環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養殖+加工+銷售”等的一體化運營管理。這樣其既有自身的品牌,又有穩定的、品質可控的高質量貨源和完善的銷售渠道,可通過品牌價值及高品質的畜產品來盈利,相關研究表明,大型品牌企業主導的全產業鏈模式更具穩定性,其規模經濟效益較好。
即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的養殖、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及科學合理的分工來實現資源共享和規模經濟效應,從而提高畜產品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增強各合作主體抵御風險的能力;除此之外,此種模式可以較好的從源頭上把控畜產品數量及質量,從而可以逐步實現品牌化運營,培育合作社品牌,很好地解決畜產品數量、品質及品牌等問題,增強畜產品供應鏈的綜合競爭力。
政府負責政策的引領帶動和地方特色品牌的宣傳和推廣、牧戶負責牛羊的科學化養殖、企業負責品牌的開發、培育、以及畜產品的精細加工及流通等。
通過推動政牧商互聯,促進畜產品流通企業與牧戶及養殖合作社進行全面、深入、精準對接,不斷提高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長期穩定的畜產品流通模式在畜產品流通中的比重,打造上聯養殖、下聯消費,利益緊密聯結、產銷密切銜接、長期穩定的新型政、牧、商合作關系[12],形成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符合畜產品流通需求的供應鏈運營管理模式。
由于傳統的畜產品產業鏈較長,協同難度較大,在不同的供應鏈環節中存在信息屏蔽者、價值壟斷者和成本虛高者,因此需對畜產品供應鏈重新進行價值解構[13],消除增值性較低、信息不對稱以及不增值的環節,即可通過引入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方式來縮短產業鏈,實現去中間化,從而達成以上目標。
目前,以永輝彩食鮮、美菜、善之農、拼多多等為代表的第三方生鮮供應鏈體系正在形成,其通過整合上游養殖基地,收集下游小額B端訂單,實現規模化的集采集運,從而實現供需的直接對接和有效協同。未來,隨著蒙東地區冷鏈物流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地方政府應逐步引入較成熟的第三方生鮮電商平臺,形成以生鮮電商平臺為主導的供應鏈體系結構。實踐證明,對于平臺供需兩端集中度不高的行業來講,通過引入平臺可最大程度的提高整個行業的運營效率,而畜產品恰恰就是這樣供需兩端都比較分散的行業,因此其運營效率較低,而第三方生鮮電商平臺的引進可很好的解決其運營效率較低的問題。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畜產品供應鏈中價值壟斷者的盈利能力也會越來越低,從而導致整個畜產品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弱化,產業優勢不突出。通過引入供應鏈服務平臺企業,打破以往的價值創造方式和價值分配體系[13],則可進一步激活整個畜產品供應鏈,極大優化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如引入怡亞通的供應鏈綜合商業服務平臺,實現與畜產品產業的無縫銜接,通過提供一系列配套的綜合供應鏈服務,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即通過怡亞通與地方政府及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的合作,共同打造符合畜產品優勢產業特點的供應鏈商業服務平臺[14],實現畜產品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其核心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也可培育地方大型畜產品流通企業,使其逐步向生鮮供應鏈平臺企業轉型升級,建立面向畜產品的供應鏈服務平臺,整合多方合作資源形成供應鏈平臺生態圈,為客戶和畜產品供應鏈上的不同類型主體提供物流服務、金融服務、政務服務以及信息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供應鏈服務[15],助力平臺上的合作伙伴提高畜產品供應鏈管理效益,最終實現整個畜產品供應鏈平臺生態圈的共贏發展。
供應鏈一體化是提升供應鏈績效的重要途徑,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是畜產品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目標,其一體化的實現有利于充分發揮畜產品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優勢,提高畜產品產業整體競爭力,實現畜牧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文基于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產業供應鏈一體化以及城市供應鏈一體化相結合的新視角構建了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研究框架,深度分析了三個維度之間的內在邏輯,即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之間是“點”“線”“面”的關系。其中,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是“點”,是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基礎;畜產品產業供應鏈一體化是“線”,是引領畜產品產業發展的主線;畜產品城市供應鏈一體化是“面”,是支撐畜產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與產業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載體。本文構建的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研究框架適合于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問題的深入研究。
在此基礎上,圍繞牛羊肉等畜產品的特點,立足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研究框架包含的三個維度,以蒙東地區為研究對象區域,結合蒙東地區畜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深入分析了蒙東地區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緊接著,結合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理論框架,提出了地區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的實踐路徑,并指出了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可采取的五種運作模式,即品牌商主導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合作社主導的運作模式、政府、企業、牧戶聯合的運作模式、第三方生鮮電商平臺主導的運作模式以及供應鏈服務平臺企業主導的運作模式等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模式。相關研究成果可為部分學者持續深入研究農畜產品供應鏈一體化問題提供新的視角。
未來可圍繞以上五種模式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案例研究,深入剖析每種模式的適用條件及可復制和可推廣的經驗與做法;同時也要結合每種模式的特點,立足供應鏈核心企業的類型,深入研究每種模式下各決策主體的最優決策以及不同決策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和分配機制,從而更好實現畜產品供應鏈的一體化與長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KUMAR V, CHIBUZO E N, GARZA J A,et al.?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UK food sector[J]. Procedia manufacturing, 2017, 11: 814-821.
[2]于亢亢.農產品供應鏈信息整合與質量認證的關系:縱向一體化的中介作用和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20,23(1):87-97.
[3]KANG M G, YANG M G, PARK Y W.?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ustainability[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18, 118(9): 1749-1765.
[4]WONG C Y, WONG C W Y, BOON S.?Effects of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cost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20, 58 (15): 4589-4609.
[5]周興建,袁佳音,黎繼子.眾包供應鏈一體化運營模式與管理成熟度[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11):57-67.
[6]趙曉飛,魯楠.農產品供應鏈整合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全渠道模式的研究視角[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5):51-63.
[7]祁峰,馮夢龍.完善農產品供應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研究[J].理論探討,2020(4):101-107.
[8]李武強,孫榮庭,劉徳智.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的農產品供應鏈一體化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1):23-33.
[9]丁俊發.改革開放40年中國物流業發展與展望[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4):3-17.
[10]青島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研究發展中心.中國供應鏈體系建設理論研究報告藍皮書[R].青島:青島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研究發展中心,2018,10: 10-35.
[11]張建軍,趙啟蘭.現代供應鏈體系視域下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機理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9,41(8):15-20.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關于推進農商互聯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EB/OL]. (2018-5-22)[2022-1-10]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fwzl/201805/20180502747618.shtml.
[13]陳威如, 王詩一.平臺轉型——企業再創巔峰的自我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14]彭劍鋒,宋躍三,吳滿鑫.供應鏈改變中國[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
[15]張建軍,趙啟蘭.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平臺生態圈商業模式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6):37-44.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actical Path and Operation Mode of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Based on Three Dimensional
Perspective Including Enterprise, Industry and City
ZHANG Jian-jun1, LIU Gui-yan1,ZHAO Qi-l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0;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urba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ivestock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takes a deep dive into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vestock products such as beef, mutton and other livestock products, 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included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in eastern Mongoli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systematically.?The optimization path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main operation mode of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i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peration mode of brand business, the mode dominated by cooperatives, the joint mode of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the mode dominated by the third-party fresh e-commerce platform and the mode dominated by the supply chain service platform enterprises, etc.?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supply chain deeply, and can also better help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regional livestock products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Keywords: livestock product supply cha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practical path; operation mode of supply chain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中蒙農牧業供應鏈協作研究”(2021YFE01902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2163025);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21MS07022);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計劃資助(NJYT22035);內蒙古農業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BR220201);內蒙古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22AY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