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梅 錢鵬圖
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貝特幼兒園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加強中小學園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園長隊伍”,這彰顯我國對園長隊伍建設的高度關注。國內最早對新任園長進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1年,劉貴元(2001)在論文中指出,新任園長上任后,需要從“建立道德和專業威信,贏得教師信賴,獲得非權力影響力”出發,從“獨特性、優質性、穩定性和整體性”出發,創辦學校特色;從“建立激勵機制,保持教職工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做長遠考慮。蔡志剛(2010)以上海市部分公立幼兒園初任園長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發現:幼兒園初任園長個人知識、能力與經驗的不足是其職業困惑產生的直接原因,角色轉變的不適應則是其職業困惑的內在原因。
好園長不是與生俱來或一蹴而就的,任職初期的職業困惑影響著初任園長的領導實踐。為幫助新任園長順利進行角色轉換,需提高園長任職資格培訓的針對性,將培訓目標定位在“了解園長社會角色期待、構建專業知識結構、促進園長身份認同、進行職業心理適應”四個方面。
國內研究主要涉及“新任園長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角色轉變和專業發展、領導力培訓”等主題,鮮有涉及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的經驗研究。為填補這一研究空白,我們基于X 幼教集團三位新任園長的案例研究,對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進行經驗分析。
一名好園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職業生涯早期是園長形成自身教育哲學的黃金時期,對園長專業發展和學校效能提高至關重要。我們通過對三位新任園長的案例研究,從自我管理、人脈管理、團隊管理三個維度對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進行經驗分析,發現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在不同維度上存在個體差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選取X 幼教集團的兩所幼兒園為調研單位,以其中三位分園長為對象,從自我管理、人脈管理、團隊管理三個維度對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進行案例研究。
工作狀態與自我管理。C 園長在業務園長崗位上工作1年左右,初期工作認真,但隨著時間推移,工作積極性下降,提前進入職業倦怠狀態。在日常管理中,遇到職權范圍內容易引起團隊成員矛盾的問題時,C 園長不愿親自處理,而是將其推給執行總園長,屬于努力營造“八面玲瓏”形象的社交型管理者,以“促進和諧”為職業標簽,專注過度自主權的職位權力,領導可信度不高。任職前后工作狀態的變化,反映出C 園長實現職業目標的持久性、自我控制力、管理意愿等低下。對權力的占有欲使C 園長進入“職權是影響別人最主要工具”的誤區。
X 園長在某國際化幼兒園工作多年,進入X 幼教集團后,擔任分園長一職1年多,負責招生和后勤管理工作。X 園長招生業績突出,為分園引入可觀的生源,但X 園長后勤管理能力不強。對于后勤管理,X 園長認為不是自己專長,但不愿放下對權力的執著。她沒有將自我感知和組織目標緊密結合,陷入與C 園長殊途同歸的職業不作為泥潭。
L 園長在W 分園后勤園長崗位上工作近1年,影響力較強,管理經驗略顯不足,但學習意愿強烈,可信度較高。L 園長任職分園長后積極學習后勤管理技能,培養個人領導特質,從個人和職位權力入手,取得了正式影響力;但其工作經驗和管理技巧不足,在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不知所措”的情況。
不同的個性品質、工作能力和自我管理方式,造成了個性化的工作狀態和組織成員對三位領導者不同的信任取向,影響三位園長管理效能的實現和提高。
人脈管理。處理組織政治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不積極參與,將使自己和團隊陷入孤立的境地。三位分園長在各自擅長的本職工作中,均表現出積極為團隊爭取資源和權益、主動參與學校管理的工作狀態。X 園長負責招生工作,積極從集團爭取資金、場地等資源;C園長在教學活動中做好模范引領作用,積極進行課程改革;L 園長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團結成員,積極互動。
三位園長參與組織政治的動機不同。C 園長生于商人家庭,經濟利益取向明顯,和同事間時有摩擦。X 園長熱衷于“卓越的招生專家”頭銜,溝通能力突出,但團隊管理能力欠佳,遇到沖突時常會退縮。L 園長在后勤管理中認真負責,積極為下屬發聲。面對組織沖突,不同的動機和職業規劃,以及不同程度的組織承諾,導致三位園長在工作投入和工作狀態上存在差異化表現。
團隊管理。C 園長主要負責業務管理工作;L 園長主抓后勤安全保障工作;X 園長因未組建團隊,不做分析。建立起團隊成員對領導者的信任并不容易,但管理者不能止步于此,仍需全力打造一支高效的團隊。C 園長和L 園長通過“做知心朋友、暖心領導”的方式與不同年齡段的成員建立了親密關系,工作之余吃飯逛街、曬娃購物、吐槽工作和人生。
有效互動促進了管理質量和組織效能的提高,但有效的管理還需走得更遠,要發揮系統的力量。C園長和L 園長在上任總園長工作期間,對管理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在新任園長工作期間,被提拔到分園長工作崗位上進行組織培養,但表現未達到自己和高層的職前預期。“剛上任的兩個月,很多事情看別人開展得有條不紊,輪到自己時卻手忙腳亂,總感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情、開不完的會、解決不完的家校關系問題和理不清的思路。”兩位園長如是說。“執行總園長及時發現問題,為我們提供了悉心指導,通過構建新的日常管理規章制度,引入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建立新型家校互動方式,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我們集團有了新氣象,新老員工有了向心力。”通過一系列建設性舉措的落實和集團全體成員的艱苦努力,集團規范化管理體系和學習型組織文化得以建立。
X 教育集團重視教師梯隊建設,針對老中青三個年齡段、新老員工兩個專業化熟練程度的教師隊伍,在執行總園長“行政推進”和“專業引領”兩股力量的推動下,C 園長和L 園長積極配合,加強團隊建設,在努力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對教師反映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反饋。但教師隊伍建設并未如預期般順利,幼兒教師隊伍中的“90 后”群體,在粉絲文化和娛樂新聞媒體的影響下,對娛樂熱點人物過度關注,情緒穩定性不高,工作狀態時有起伏。“有位老師在辦公室突然失聲痛哭,原因是其喜歡的男星突然離世。”L分園長回憶說。誠然,“90后”青年群體中不乏佼佼者,但“只求無過、不求建功”的“佛系青年”正成為教師隊伍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基于對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的經驗分析,我發現:首先,新任園長領導力形成過程在不同維度上存在個體差異,在自我管理、人脈管理、團隊管理三個維度上表現不一;職業愿景和管理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組織成員信任感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其次,團隊管理方式有待提高,個別分管園長過度依靠個人關系和圈子文化的作用,沒有正確發揮組織文化的規范引導作用。最后,注重人脈網絡的構建,卻存在“回避必要的管理沖突和組織政治、對團隊成員的反饋及時回復但缺乏責任擔當、過度關注與上司關系的營建而忽視團隊成員的工作需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