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瑾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南長中心幼兒園融創園
幼兒十分喜愛繪本故事,他們喜歡翻看顏色鮮艷、趣味性十足的繪本,并且熱愛在游戲情境中傾聽、觀察、探究、表演,展現對繪本的感受與認知。因此,作為閱讀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老師應當找出與幼兒年齡契合的經典繪本作品,以游戲化、情景化、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語言的快樂、想象的樂趣等,真正意義上落實繪本閱讀活動,推動幼兒教育發展。我們將以繪本《野貓報社》為例,談一談繪本閱讀與主題課程的有效融合與推進。
在活動實施之前,對于主題的選擇和確定,教師需要細心發現和不斷挖掘。一次區角游戲中,孩子們在資源庫無意間發現了一本《野貓報社》的繪本,這引發了他們的熱烈討論,我迅速抓住這一現象和興趣點,和孩子們展開交流,引起幼兒調查興趣,激發幼兒的求知欲。
但這個主題確定后,我又有點動搖。我在思考:小班幼兒對于報紙、報社的探秘是否符合該年齡段的深度學習要求?對小班幼兒來說,報社探秘是否過于復雜?報紙、報社的探究一般是中大班幼兒做的,小班幼兒能夠理解嗎?
由于受到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幼兒對報社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十分必要,要挖掘身邊的資源,包括家長資源、社區資源、周邊資源等。恰巧我們班家長有在媒體工作的,于是我和家長進行視頻連線,幫助幼兒了解了報社的不同部門、不同分工和具體的工作內容等。以上資源的有效利用,幫助幼兒更順利地理解和推進了課程的實施,也為我下一步的計劃做好鋪墊。
比如,通過對繪本《野貓報社》每一頁的精讀,孩子們發現教室里的區角也可以發生變化。繪本有一頁中的照片是孩子們感興趣的,那怎樣與我們的區角進行有效聯系呢?我引導孩子們根據照片這一興趣點進行思考:我們的報紙也是需要照片的,可是照片怎么來的呢?沒有相機該怎么辦?你來設計一個相機吧?如火車照相機、多功能照相機、小斑點狗照相機、怪獸攝像機等。這些充滿童趣的創意,就在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創作中產生了,不僅增進了親子感情,也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家長們也能更貼近孩子的內心。
雖然是幼兒主動發起的主題,但前期教師的引導和規劃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當幼兒從《野貓報社》這個繪本中聯想到我們自己也來做一個報社時,孩子們的興奮溢于言表??沙闪⑽覀冏约旱膱笊缭撊∈裁疵帜兀课覀兊膱蠹堄中枰男┰啬兀亢⒆觽兿萑肓私┚帧_@時就需要教師來進行引導和架構了。首先,取名字。孩子們對此有很多的想法,那怎么辦呢?對,來場投票吧!小班的孩子用貼紙進行簡單的投票,最終票數最多的是“小小報社”,報社名字就此確定。那么,“小小報紙”又可以有哪些元素呢?小朋友們結合第一次對報社、報紙的探秘,發現報紙的元素有數字、照片和名字,將這三個元素運用到我們的“小小報紙”就行啦!可是如何讓這三個元素進一步支持課程推進?這成為我們接下來需要思考的。
我們從一開始的“小小報社”延伸出“小小發現報”“小小游戲報”“小小明星報”“小小生活報”等。孩子們還給這些報紙分別設計了獨有的logo,這樣無論是哪個孩子,看到這個專屬的logo,就能知道自己在做哪份報紙。每一份報紙的誕生都有一個故事,“明星報”是激勵幼兒多向他人學習,“生活報”是圍繞孩子們近期的挑食現象進行報道。
隨著報紙版面的拓寬和生活經驗的不斷提升,孩子們紛紛圍繞自己身邊的事件進行系列報道。如事件1“奇怪的大洞”、事件2“他們在找什么”、事件3“彎彎的小路”。在以上事件中,幼兒的知識經驗不斷擴充,變得擅于發現、細心觀察、勤于追問、樂于分享,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報道中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
精讀繪本《野貓報社》,我們將每一頁的知識經驗與區角進行有效聯動,打破了原有固化的區角游戲的設置。比如,從教室一走進來,就是“小小報社”的門頭,走廊的墻面上就有第一次到第七次“小小報紙”的陳列,使人充分感受到報紙從無到有的變化。原先的生活區則成為道具組,對應的就是繪本中整理物品的那一頁。走進去,教室里原先的閱讀區變成了資源庫和表演區。結合幼兒園的主播廳,孩子們把原先內化的報紙變成了外化的主播廳,并且與現在的直播形式連接,主播廳對應的就是繪本中音樂會那一頁。我們也將這一過程進行拍攝,制作成短視頻,和家長共享。再走進去,是一頂小帳篷,這原先是孩子們分享秘密的地方,現在變成了洗照片的“暗房”,孩子們可以繼續在這里分享秘密,也可以在里面沖洗照片。家長幫我們收集來的拍立得成為孩子們真拍、真感受的得力法寶。最后,在建構區,孩子們提出想在這里把報紙賣給其他人,因此設計賣報亭就成為孩子們新的目標。
區角的改變,打破了傳統的游戲設定,孩子們就像小工匠一樣,每天帶著喜歡的工作證,完成自己喜歡的游戲,或者是工作。結束后,在點評環節,我們會給表現優秀的孩子頒發“最佳員工獎”,孩子們積極響應,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勞動成果,在過程中體驗著收獲的喜悅,獲得了成功的樂趣。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心理學家陳鶴琴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其中明確指出:“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你應當教兒童怎樣學。”因此,教師要大膽放手,鼓勵兒童去發現他們自己的世界,引導幼兒學會自主學習。例如,在成立報社、制作報紙的過程中,第一次,我只讓幼兒來畫,我自己來完成粘貼、說明等一系列的工作,結果報紙雖然看起來版面干凈,但總感覺缺少了孩子的氣息。于是,我改變了思路,大膽讓孩子們進行粘貼、說明、裝飾、設計,這一舉措讓孩子們對主題課程的推進有了十分強烈的參與意愿,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結果制作出來的報紙非常受幼兒們歡迎。可見,教師只有大膽嘗試,學會放手,孩子們才能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