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宏亮 張倩
生長遲緩不僅會降低兒童的疾病抵抗力,而且會增加成年后發生超重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了進一步降低生長遲緩率,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從食物選擇和食養方面,為改善兒童生長遲緩提出了相關建議。
食物多樣,保證營養攝入充足。兒童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應保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攝入。做到食物多樣,每餐的食物要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 類及以上;每天的食物種類達到12 種以上,每周25 種以上。注重同類食物互換,豐富食物品種,讓食物的顏色和品種互相搭配、豐富多彩。
選擇高營養素密度食物。生長遲緩的兒童青少年要在平衡膳食基礎上,選擇高營養素密度食物。適當增加瘦肉、水產品、禽類、蛋類、大豆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合理安排三餐,早餐要吃好。合理安排每天的膳食。2~5 歲兒童每天3 次正餐和2 次加餐;6~17歲兒童青少年要合理安排三餐,注意吃好早餐。兒童青少年要做到不挑食偏食,也不要過度節食;合理選擇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足量飲水。
食物新鮮、衛生,合理烹調。父母和學校要為兒童青少年提供新鮮、衛生的食物,多選擇性質平和、易于消化、健脾開胃的食物;合理烹調食物,多選擇蒸、煮、燉等烹調方式,少用煎、炸、烤。對于低年齡段兒童,食物大小和軟硬要適宜兒童咀嚼。也要鼓勵兒童嘗試新食物,引導兒童專心進食,營造溫馨的進餐環境。
中醫食養輔助。合理有效的中醫食養對兒童生長遲緩具有輔助預防和改善的作用。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遵循中醫食養原則。“因人、因地、因時”進行食養,針對生長遲緩不同證型,膳食中加入適宜的食藥物質;根據各地地理環境特點、飲食習慣和食物供應特點,選擇適宜的食物;關注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除了進行食養,對于處在生長發育關鍵期的兒童青少年,保持適宜的身體活動可增強食欲,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強壯骨骼和肌肉,促進生長發育。
兒童青少年可通過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如跳繩、籃球、游泳等,結合傳統健身方式,如八段錦、五禽戲、武術等,來進行身體活動。
建議2~5 歲兒童每天身體活動總時間達到3小時,其中戶外活動至少2 小時,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累計不少于1 小時。6~17 歲兒童青少年每天累計進行不少于1 小時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充足的睡眠是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重要保證。睡眠不良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要培養兒童青少年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
2~5 歲兒童每天睡眠時長應為10~13 小時,其中午睡時間為1~2 小時;6~12 歲兒童應為9~12 小時;13~17 歲兒童青少年應為8~10 小時。
此外,學校和家長要定期測量兒童青少年的身高體重,評估飲食、運動、睡眠和心理狀況,開展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