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麻子川學區 董宏福
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不僅需要為學生構建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依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巧妙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我們在初中數學的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首先為學生展示體現祖國發展建設成就的統計數據,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之后利用校本應用題教學幫助學生發展思想政治素養;繼而基于數學史教學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基于生活化數學教學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可持續發展政治思想;最后挖掘數學知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來增強教育的效果。通過這樣的初中數學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使學生在有效提升數學素養的同時,建立積極、健康的思想政治觀念,這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初中數學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眾多關鍵性的契合點,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學生構建起便于學習、利于發展的初中數學課程思政新模式。
首先,初中數學學科注重通過數學知識的教學與培養,幫助學生樹立理性、科學、客觀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發展,也需要學生具備這樣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辨別是非、明確道理,并能夠利用這樣理性、科學、客觀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其次,初中數學學科的教學知識,是學生在日后的長遠發展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通過初中數學課程思政建設,能夠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終身發展過程中,不斷利用數學知識的工具性,去構建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這樣的綜合學習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實現自身知識素養的發展與提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往往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發展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例如,利用“優選法”數學理念,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巧妙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地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利用“應用題”的校本課程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發展思想政治素養。
最后,在初中數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能夠通過數學史的相關知識,為學生展現古今中外偉大數學家的杰出貢獻與高尚品格,引導學生以數學家為榜樣,盡早立下遠大理想信念,找到正確的人生發展方向。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利用以上契合點,為學生提供注重全面發展的初中數學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從而幫助學生能夠獲得更為真實可用的數學知識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養。
統計學知識是初中數學課程框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初中數學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方向,為學生們提供了能夠體現祖國發展建設成就的統計數據,引導學生對相應數據展開分析,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描述的過程,直觀地了解我國近年來的發展建設成就,使學生提升民族自豪感與公民自信心,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數據的分析》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了我國2010—2019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并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數據整理以及數據分析。在學生完成數據整理及數據分析工作后,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自身對于我國2010—2019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分析結果,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學生A 表示,從2010—2019 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保持著上升的趨勢;而學生B 表示,2010—2019 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根據學生A的觀點,教師向學生們表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持續上升,不僅有效地發展了國內的經濟基礎,使國民生活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全人類帶來了重要的貢獻。根據學生B 的觀點,教師向學生們表明,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由高速度發展轉向了高質量發展,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逐步放緩的過程中,我國注重關注民生領域,現在已經基本消滅了絕對貧困,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也是我國“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具體體現。在本次課程的最后,引導學生將我國2010—2019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通過整理制作成了形式各樣的統計圖,從而在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們更為直觀地了解到了我國近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通過這些成就,學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形成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各民族團結一致能夠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進而產生了強烈的團結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
應用題教學是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理念下,根據現實生活的具體問題,教師為學生設計了相應的校本應用題,讓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了如下的校本應用題,有效地幫助學生們通過應用題的解題過程,提高思想政治素養。
例一:王村與陳村是兩個相鄰的國家級貧困村,通過駐村扶貧干部的幫扶與村民的不懈努力,發展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產業,使王村與陳村都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奔上了小康之路。已知王村2019 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陳村的92%,陳村2019 年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王村高出3200 元,請分別求出王村與陳村2019 年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這道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說明這道應用題是根據真實的數據改編的,并向學生說明在實行脫貧攻堅項目之前王村和陳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足10000 元。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解答本題得到脫貧攻堅之后兩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在提示學生本題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進行解答之后,很多學生舉手要求回答,教師選擇了學生C 上臺解答問題。學生C 的解答過程為:“設王村2019年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x(元),設陳村2019 年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y(元)。則{x=92%y;y-x=3200};y-92%y=3200;8%y=3200;y=40000(元);x=40000-3200;x=36800(元)”。教師首先肯定了學生C 的解答,之后向學生展示我國脫貧攻堅的相關知識,為學生們介紹了我國近年來持續開展脫貧攻堅戰所取得的成果。
在整個解題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運算知識,還認識到通過脫貧攻堅戰,我國消滅了絕對貧困,人民群眾的生活大幅度提高。在應用題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體會到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素養。
在現代化的數學課程教學中,除了要給學生傳授數學專業知識之外,還要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品德,獲得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學生才可以在完成數學課程的學習之后得到全面的發展。
初中教育是人生的一個關鍵階段,對于培養健康的道德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行為至關重要。教師除了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文化之外,還要幫助學生提高道德意識,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摒棄錯誤和落后的思想。初中教師通過教學過程,不僅要幫助學生發展自我學習意識,學習正確和客觀的自我評估,還要幫助他們擴大視野,在相關領域取得更大成就。如,在學校課程中融入最新的科學發展情況,讓學生看到祖國的進步,培養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培養學生的國家責任感和目標感。
在初中數學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效利用數學史教學,為學生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能夠以古今中外的優秀數學家為榜樣,在自身的終身發展過程中不斷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相統一,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成效。
例如,在數學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們介紹了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計算到了小數點后七位,并編寫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歷法《大明歷》。在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數學成就基礎上,引導學生們認識到了我國的傳統數學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通過數學史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促進學生養成了“文化自信”的精神風貌。
其次,基于數學史教學,向學生們介紹了我國近現代數學家華羅庚的數學故事,表示華羅庚在1946 年被美國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生活條件十分優越。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華羅庚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優越生活,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此后,華羅庚用畢生所學,為國家培養數學人才,大幅提升了我國整體的數學教育以及科研水平。通過這樣的數學家故事講述,使學生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發展不應僅關注個人的利益得失,而應更為注重自身發展與祖國發展的協調統一,為學生們樹立了“學習報國”的遠大理想信念。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可持續發展教育具體包括勤儉節約教育、環境保護教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教育等具體內容。在初中數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過程中,我們基于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效融入了可持續發展教育。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圓》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了相應的勤儉節約教育應用題。
洋洋周末和媽媽去西餐廳吃比薩,7 英寸直徑的比薩售價18 元,9 英寸直徑的比薩售價38 元,以洋洋和媽媽的飯量需要吃兩個7 英寸的比薩或者一個9 英寸的披薩,如果是你應該怎么選擇呢?(π 取3.14)
在這道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說明了這道問題實際是考查圓形面積的知識,之后讓學生D 進行解題。學生D 的解題過程為“7 寸披薩的面積為:π(7÷2)2=12.25π ≈38.465(平方英寸);9寸披薩的面積為:π(9÷2)2=20.25π ≈63.585(平方英寸)。兩個7 寸披薩的面積約為76.93 平方英寸,價格為36 元;一個9 寸披薩的面積約為63.585 平方英寸,價格為38 元。因此無論是價格上還是分量上來講,洋洋和媽媽都應該購買兩個7英寸的比薩。”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結合現實生活問題,幫助學生有效發展勤儉節約觀念,體現出了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優勢。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思辨性都較強的學科,數學知識是客觀且理性的,能夠將生活中很多實用、客觀以及普遍性的規律反映出來。在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候,教師要挖掘這些數學知識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此作為素材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初中生所接觸的數學知識當中,加減法、乘除法以及乘法與開方體現的是對立統一的思想,而函數問題和軌跡問題則體現的運動與變化的思想,學習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對立統一規律,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高級,使他們樹立起理性思維、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對事物進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比如在學習“負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通過正數與負數的關聯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當中的對立與統一關系,使他們從多個角度來看待事物。在課程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同學們,我們在月底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爸爸媽媽說這個月的存款為負數,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這里的負數是什么意思呢?”同學E 回答:“負數的意思是這個月花的錢大于賺的錢”。我對E 同學的理解表示了肯定,并總結道:“月存款的計算方法是工資收入減去生活開支,如果收入小于開支的話,得到的計算結果就是負數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避免讓月存款變為負數,有的學生提出可以賺更多的錢、增加工資收入;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減少生活開支,這樣可以將存款由負數變為正數。在肯定學生所提出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養成量入為出、適當消費的習慣,這樣才能保持盈余,而不是使每個月的存款變為負數。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面對事物的時候樹立起辯證的眼光,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對事物的本質形成深刻的理解,這也使初中數學課堂實現了學科理性教學與思想政治感性教育的統一。
總而言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過程中,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需要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舉措,在培養學生發展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效引導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通過初中數學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夠使學生更為適合新時代背景下的人才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在養成積極、健康思想政治觀念的基礎上,有效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提升思想政治覺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養成新發展理念。這樣的初中數學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有效地突破了傳統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拓展初中數學課程教育價值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