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嵐 江蘇省靖江市驥江幼兒園
所謂“生成”,是在一日生活中教師逐漸發現幼兒的興趣、需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啟發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其自主學習。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注重觀察,利用一對一傾聽的方式及時了解幼兒想法,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發揮教育智慧,在幼兒的行為表現中把握其發展脈搏和活動方向,對現有主題進行改變或適時延伸,產生新的活動主題,從而實現每一個幼兒的生動、主動,最大限度的發展。
場景一
“你有沒有看過小黃人的電影呀?”
“有呀,是我媽媽帶我去的?!?/p>
“小黃人太可愛了!”
“對呀,還有格魯!”……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正在討論最近熱播的電影《小黃人大眼萌》。
場景二
六一兒童節到了,幼兒園組織孩子們觀看電影《黑貓警長》慶祝節日。電影剛放了一會兒,點點站起來大聲喊道:“老師,我要小便?!币粫r間,五六個孩子都站起來嚷著要去小便,大家的目光全轉移到了他們身上。當幾個孩子沿著過道去上廁所時,走動的身影又擋住了其他孩子觀看的視線,一時間,放映室里亂哄哄的。
點點大概看過《黑貓警長》了,一邊走還一邊向身邊的小伙伴做著介紹。
“黑貓警長要來了!”
“看,螳螂要被吃掉了?!?/p>
“吃貓鼠可厲害了,白貓都被它吃掉了……”
議論聲快要蓋過影片的聲音。
電影已漸漸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賀歲電影、3D電影、動畫片……接踵而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工作之余,會帶著孩子去影院享受生活、放松心情。在觀影的時候,如何讓孩子從小學做文明觀眾?針對這一問題,我生成了角色游戲活動“我們去看戲”,通過模擬情景、再現情景,讓孩子更直觀、形象地了解觀看電影的流程,學做文明小觀眾。
活動開始前,我先和孩子們討論游戲需要哪些材料,孩子們一下就被這個問題吸引住了,紛紛獻計獻策。
“老師,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門,這樣子就可以知道從哪兒進來了。”程程第一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對呀,我還看到有些門上有‘出口’兩個字呢!”媛媛補充道。
“還要有坐的椅子,一排一排的,才能看電影。”樂樂的建議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孩子們集思廣益,提出了許多好點子,我和他們一起動手籌備起“影院”來,夢幻的舞臺、大氣的影院大門、精致的提示標語、整齊的觀眾椅……每一處都體現了孩子們的創造性。
“影院”開張的日子終于到了,孩子們一個個翹首以盼 ,個個都想去“影院”中過把癮。
教師:“你們知道電影院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需要做哪些事嗎?”
晶晶:“我看見有個叔叔會站在門口發眼鏡。”
亮亮立刻反駁道:“不對,不對,他們是檢查票的!”
濤濤也踴躍地參與到討論中:“我媽媽好像每次都是帶我先去買票!”
……
在孩子們的相互討論和學習中,知道了售票員負責賣票;檢票員負責檢查電影票與放映場次是否符合;場內工作人員應幫助觀眾尋找座位并維持好秩序。
教師:“瞧,我們的寶貝劇院要開張了,正在招聘工作人員呢,誰愿意來應聘啊?”
“我……我……我……”
孩子們一個個踴躍地舉起了小手,讓誰來當工作人員卻讓我犯了愁,看到那一張張期待的小臉,我決定用“自由競聘”的方式選出工作人員,讓孩子們自己來說說想當哪個角色,有哪些優點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然然第一個站起來:“我想當營業員,我會10以內數的加減,肯定能收對錢?!?/p>
小敏:“我也想當營業員,我的聲音響,可以喊來許多觀眾?!?/p>
杰杰:“老師,你就讓我當警察吧,我來檢查有沒有誰做錯位置的?!?/p>
說完這句話,杰杰又和旁邊的彤彤討論起來:“警察才威風呢!哼,你們都要聽我的!”
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著,用各種辦法試圖證明自己的能力,最后通過投票選舉,終于選出了孩子們心目中最合適的“工作人員”。
游戲結束了,孩子們整理好用具回到座位上。我又提問:想一想剛才觀看節目時哪些小觀眾的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應該怎樣做?
當這個問題提出后,孩子們面面相覷,似乎誰也想不起來剛才游戲時的表現了。
“我們去看戲”活動是角色游戲中的一小部分,通過回憶看電影的社會活動經驗,扮演劇院工作人員的角色,熟悉售票員、檢票員、場內工作人員職責,懂得做文明小觀眾;回顧這個活動的設計思路、準備的過程,我感受到以下幾點重要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一活動的設計靈感起源于孩子間的談話,來源于帶領孩子觀看電影后的思考。把幼兒生活中的場景再現,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真實的情境,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迫不及待地想投入游戲中。
每節活動都有一定的教學重難點,采用何種方式能讓幼兒層層剖析、理解重難點,這是一節活動的關鍵。本次活動的重點為不同角色間的互動,難點是將社會良好秩序內化為個人的文明行為。在活動中我做到準確分析活動的重難點,針對不同的問題,把握不同的關鍵細節。如,在觀看演出這一環節,特別設計了“魔術師摔倒”的鏡頭,引起了一部分“觀眾”的哄笑,結合這一場景,在評價活動時教師引導幼兒分析自己的行為,體會演員心理,從而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指南》指出:教師應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求。在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寶貝劇院”的布局、設施,商量各角色的特點,共同制作標記、布置環境……讓他們在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更直觀、形象地了解各角色的職責。
游戲應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不以教師的強制要求和人為的安排角色來進行。將游戲真正地還給孩子,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角色,并激發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優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既充分了解了每個角色的要求,客觀地描述自己,又能公正地評價別人,選擇最合適的角色。這種公平的競爭方式幫助孩子解決了游戲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爭執。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希望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了解各角色的職責,學做文明小觀眾。但第一次活動結束后,我發現幼兒在觀看表演時都很投入,對于自己或同伴在觀看表演時的表現并不是很關注,所以在“評價游戲,學做文明小觀眾”這一環節中,幼兒顯得無所事事,只是教師在講,幼兒并沒有參與到討論中來,我考慮要變化教學方法來改善此環節的效果。
另外,在活動的第二環節,我的設計目標是想讓幼兒分配好角色以后,請兩名觀眾代表演示“取錢—排隊買票—有序入場—對號入座”這一過程,但幼兒對角色還不熟悉,角色間的對話也沒有掌握,所以并沒有起到示范作用,并且給其他的觀眾造成了消極等待的現象。
針對這兩點不足,我嘗試在策略上做一些改變。
策略一:借助多媒體平臺,多種教育手段交互使用,立體直觀地呈現幼兒游戲時的情景。
教師將幼兒游戲時的場景有選擇性地拍攝下來,形成一段段簡短的影像資料,為幼兒與教師一起評價活動、了解如何成為文明觀眾奠定基礎。
教師:“老師要給小朋友們看幾段錄像,仔細看一看,里面的小朋友是誰?他在干什么?”(播放錄像)
● 錄像一:幼兒正在有秩序地排隊買票。
幼兒1:“里面還有我,我在那兒。”
幼兒2:“都是我們班的小朋友?!?/p>
幼兒3:“我們正在排隊買票。”
教師:“生活中有許多需要排隊的地方,坐公交車、去超市購物、在醫院掛號……有序地排隊可以讓原本混亂的生活變得有序?!?/p>
● 錄像二:魔術表演時,魔術師一出場就摔了一跤,引起幼兒哄堂大笑。
教師:“你們覺得這樣做對嗎?”
幼兒:“不對?!?/p>
教師:“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幼兒1:“我們可以去扶他?!?/p>
幼兒2:“可以鼓勵他,讓他不要難過?!?/p>
教師:“為了給你們表演精彩的節目,演員常常要練習很多遍,非常辛苦,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p>
● 錄像三:觀看節目時,某幼兒蹺著二郎腿。
教師:“咦,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兒:“蹺腿?!?/p>
教師:“他這樣我們是應該表揚他,還是幫助他改正呢?”
幼兒1:“幫他改正。”
幼兒2:“這樣會踢到別人的?!?/p>
幼兒3:“還會把前面的椅子踢臟了。”
幼兒4:“一點都不好看?!?/p>
● 錄像四:觀看大班幼兒表演時,兩名幼兒正交頭接耳在說話。
教師:“你們覺得一邊看節目一邊說話,是文明觀眾嗎?”
幼兒1:“不是,會很吵的?!?/p>
幼兒2:“不是,會影響別人的?!?/p>
幼兒3:“他們說話,我就聽不清歌詞了?!?/p>
師幼在拋接問題的過程中,闡述出了文明觀眾的必備條件。
策略二:請大班幼兒情景表演,讓幼兒獲得直觀經驗。
請大班幼兒表演“排隊買票—有序入場—對號入座”這一過程,充分向本班幼兒展示了游戲的流程,讓幼兒對于每個角色的職責、角色間的對話有了深刻的了解。由于大班幼兒的情景表演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觀摩、學習的平臺,使枯燥、困難的回憶變成簡單、直觀的模仿,使得幼兒在游戲時有事可做、有話可說,調動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角色帶來的樂趣,體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我們都知道“教學是無定法的”。活動中,我力圖使教學內容、方式、環境都能有效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采用了談話、情景表演、觀察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并嘗試將現代化教育手段穿插其中,以便讓人、事、物都能有機交互。
在生成性活動中,教師面對動態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活動過程,不僅需要充足的知識儲備,更需要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多種教育策略。作為一線教師,我努力做到尊重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關注幼兒發展的需要,支持和推動幼兒的自發生成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自主建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