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蘇群 宋麗玲 江蘇省丹陽市教師發展中心
為了深入貫徹《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文件精神,高質量地推進江蘇省前瞻項目建設,進一步促進區域保教質量的整體提升,特制定區域推進質量提升實施方案。
1.已有基礎。
2019年,丹陽市成功立項了江蘇省區域推進課程游戲化項目——“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的研究”, 行政教研合力堅持以問題探尋為導向,全面推動丹陽市區域課程游戲化實踐,以落實《指南》為引領,推進“5+1”分層遞進研訓模式,構建“1+X”幼兒園課程建設,打造“一園一景”的兒童游戲場,探尋家園協同、幼小銜接的研究。在2021年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調研中,我市在“管理與保障水平”“游戲化實施水平”兩方面均獲優秀。
2.存在問題。
聚焦問題,能夠幫助我們找到行動的方向。通過沉浸式調研,縱覽我市各幼兒園的區域游戲,發現雖然在環境創設、材料投放等方面已不斷優化,但區域游戲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具體表現在:
(1)對材料以及兒童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2)教師支持兒童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將立足區域實際,重點圍繞區域游戲質量的提升進行實踐研究。
(1)探究問題導向下提升區域游戲質量的路徑,支持教師專業化成長。
(2)支持區域內兒童健康成長,促使區域內幼兒園高質量發展。
(3)形成《區域材料清單》《區域游戲質量評價指引》等操作性強的指導手冊。
1.審思區域現狀,厘清“四維”元素。
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而區域游戲是兒童游戲的重要內容之一。區域游戲具有注重體驗、空間開放、時間靈活、個性化等特點,為兒童的個性化、創新思維、探索能力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市研訓部門將充分調動專兼職研訓員的積極性,在審議中思考區域游戲的現狀,基于已有經驗梳理影響區域游戲質量的關鍵要素,發現環境、材料、兒童與教師之間的“四維關系”:創設合理的環境,投放適宜的材料,在教師的專業支持下,兒童才會不斷與環境、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主動地獲得自然的成長。厘清環境、材料、兒童、教師構成的影響區域游戲質量的“四維元素”,能在積極互動影響中,為區域游戲質量呈現出螺旋式不斷上升的態勢打下堅實的基礎。
2.聚焦兒童游戲,提煉“評價指引”。
面向幼兒常態化的生活與游戲場景,落實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實施要求,研制并試行“區域游戲質量評價指引”,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滋養下,以提升保教質量、提升專業支持為目的,為園所提供自我檢測、自我反思的依據,聚焦兒童區域游戲,明確環境創設、材料投放、幼兒行為、教師支持四大板塊的評估標準,形成《丹陽市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評價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幫助保教人員和幼兒園開展常態化、過程性的自評,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與完善,以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讓評價真正成為幼兒園自主發展的催化劑。
1.實施進階閱讀,強化專業內驅。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中“建立專業書籍進階閱讀機制”和“建立混合式教研與培訓制度”的指導要求,開展“幼兒園—集團—區域”三級進階式閱讀,強化教師專業內驅力。根據不同年齡段教師不同的專業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推薦重點閱讀書目,持續完善區域進階式專業閱讀書目庫,高效實施進階式閱讀。
首先,由各園業務園長組織教師聚焦閱讀書目,定期引領園內教師開展現場讀書沙龍,聚焦遇到的問題,從翻開書目閱讀(了解書中內容)到聯系實際闡述(找到共鳴點),從探索最佳路徑(帶著理論去實踐)到結合實踐返場(將實踐回歸書目)、提煉觀點策略(形成專業成長案例),循序漸進,在邊讀邊學中螺旋式提升專業能力。
其次,由兼職研訓員領銜集團園教師定期開展線上線下讀書活動,嘗試專業閱讀“六部曲”,通過與實踐關聯的深度閱讀,實現讀書計劃進階、領讀人進階和閱讀過程的進階:
(1)導讀單發布(思考有什么);
(2)概念性認識(研究重點是什么);
(3)個性化思考(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在哪里);
(4)支持性理論(嘗試將實踐中的問題在書中找到答案);
(5)聚焦性研討(提供圖片、視頻、觀察記錄等進行現場分析);
(6)資源包整理(匯總當天的讀書筆記)。
再次,由專職研訓員組織區域層面的教師開展“共讀一篇章,各悟一成長”讀書活動,通過現場教研、讀書征文、讀書成長案例分享等形式拓展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專業內驅力,逐步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
2.推動“三級”教研,提升專業能力。
基于問題導向,架構“問題+實證”的教研推進方式,通過“區域教研—集團教研—園本教研”三級模式,優化學習研討進階機制,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第一,規范區域教研。以區域共性問題的研討和典型經驗的輻射推廣為契機,定期開展區域大教研活動,打破園際壁壘,遵循調研、問題梳理等制度,精讀區域推薦書目《幼兒園自主性學習區域活動指導》《0—8歲兒童發展適宜性教育》,聚焦于前沿理念的學習、難點問題的研討、區域層面教研成果的推廣等內容,定期與不定期邀請省市專家指導,構建區域教研前、中、后三類范式,引領區域教研質量整體提升。
第二,夯實集團教研。破除教研瓶頸,因地制宜地優化集團教研制度,以挖掘問題、表達問題、解決問題為核心,開展以卷入式、滲透式、伴隨式、沉浸式等形式為主的教研活動,凸顯“圍繞發展規律、研究真實問題、反思互動策略”的獨特思維方式,實施典型引路、整體聯動、合作提升的研究策略,通過視頻實錄分析、案例對比沙龍、體驗性研討、實操式交流,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形成教師專業成長的生長系統。
第三,優化園本教研。幼兒園充分發揮團隊力量,糅合“一對一、一對眾、眾對眾、眾對一”四種教研模式,通過“制訂計劃—觀察分析—行動實踐—反思評價—案例交流—返場優化”循環上升的研究路徑,增強教研活動的互動性、實效性,在學習中研究,在實踐中進階,積累豐富的園本教研經驗,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1.開展專項調研,現場指導提質量。
我們成立了丹陽市幼兒園專項調研組,制訂《丹陽市幼兒園專項調研方案》,樹立科學的評價導向,改進評估方式,突出過程評估,強化自我評估,關注幼兒園提升區域游戲的努力程度和改進過程,幫助幼兒園做好過程評估、實踐反思、調整優化。
調研過程中,專項調研組成員通過“聚焦環境材料(審視思考)—觀察區域游戲(觀摩現場)—分析診斷問題(隨機教研)—整理反饋建議(反饋報告)”四步走模式,結合沉浸式蹲班觀察調研與走班式隨機觀察調研兩種形式,擴大園內班級調研的覆蓋面,細化調研的相關內容,增加調研的互動性,對幼兒園的區域游戲給予精準的診斷、分析和指導,促進區域內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的穩步提升。
2.抓實問題整改,持續優化促提升。
調研結束后,幼兒園針對專項調研組整理的問題反饋情況及時展開系列整改行動。由園內行政人員、骨干教師組成優化整改的團隊,引領教師基于問題開展園本主題教研活動,如審議部分材料投放的適宜性,梳理支持幼兒學習與游戲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師在觀察中適時介入的教育機制等,在邊思考邊實踐、邊學習邊整改中增進教師間對提升幼兒園學習環境品質的對話與共識,增強教師對自身專業的信心,有效提升幼兒園的區域游戲質量。通過整改優化行動,從問題清單、整改方案、取得成效三方面主動思考,匯總形成幼兒園的專項調研整改報告。
專項調研組不定期地再次走進幼兒園,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對區域游戲的質量把關,逐條進行調研后的校驗,有效地進行調研回頭看,促進幼兒園區域游戲高質量發展。
1.形成“活動區資源清單”。
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的發展水平,依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圍繞創設支持幼兒的教育環境,連接當前的季節時令、課程內容、核心經驗,梳理科學區、數學區、美術區等區域的資源,形成“活動區資源清單”,實現室內區域從數量到質量、從豐富到適宜的提升,滿足幼兒游戲、學習的需求,支持區域游戲的有效開展。
2.梳理優秀的觀察案例。
教師從環境共創、材料共商等方面入手,傾聽幼兒的心聲,讀懂幼兒的行為,在師幼互動中給予適宜的支持,幫助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釋放自身潛能,促進幼兒的自主性發展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形成優秀的觀察案例。
3.整合經典的教研案例。
圍繞區域教研、集團教研、園本教研的開展情況,拓展拓寬教研路徑,總結提煉教研活動中的實施方法和策略,形成高質量、具有推廣價值的教研案例。
懷揣著對學前教育美好未來的憧憬,我們在研制的《指引》支架中夯實行動基礎,在全員卷入的教研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在專項的質量調研中持續優化活動開展,在統整的支持策略中形成實踐成果。通過問題導向下提升區域游戲質量的系列行動,我們將在原有基礎上突破瓶頸,站在全新的高度,不斷跨越,穩步實踐,持續推動區域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